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PMCs)是人腹膜重要的组成部分,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期间,高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刺激PMCs分泌促纤维化因子增加,激活TGF-β/Smad等信号通路,使PMCs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诱发腹膜纤维化,最终导致超滤衰竭,极大的影响了PD患者透析疗效及生活质量。近年研究发现,部分单味中药及部分复方中药可以通过下调促纤维化因子表达,上调抗纤维化因子表达等作用有效的防治EMT的发生和进展,基于此,文章从目前中医药防治EMT的研究进展概况出发,分析论述中医药防治EMT的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8)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高糖所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P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100 mmol/L高糖分别作用RPMCs12、24、48、72 h)、丹红注射液组(80 m L/L丹红注射液单独作用RPMCs 48 h)、高糖+丹红注射液组(100 mmol/L高糖分别与40、80、160 m L/L丹红注射液共同作用48 h)。MTT测定各组RPMCs增值率。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有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纤维连接蛋白(FN)、内皮素1(EDN1)和血红素氧化酶1(HMOX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DN1和HMOX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明显抑制RPMCs的增殖,增强Caspase-3活性,增加IL-18、IL-6和TNF-α的表达量,诱导RPMCs中ROS、MDA过度产生和抑制GSH、SOD产生,同时增加EDN1 mRNA与蛋白、Bax mRNA、FN mRNA的表达,降低HMOX1 mRNA与蛋白、Bcl-2 mRNA表达。而丹红注射液+高糖组的RPMCs的增殖率明显高于高糖组,Caspase-3活性降低,IL-18、IL-6和TNF-α的表达减少,细胞内ROS水平及上清液中MDA的含有量显著降低,同时EDN1 mRNA与蛋白,Bax、FN mRNA的表达下降,而上清液中SOD及GSH的含有量明显上升,HMOX1 mRNA与蛋白、Bcl-2 mRNA表达增高。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高糖所致细胞凋亡,抑制高糖所致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进而起到对RPMCs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别用4.25%腹透液、4.25%腹透液加γ-干扰素(IFN-γ,100u/ml)、4.25%腹透液加川芎嗪40mg/L、4.25%腹透液加IFN-γ 100u/ml加川芎嗪40mg/L刺激细胞30min,以DMEM/F12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间皮细胞CD40表达。结果:4.25%腹透液刺激后腹膜间皮细胞CD4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25%腹透液加IFN-γ联合刺激后,间皮细胞CD4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纯4.25%腹透液组(P<0.01)。加入川芎嗪后,可显著减低单纯4.25%腹透液及4.25%腹透液加IFN-γ引起的CD40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P<0.01)。结论:单纯腹透液及腹透液加IFN-γ可显著增加腹膜间皮细胞CD40的表达,而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长程腹膜透析(CAPD)过程中,加入川芎嗪可能有助于减轻透析液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防止或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25%胰蛋白酶-0.16%EDTANa2消化大鼠腹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组化(SP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内质网。免疫组化鉴定显示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8因子、CD45抗原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的确是PMC。结论: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成功,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腔粘连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获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的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EDTA(0.25%胰蛋白酶-0.02%EDTA-Na2)组织消化法,从人的大网膜中分离出HPMCs;分别从形态学、免疫组化鉴定分离出的细胞。结果分离出的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早期呈多形性、拉伸状;后期呈多边形、"铺路石状"。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确是HPMCs。结论胰蛋白酶-EDTA组织消化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HPM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益气和活血药对腹膜间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静  郑平东  王怡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72-72,F0003
目前商用腹膜透析液会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在腹透液中加入益气和活血类的中药制剂,可以有效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提高腹膜透析效率和腹膜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麦冬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在脂多糖(LPS)作用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鉴定RPMC;RT-PCR和ELISA法来分析麦冬对LPS影响下RPMC表达分泌TNF-α和TGF-β1的影响。结果:LPS能够明显增加RPMC表达分泌TNF-α和TGF-β1,而不同浓度的麦冬能降低LPS所致的RPMC的TNF-α和TGF-β1mRN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上调,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麦冬能减弱LPS上调RPMC表达炎症因子TNF-α和TGF-β1的作用,进而促进RPMC的增殖修复,控制腹膜炎症,为中药改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和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及腹膜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随机分对照组、PDS组、DA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μmol/L)、DB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10μmol/L)、DC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20μmol/L)5组对照观察。培养48 h后检测各组上清液中VEGF及TGF-β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诱导下,VEGF及TGF-β1分泌显著增加(P<0.01);与PDS组比较,经灯盏花素干预后的VEGF参数DB、DC组及TGF-β1参数DA、DB、DC组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及TGF-β1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癌来源外泌体(Exo)诱发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提取人胃癌NCI-N87细胞外泌体(NCI-N87-Exo),采用透射电镜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并用细胞膜红色荧光探针(Dil)标记。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13.5,27,54 g·kg-1)。空白组将HMrSV5细胞单独培养;模型组在HMrSV5中加入的NCI-N87-Exo (100 mg·L-1);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0%的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4,48,72 h时HMrSV5细胞对NCI-N87-Exo的摄取情况,72 h后观察HMrSV5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MrSV5细胞中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弹性蛋白(Elas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磷酸化(p)-Smad2/3蛋白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到NCI-N87-Exo呈椭圆或碟状的囊泡结构,粒径介于40~80 nm,高表达Exo标志蛋白CD9,CD63,不表达钙网蛋白(Calreticulin),证实为NCI-N87-Exo。共培养24,48,72 h后,荧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NCI-N87-Exo被HMrSV5细胞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空白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抑制HMrSV5细胞对NCI-N87-Exo的摄取,以半夏泻心汤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最为明显(P<0.05,P<0.01)。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干预后HMrSV5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间隙明显缩小,以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大剂量组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干预后HMrSV5细胞E-cadherin,CK1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α-SMA,Elas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Smad2/3无明显变化。结论 NCI-N87-Exo能够被HMrSV5细胞摄取并诱发HMrSV5细胞EMT,半夏泻心汤能够阻抑HMrSV5细胞对NCI-N87-Exo的摄取,抑制NCI-N87-Exo诱发的HMrSV5细胞EMT,其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糖腹透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PMC体外培养模型,将HPMC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培养6、24、48h。Western blot法测定AQP-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24h时间段AQP-1 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药6h后各组AQP-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24h后发现黄芪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上调AQP-1蛋白表达,48h后发现仅黄芪高剂量组能上调AQP-1蛋白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中、低剂量组AQ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黄芪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结论:黄芪注射液能上调高糖环境下HPMC AQ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高糖腹膜透析液(PDS)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对致纤维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HMrSV5细胞株,培养至第5代,随机分为对照组(10%FBS培养液)、模型组(4.25%PDS和10%FBS培养液)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含黄芪甲苷终浓度为10、20、40μg/mL的4.25%PDS和10%FBS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CTGF、VEGF水平。结果除5μg/mL浓度组外,HPMCs的活性均较空白组不同程度增强,以40、45、50μg/mL浓度组作用较显著(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TGF、VEGF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各组TGF-β1、CTGF、VEGF表达明显减少,呈量效关系(P0.05)。结论黄芪甲苷通过减少高糖刺激下HPMCs TGF-β1、CTGF、VEGF表达,达到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2%胰蛋白酶-0.02?TANa2消化人大网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组化(SP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免疫组化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的确是HPMC.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HPM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1(FN1)和层粘连蛋白γ1(LAMC1)表达及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黏附、侵袭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提取人胃癌细胞NCI-N87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将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个复孔,以NCI-N87细胞外泌体诱导HMrSV5细胞,并分别用10%含药血清培养,ELISA检测HMrSV5细胞上清液FN1和LAMC1含量,PCR检测HMrSV5细胞FN1和LAMC1mRNA表达,荧光酶标仪检测NCI-N87细胞与HMrSV5细胞黏附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NCI-N87细胞向HMrSV5细胞侵袭情况。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NCI-N87细胞外泌体呈椭圆或碟状囊泡结构,粒径介于40~80 nm,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高表达,钙网蛋白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MrSV5细胞上清液FN1和LAMC1含量明显增加,HMrSV5...  相似文献   

14.
刘喜平  李沛清  张炜 《中医杂志》2012,53(4):288-290
胃癌腹膜转移是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多从肿瘤血管生成角度认识,大多集中在单味药物或提取物的研究,没有阐明中医治法和相应方剂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升降失常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病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是其重要的病理演化特征,辛开苦降法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治法.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 PD )是终末期肾脏病( 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我国PD人口已逾 9 万人,占全球 PD 患者总人数的33% [1].尽管近年来PD患者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显著提高[2] ,但是,...  相似文献   

16.
吴一帆  刘旭生 《四川中医》2008,26(10):33-35
目前中医药干预腹膜透析的研究进展,着重包括了防治腹膜炎、超滤失败、缺失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及如何提高腹膜透析疗效几个方面。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保护腹膜透析时腹膜间皮细胞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有效方法,肾功能衰竭时腹膜间皮细胞结构的完整,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能。本研究试图从5/6肾切除模型中,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腹膜透析疗法提供药效学基础。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8.
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其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可应用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引起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较高,我国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49. 8万人。由于早期胃癌的发病特征不明显,多数到医院治疗的患者均已是中晚期胃癌,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晚期胃癌的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胃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目前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切除、淋巴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其中毒性低、治疗效果好、价格低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素体亏虚而致痰凝、气阻、血瘀与胃发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中医治疗多以化痰解毒、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其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文章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淋巴转移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揭示中药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改善营养状况、保护残肾功能和保护腹膜功能几方面着重探讨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