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食管鳞状上皮涂片细胞AgNORs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煜  蔡祥生 《癌症》1994,13(1):26-28
应用银梁技术对105例食管拉网涂片细胞进行了AgNORs计量研究。检测结果:正常底层细胞AgNORs均数(3.08)多于正常中层细胞(2.37)。随增生和病变级别增高,AgNORs均数逐级增高:轻度增生、重度增生Ⅰ级、重度增生Ⅱ级、近癌和鳞癌细胞分析为3.61、4.69、5.64、6.64和8.06(P<0.01)。证明AgNORs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的较敏感的指标:食管上皮细胞学增生分级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血卟啉衍生物对鼠肿瘤细胞DNA含量,AgNOR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移植W256肿瘤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和血卟啉衍生物并放射治疗组(实验组)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及AgNORs计数,探讨血卟啉衍生物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肿瘤细胞DNA含量为(5.84±1.22)C,AgNORs计数为2.42±0.73;对照组大鼠肿瘤细胞DNA含量为(7.83±0.68)C,AgNORs计数为5.35±0.84;前者DNA含量及AgNORs计数显著低于后者(t=6.37,t=11.77,P<0.01)。表明血卟啉衍生物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银染色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DNA含量。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AgNOR计数与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织(P<0.001);肿瘤分化越差,AgNOR计数和DNA含量越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1);AgNOR计数与DNA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AgNOR计数与DNA含量可作为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胃炎中鉴别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应用AgNOR染色技术,观察132例胃良恶性病变和癌前病变细胞核中AgNOR颗粒含量和形态。结果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慢性胃炎三组间细胞核内AgNOR颗粒均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正常胃壁粘膜与慢性胃炎AgNOR颗粒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和胃粘膜异型增生AgNOR颗粒形态以弥散型为主,而慢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以核仁型为主。结论细胞核内AgNOR颗粒含量和分型对于区别胃良恶性及癌前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中VEGF表达与DNA含量、AgNOR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澍  李红  李洪钧 《肿瘤》1999,19(2):82-8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DNA含量、AgNO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6例甲状腺癌及淋巴结中的VEGF表达,同时进行细胞DNA含量及AgNOR,自动图像分析检测,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VEGF的表达,13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72.97%(99/136),区域淋巴结中VEGF阳性表达91%(124/136)。DNA倍体平均值及AgNOR5年以上生存组病例明显低于5年以内死亡组(P<0.01,P<0.05)。结论检测VEGF、DNA含量及Ag┐NOR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AgNOR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银染技术对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6例滤泡生肿瘤(22例腺瘤和14例腺癌)进行DNA含量分析和AgNOR计数。结果:14例滤泡性癌中,11例为DNA异倍体,而22例滤泡性腺瘤仅1例为DNA异倍体,且伴有不典型增生。AgNOR由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性腺瘤至滤泡性癌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0例肠化、30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胃粘膜,10例正常胃粘膜和10例高分化腺癌细胞核内AgNOR蛋白的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进行了定量,并测定了其DNA含量,结果显示,随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其核内AgNOR蛋白与DNA含量依次增加,而AgNOR颗粒的形状因子呈递减趋势。AgNOR蛋白面积/核和其颗粒的形状因子与DNA含量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前者为正相关(r=0.99P<0.001),后者为负相关(r=-0.952P<0.001)。我们认为,AgNOR面积及其颗粒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可作为胃癌前病变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检测了鼠W256移植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并同时测定细胞AgNORs计数,探讨紫外光血液辐照疗法(UBI)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光量+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5.34±1.09C,AgNORs计数为2.24±0.43;单纯放疗组肿瘤细胞DNA含量为7.83±0.86C,AgNORs计数为5.35±0.84;前者DNA含量及AgNORs计数显著小于后者(P<0.05)。表明UBI对放疗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AgNOR)技术,对109例宫颈良、恶生病变进行了AgNOR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慢性宫颈炎、宫颈非典型增生、宫颈鳞癌三种病变的AgNOR均值有显著差异(P〈0.01)。2.宫颈鳞癌组织学I级AgNOR计数低于组织学Ⅱ级(P〈0.001)。3.随访10年以上的73例宫颈鳞癌患才,核仁组成区蛋白高均值组(≥5)的患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均值组(〈5)(P〈0.05),10年生  相似文献   

10.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和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和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临床应用维甲酸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Hi25 CDLo127 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甲状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CD127,检测43例初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组)、132例初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153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和Treg 的比例。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6.48±1.49)%]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6.23±1.67)%]患者CD+4 CDHi25 CDLo127 Treg 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6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Hi25 CDLo127 Treg 比例较健康者均显著升高,提示CD+4 CDHi25 CDLo127 Treg 可能是甲状腺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与甲状腺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人群1002例、甲状腺癌9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3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结果]正常人群β2-MG阳性率7.78%(78/1002),结节性甲状腺肿阳性率7.81%(19/243),甲状腺癌阳性率31.57%(30/95)。甲状腺癌组与正常人群组(χ2=55.352,P〈0.001)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χ2=31.106,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人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0.0004,P=0.986)。不同病理类型(χ2=10.015,P=0.007)、有无淋巴结转移(χ2=4.441,P=0.035)和远处转移(χ2=9.795,P=0.002)甲状腺癌组间β2-M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β2-MG水平较高,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影响血清β2-MG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AgNOR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银染技术对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6例滤泡性肿瘤(22例腺瘤和14例腺癌)进行DNA含量分析和AgNOR计数。结果:14例滤泡性癌中,11例为DNA异倍体,而22例滤泡性腺癌仅1例为DNA异倍体,且伴有不典型增生。AgNOR由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性腺癌至滤泡性癌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AgNOR计数有重叠,且DNA含量与AgNO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尽管AgNOR染色方法简便。经济,但在区别良恶性滤泡性肿瘤方面,DNA含量异常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核仁组成区技术(AgNOR)区分良性、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细胞,并探讨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胶银染色技术检测439例细胞学涂片.结果良性细胞均数(2.96±0.76)与恶性细胞均数(9.90±2.4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说明产生假阳性机会很小.良性细胞与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3.90±0.66)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5.88±0.9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有助于识别可疑癌细胞.AgNOR在腺癌细胞中颗粒粗大、色深;在鳞癌及小细胞癌中颗粒多为弥散型,细小、色浅.AgNOR分型与癌细胞分型有显著相关性(P<0.001).用AgNOR计算标准判断良恶性其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5.5%.结论细胞学普通染色诊断困难时,AgNOR银染技术可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0月~2003年10月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26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占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病例的7.72%(22/285)。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结节质地硬或较硬者分别占9.09%(2/22)、7.60%(20/263),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分别占4.55%(1/22)、3.04%(8/263).影像学发现钙化的分别占45.45%(10/22)、8.42%(23/263).发现微钙化的分别占18.18%(4/22)、1.14%(3/263).[结论]钙化灶和微钙化的出现对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一共2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结果 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35例,伴有乳头状增生35例,占14.89%;伴有非典型增生30例,占12.77%,伴有癌变均为微小癌5例,占2.13%.甲状腺癌25例,其中乳头状癌15例,占甲状腺癌60%;滤泡癌5例,占20%;髓样癌1例,占4%,未分化癌4例,占16%.甲状腺癌周围组织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为20例,占甲状腺癌的80%.随访期间复发病例一共20例,占7.69%.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与术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影响手术预后情况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4 cm、手术方式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病理类型为未分化癌、未作淋巴结清扫.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广泛而复杂.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AgNOR和DNA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gNOR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50例和30例骨巨细胞瘤(GCT)进行研究。AgNOR计数Ⅰ级7.49±1.57,Ⅱ级9.47±1.08,Ⅲ级10.67±0.37。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CM分析结果表明,DNA异倍体率在各级GCT之间有显著差异,各级GCT的S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整倍体和异倍体AgNOR计数有显著性差异。GCT复发浸润与倍体水平及AgNOR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率为91.0%,明显高于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的41.7%(χ2=31.91,P<0.01)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2.7%(χ2=43.23,P<0.01)。hMS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hMSH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间接反映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9.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nuclear DNA content and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 is still controversial in colorectal cancer. Sixt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ic DNA analysis and AgNOR measurement, and thei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was tested. DNA index was closely linked to depth of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ile AgNOR coun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such parameters. The survival curve was stongly influenced by depth of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ukes' stage but was not affected by DNA ploidy and AgNOR cou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ither DNA ploidy nor AgNOR count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although DNA ploidy is linked to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孙燃 《现代肿瘤医学》2018,(14):2181-2184
目的:探究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黏附分子CD56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了回顾分析的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87例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结构形态特点的甲状腺病变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CK19、CD56蛋白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阳性率为100.00%,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中阳性率为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中阳性率为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19在伴有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出现阳性表达,CK19单独使用有的时候不易区分两者。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提示CD56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标记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联合应用CK19与CD56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