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lL-12)和HBsAg联合给药,检测给药前后血清中IFN-1,的浓度以及给药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BsAg刺激的免疫应答能力的变化。结果高剂量HBsAg和高剂量rmIL-12联合两次给药后,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单独给HBsAg组或rmIL-12组(P〈0.05);高剂量联合给药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HBsAg体外刺激后诱生IFN-γ的能力明显高于单独给HBsAg组或rmlL-12组(P〈0.05),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IFN-γ主要来源于CD4^+和CD8^+的T细胞。结论rmlL-12能快速明显地提高C57BL/6J小鼠对HBsAg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为IL-12和HBsAg在临床上联合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孕妇195例,对照组(正常孕妇)3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新生儿脐血测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95例有12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2.63%。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组孕妇的TLR4、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d0.01),IL-4水平则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TLR4、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TLR4表达与IFN-γ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TLR4和IFN-γ均与IL-4呈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TLR4既可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γ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γ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l/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重组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免疫耐受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大剂量基因重组HBsAg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观察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比较不同免疫次数、免疫周期、免疫剂量对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Th1类细胞因子和T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 DNA的含量。结果 多次免疫9个月后的IL一2,IFNγ,T细胞增殖的水平分别是免疫1周时的2,17,2倍,同时疫苗组的HBsAg的滴度在6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个月时显著降低,HBV DNA的检测结果是疫苗组下降10^2的有3只,而对照组没有。9周内免疫一次和两次,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所诱生的IL-2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的基因重组HBsAg可以诱导出高水平的Th1类细胞因子,抑制HBV的基因表达,打破免疫耐受,为乙肝疫苗的临床抗HBV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增强HB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pCR3.1-S,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作为佐剂对其诱导N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另用^3H-TdR参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初步研究不同免疫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rhIL-2组免疫小鼠抗HBs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基因疫苗可诱发BA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sAg携带患儿病理过程中血清IL-10、IL-12及IFN-γ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49例HBsAg携带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HBsAg携带惠儿血清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BeAg阳性组患儿血清IL-10和IFN-γ含量较HBeAg阴性组患儿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IL-12则无明显变化。IL-10与IL-12、IFN-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2与IFN-γ的含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BsAg携带惠儿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12和IFN-γ均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HBeAg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中药参仙乙肝灵联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HBsAg)诱导乙肝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HBV转基因(Tg)小鼠尾静脉注射DC/HBsAg免疫,使用参仙乙肝灵灌胃给药,共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采用ELISA检测HBV Tg小鼠血清HBsAg表达情况。【结果】联合治疗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IL-2、 IFN-γ水平(P<0.05或P<0.01),增加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P<0.01),增加HBsAg表达抑制率(P<0.05或P<0.01),作用均优于DC/HBsAg免疫给药,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损伤。【结论】参仙乙肝灵对DC/HBsAg诱导HBV Tg小鼠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时能够减轻肝脏损害,在IFN-γ的抗HBV活性不受影响情况下,使HBV清除过程独立于肝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归丸制剂对小鼠脾细胞中Treg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给予不同剂量左归丸处理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reg亚群(CD4^+/CD25^+)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IL-10、TGF-β、IFN-γ及Foxp3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小剂量左归丸对小鼠脾脏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中剂量左归丸可明显上调小鼠脾脏Treg亚群比例(P〈0.05),提高Treg特异性胞内信号Foxp3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的转录水平,同时抑制,IFN-γ的表达;大剂量左归丸可显著降低Treg细胞亚群比例,对Foxp3、IL-10、TGF-β、IFN-γ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中、大剂量左归丸处理小鼠IFN-γ的转录下调,血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左归丸可上调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IFN-γ的表达,但这种免疫效应有剂量限制性,大剂量应用时显示抑制作用,提示左归丸对Treg亚群有剂量依赖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制SOCS1表达对LIGHT激活的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效应的作用。方法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负载肝癌细胞HepA可溶性抗原,并用LIGHT和SOCS1反义寡核苷酸(AS1)处理DC,制备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细胞CD40及CD86表达和ELISA测定其IL-12、IL-1分泌水平以确定DC疫苗细胞的成熟度;通过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6、TNF-β分泌水平测定分析疫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结果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在LIGHT和AS1的双重作用下,疫苗细胞的成熟标志CD40、CD86、IL-1和IL-12增高(P〈0.01),能增强诱导CTL活性、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6、TNF-β能力(P〈0.01)。结论抑制SOCS1能提高肝癌DC疫苗的成熟度,并增强疫苗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