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饶丽 《中国医药指南》2008,6(7):112-1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剖宫产病例1024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了明显改变,第一时间段剖宫产指征与妊娠合并症、难产为主.第三时间段与社会因素和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脐绕颈为主,行剖宫产的比例增高,围生儿病死率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的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关系。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6年9月剖宫产率、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率上升,而新生儿窒息率升高、围产儿病死率没有下降。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孕期监测、新生儿医学及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但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就不再下降。反而随着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指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其难度不大,应用较为普及,确实在挽救母儿生命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近几年我院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发现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有所放宽。剖宫产指征的放宽造成剖宫产率增高,但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反而增加了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和分娩费用。本文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情况,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9年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围生儿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生儿窒息率下降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和妊娠并发症占剖宫产指征的50%左右.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剖宫产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继续上升,围生儿病死率并未继续下降,严格且不失时机地掌握剖宫产指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高宗侠 《安徽医药》2017,21(7):1231-1233
目的 分析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剖宫产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0.3%,显著低于2010-2012年的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3年围产儿病死率分别为0.9%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3年不同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发生显著变化,围产儿病死率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鲜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93-1194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3)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病死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5年间剖宫产病例1 2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各项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0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熊英  仇爱武 《云南医药》2006,27(4):363-365
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剖宫产的选择常使广大产科医师陷入两难境地。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未带来相应围生儿病死率的下降,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远期并发症,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妊娠分娩,再次妇科手术也有不良的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通过分析最近5年剖宫产指征,寻找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6~2008年本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3)2006年至2008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要求手术、巨大儿、难产、胎儿窘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对下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20例首次分娩为剖宫产且再次分娩仍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接受剖宫产切口选择,分为腹壁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二次手术的情况,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腹腔粘连程度等。结果纵切口组的手术情况如开腹时间、出血量等均优于横切口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纵切口组的腹腔粘连程度较横切口组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更有利于二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70例,其中有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外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对比2种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首次剖宫产采取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腹腔粘连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首次剖宫产中,应首选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行二次剖宫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的患者共112例,收治年限在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使用腹膜内剖宫产术,观察组使用腹膜外剖宫产术。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二次剖宫产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科娜  王良飞  袁爱娟 《江苏医药》2013,39(10):1186-1187
目的 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中,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A组),另外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 A组患者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严重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天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在住院期间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我院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的手术指征有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头盆不称等。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剖宫产率的升高还由于手术指征的放宽和社会因素;为减低剖宫产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素质、加强优生优育的教育宣传、减少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新式剖宫产产妇中不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腹壁腹膜对于再次剖宫产手术造成的不利因素.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住院部7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首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对照组;首次剖宫产为新式剖宫产,没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妇在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比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不仅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难度,还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2年收治的70例CSP患者。结果:CSP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治疗成功率、血β-HCG转阴天数、以及在超声监测下孕囊或者包块消失天数方面,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等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治疗过程中,在血β-HCG转阴天数以及在超声下孕囊或者包块消失天数方面比较,介入手术+病灶切除组优于介入手术+刮宫术组(P0.05),病灶切除组优于介入手术+刮宫术组(P0.05),子宫全切术组优于介入手术+刮宫术组(P0.05)。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在血β-HCG转阴天数以及在超声下孕囊或者包块消失天数方面比较,介入+刮宫+药物组优于药物+刮宫治疗组(P0.05),介入+刮宫+药物组显著优于介入+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CSP患者,超声检查为首选辅助检查,综合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病例分为新式剖宫产组及传统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术后排气、伤口愈合、出血等临床指标。结果:新式剖宫产术较传统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排气时间早、体温恢复快、术后病率低、伤口愈合好(均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对降低母、婴围产期病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塞纱布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6例,根据止血手术方法分为B-lynch缝合术组,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组、宫腔填塞纱布组。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止血治疗的有效率、产褥病率。结果 1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与B-Lynch缝合术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少于宫腔填塞纱布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B-Lynch缝合术组最少,显著低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组、宫腔填塞纱布组(P<0.05)。3 B-lynch缝合组切除子宫1例,止血有效率(96.8%);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组切除子宫3例,止血有效率(93.0%);宫腔填塞纱布组切除子宫2例,止血有效率(90.9%)。B-lynch缝合组止血率高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组(P<0.05),子宫动脉结扎组与宫腔填塞纱布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 B-Lynch缝合组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组的产褥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低于宫腔纱布填塞组(P<0.05)。结论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效果理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