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彭坚认为痰瘀互结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主要病机,主要由气滞、痰凝、血瘀互结形成“痰瘀互结”。其主张治疗时顾护正气的治本之道,结合运用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之法使其标本兼顾,化瘀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介绍呼永河教授从"痰"立论辨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呼教授认为痰邪内凝于颈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提出理气化痰法、活血化痰法、健脾化痰法、养阴化痰法、温阳化痰法治疗,以期启发读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上林主任医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法:将跟师所得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在治疗上养阴清热,解郁化痰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气郁痰结、肝火旺盛、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故采用行气开郁、宽胸理气、理气化痰、行气活血等法运用其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钱彦方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20-2023
目的:对自己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总结。方法: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论治加以阐述。结果:把握甲状腺病的发病机制痰邪为患,抓住化痰、消痰、豁痰治疗的中心环节,从本论治;明确用药原则,辩证辨病加减运用;治疗强调规范连续,中西医治疗相结合;阐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病具体治疗。结论:甲状腺病的发生应明确甲亢的痰与热、甲减的痰与寒、甲状腺癌的痰与瘀的主要病理特征,用药辨证、辨病从痰邪着手,注重脏腑、气血、阴阳的调治,强调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张兰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强调治病求本,注重从脏腑论治疾病,对甲状腺结节有独到见解,认为病机是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凝、气滞、血瘀壅聚颈前,用疏肝理气、滋阴宁心、补益脾肾、化痰软坚治之,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张兰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甲状腺结节归属于中医学"瘿"的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中医将其归属于"瘿病"范畴,并概括其病机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主。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为医圣仲景所创的千古名方,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癥瘕疾病,通过对其方药组成的分析可推理出凡由气、痰、瘀所致的疾病皆可用此药治之,故鳖甲煎丸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理当有效。  相似文献   

7.
从痰论治甲状腺疾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等情况分析,阐述甲状腺疾病从痰论治的理论,提出化痰法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基本方法,可用于各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综合了治疗甲状腺疾病的7种化痰方法及其适应证,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西医治疗甲状腺结节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易复发,并且手术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难以接受。而传统中医药疗法具有无创口、不良反应小,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导师康学东教授通过气滞、血瘀、痰凝的最基本病机,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选用加味消瘰汤联合黄药子外敷治疗甲状腺结节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为中药外敷应用于临床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评价其对无功能性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结节与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两者多见于女性患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生存环境等改变,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甲状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临床常见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患者。王旭教授依据中医辨证,认为两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共同病因病机,且多责之于气滞、痰凝、血瘀,临床上运用理气、化痰、祛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际,笔者就甲状腺结节的病因、病机、病位进行分析总结,认为正虚邪侵,营卫失调是其发病始动因素;气血郁结、三焦不利是其核心病机;升降失司、气结津凝、瘀浊互阻是其主要病理变化和迁延难愈的主要因素;冲任失调是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关键病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畅三焦、调气机、行津液为要着之法;通络脉、化痰浊、散结滞为通用之法;调冲任、护胃气、和营卫为顾全之法”的临床诊疗思路。通过对甲状腺结节中医理论的深入探讨,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郜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文章主要从"痰"入手,详细论述了临床常见的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壅痰的产生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并根据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的情况,分别论述了培补先天之本的方法.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祛痰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晶  张洪斌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2):73-74,85
强调了“痰”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总结了祛痰药物治疗癫痫的应用原则 ,并指出祛痰药物在治疗癫痫的实验及临床方面需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对不寐的临床诊断、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独特经验。认为不寐的形成与痰浊内生有关,痰为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具有易致病和难治愈的特点,常常累及五脏,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痰热阻滞,痰瘀阻络,风痰上扰,导致不寐。故从痰治疗不寐,包括清热化痰、祛瘀化痰、息风化痰。并列举三个典型病案,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对痰的认识、痰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痰与IR相关疾病的关系、IR从痰治疗等方面就从痰论治IR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从黏液类物质病理改变探讨痰证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痰”的涵义。“痰”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且富有特色的专业术语,由痰所导致的痰证常见:临床多种疾病中,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中医学认为:痰是津液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性黏滞,易阻滞气机;痰包括可见的经咳嗽、呕吐而出的有形之痰,及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痰证主要症状有:咳嗽咯痰、呕吐痰涎、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神志错乱、各种软性包块等,舌苔腻是痰证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9.
肺系疾病多见痰证,痰者由体内津液代谢紊乱所致,乃人体气化失常的产物.肺之病变以肺之气为中心,而气与痰又有内在联系.但肺病的治疗不能不治痰,也不能专治痰或专治气,应抓住痰这个主症,即肺病者,宜从痰论治,而痰者,宜从气而治;其次,治痰先治气,治气即调气,从气调肺,亦是遵循肺乃气脏的本意,将肺病与气、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辨治...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