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小燕 《北京医学》2015,37(10):944-94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按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不同分成无病变、轻度病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四组,找出具有组间差异的因素,分析它们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中有下肢血管病变者246例(75.0%),其中轻度92例(28.0%),中度111例(33.8%),重度43例(13.1%).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与BMI呈负相关(P<0.01).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餐后2h血糖(优势比为1.28,P<0.01)、年龄(优势比为1.1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可调控危险因素是餐后2h血糖,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或延缓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程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PAD组)及NPAD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阐明其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3例,进行ABI的测定,按测定的结果分为PAD组和NPAD组,检测 PA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脉压差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DL-C、TG、FBG、PBG2h是PAD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应成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永红  戴武  王长江  刘克梅  韩晓芳  叶军  刘玲  翟斐  章容 《安徽医学》2011,32(11):1855-185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238例,全部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无血管病变组及下肢血管病变组两组间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应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60例健康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中内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确定中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2)超声检查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分为5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的IMT正常参考范围≤0.6 mm;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为0型19例(17.8%),Ⅰ型21例(19.6%),Ⅱa型23例(21.5%),Ⅱb型25例(23.4%),Ⅲ型19例(17.8%);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伴高血压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与无高血压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0.6 mm作为提示末梢动脉IMT增厚的标准,有利于T2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的判断. 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程、伴发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共80例,根据血管病变的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管病变组(PVD组)和无血管病变组(D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结论:将糖尿病患者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总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较大的情绪波动等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徐志伟 《吉林医学》2012,33(3):499-5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全部118例患者的FBG、TG、TC、HbA1c、HDL-C、LDL-C、Fib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结果:经超声检查显示78例患者下肢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病变,占66.1%。下肢血管病变组在病程、HbA1c、TC、LDL-C、Fib以及hs-CRP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而重度血管病变组的LDL-C和Fib均显著高于轻重度病变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程、HbAIc、TC、LDL-C以及Fib。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以同期就诊的2型糖尿病且无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午、晚三餐后2h血糖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早餐后血糖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和体重指数的下降,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风险增高。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病程较长,血糖控制较差,且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同时收缩压增高更加明显,高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需要降糖、降压及调节血脂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同时评价踝肱比指数(ABI)的意义。方法:对97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6%(54/97)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超示有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其中,ABI<0.9的47例中40例下肢血管彩超示有下肢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ABI配合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延缓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病变的发病率及危险性因素?方法:实验组T2DM患者9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患者53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发生特点;依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再将T2DM组分为2组,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T2DM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多发生于膝以下血管;收缩压(SBP)?体质指数(BMI)?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与T2DM下肢动脉发病有关,其中SBP?BMI?2hPG?TC是T2DM下肢动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下肢动脉发病率高,应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同时积极监测SBP?BMI?2hPG?HbA1c?HDL-C以及TC等相关因素以了解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多种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防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并结合患者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相关,而与血糖、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不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最常见,发病亦较早于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其发病与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等有关,提示防治血管病变应尽早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莎  冉兴无  钟晓卫  刘宜东  陈利鸿 《西部医学》2011,23(7):1225-1227,1232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伴周围动脉病变(P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住院糖尿病足(DF)患者,根据有无周围动脉病变分为有动脉病变组(92例)以及无动脉病变组(9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伴PAD的DF患者的年龄较无PAD的DF患者更大、糖尿病病程较无PAD的患者更长(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炎、坏疽等的比例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无PAD患者(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P=0.001)、冠心病(OR=1.65,P=0.003)、入院时随机血糖(OR=3.51,P=0.005)、HbA1c(OR=1.69,P=0.007)、坏疽(OR=3.24,P=0.043)、尿微量白蛋白(OR=1.15,P=0.031)、血尿酸(OR=2.13,P=0.019)是伴PAD的DF患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伴PAD的DF患者病变程度重,伴发症多;年龄、冠心病、入院时随机血糖、HbA1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DF患者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力  付瑶  牟少静  李艳春 《吉林医学》2010,31(28):4872-4873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病变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比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A组)与未发生外周血管病变患者(B组)的各项临床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出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肥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及脑卒中的概率也相似。A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B组,多有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血压较B组患者高,其他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神经病变发生率较B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与多种因素、多种慢性并发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危险因素之一时,即应警惕发生外周血管病变的可能,监测相关指标,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郭媛  陈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47-1749
目的:研究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有下肢动脉病变(A组)32例,未合并下肢动脉病变(B组)38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流变学指标、HCY。3组同时测血脂、体重指数、血糖、腰臀比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B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较C组增高明显(P<0.05),与B组比较,A组同型半胱氨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高粘滞血症,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变化更明显,HCY升高、血流变异常与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踝肱指数(ABI)< 0.90 的患者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n=115),ABI介于0.90与1.3之间(0.90≤ABI≤1.3)的患者为非PAD组 (n=186)。对ABI<0.90患者: ABI≤0.5为重症下肢缺血组(n=25),0.5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4例。根据不同病程分为≤5年,≤10年,≤15年,>15年共4组,并根据踝臂指数(ABI)分为ABI异常组(PAD组)和ABI正常组(非PAD组),比较不同病程PAD患病率,PAD组与非PAD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T2DM)外周动脉病(PAD)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患病率为33.5%(271/804),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PAD患病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1,P=0.011)。高血压组PAD患病率为43.9%,与血压正常组(2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3,P<0.001)。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异常检出率为40.7%(301/739),显性蛋白尿阳性率9.6%(71/739)。显性蛋白尿组PAD患病率53.5%,与正常蛋白尿组(2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8,P<0.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尿白蛋白/肌酐比异常、增龄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在10年以上的T2DM患者PAD患病率显著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增加、增龄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凯  贾程芳  董雪红  郑芬萍  李红 《浙江医学》2010,32(7):1001-1003,1006
目的分析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测定23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并将ABI〈0.9者列为PAD组。ABII〉0.9为非PAD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包括non—HDL,C)、C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并探讨与PAD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PAD组53例(22.7%);PAD组LDL—c与non—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0.01);在TG≤2.26mmol/L和〉2.26mmol/L时,PAD组的non—HDL—c水平均高于非PAD组(均P〈0.05或O.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non—H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PA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on—HDL—c是2型糖尿病伴发PA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行眼底检查、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触诊足背动脉、测定踝肱指数(ABI).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研究者分为四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A组,57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43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C组,41例)以及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组(D组,39例),测定并比较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病程、血清胱抑素C以及各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或(和)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组、C组以及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且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病程长短是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胱抑素C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踝臂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情况,探讨踝臂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住院的T2DM患者32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专人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踝臂指数),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的患者为92例,总的发病率为28.75%。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M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餐后2hC肽(P2h—CP)、血尿酸(UA)明显高于与2型糖尿病非PAD组(P〈0.05)。PAD与年龄、血压、血尿酸有相关性(P〈0.05)。结论增龄、高血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C肽水平及高尿酸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踝臂指数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investigations of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except for Central China.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PA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gave rise to increasing of the risk of PAD development in Wuhan, China.
Methods  The study enrolled 2010 patie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ho were regularly visiting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uhan that is a public hospital from 2005 to 2010, where all residents of the city were offered the medical services. PAD was defined as an ankle-brachial index <0.90 in either leg.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various risk factors in PAD development, uniformed interviews, clinical examinations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all of participan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d PAD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Wuha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AD was 24.1%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Totally, 291 patients with PAD had at least one weak but not absent dorsalis pedis pulse in both feet, while 541 patients without PAD showed this way. At least one absent dorsalis pedis pulse was found in 192 patients with PAD as well as 10 patients without PAD.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age,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diabetic neuropathy and macroangiopathy gave rise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AD development in type 2 diabetic diseases.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A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Wuhan was close to the prevalence that was reported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Control of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early diagnosis of PAD may play a role in PAD prevention and improving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