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癌有“围管浸润”的特点 ,其临床症状早期不典型 ,易早期发生血行和淋巴转移 ,又缺乏应有的警惕及重视 ,使胰腺癌的治疗非常困难。早期胰腺癌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有人报告 , 、 期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为 10 0 % ,5年生存率为2 0 %~ 40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胰头癌的规范化术式。近几十年来经许多外科学家的努力和改进 ,其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 ,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为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多的高难度手术。所以 ,应用此术式时应慎重。1.1 手术指征 1胰头癌早期 ,即 、 期及部分 期患者 ;2年龄…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发生于胰尾部者占 5 %~ 10 % ,而发生于胰尾部的胰腺小细胞癌仅占胰尾部胰腺癌的 1%~ 3%。我们收治 1例胰尾部小细胞癌患者 ,误诊为脾包膜下血肿、脾肉瘤 ,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患者女 ,2 3岁。因腹部外伤 3周 ,左上腹肿物 4天就诊。3周前患者摔伤 ,左半躯体着地 ,左膝关节摔伤较重 ,当时未注意腹部伤情。查体 :左肋缘下饱满 ,可触及 15 cm× 13cm肿物 ,上缘触摸不清 ,肿物质硬、触痛、活动度差。 B超示脾区实性占位 ,符合脾血肿。血常规 Hb12 5 g/ L,WBC9.8×10 9/ L ,N 0 .78,L 0 .2 2 ,出血时间 2分…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乳头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7岁 ,主诉“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 2个月”入院。B超示 :肝外胆道梗阻 ,脂肪肝。CT示 :肝右叶后段类圆形稍低密度影 5 .0cm× 6 .0cm× 4.0cm ,边界模糊 ,内部密度均匀 ,其部分边缘紧邻肝包膜。ERCP示 :十二指肠乳头部红肿质硬 ,导管不易通过。术中见肝脏不大 ,淤胆 ,无包块 ,胆囊 10cm× 6cm× 6cm ,胆总管直径 1.2cm ,十二指肠乳头处可及 2cm× 2cm× 2cm硬块 ,切开乳头 ,取活检送冰冻切片示 :恶性肿瘤且分化较差 ,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 :十二指肠乳头部菜花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浸润达… 相似文献
4.
胰体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一般患者至出现腰背部及上腹部明显疼痛或上腹部出现包块时才就诊 ,故明确诊断时多为中晚期癌。其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较差。但随着新的诊断措施的改进 ,有望提高胰体癌的外科治疗效果。1 术前准备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 ,若有糖尿病应给予治疗。因有合并结肠切除可能 ,术前应常规行肠道准备。术前行胃肠钡透 ,了解十二指肠、结肠有无受累 ;行 CT或MRI检查 ,明确肿瘤是否累及胰头、肠系膜上血管以及门静脉。必要时应行血管造影检查。2 手术方式2 .1 胰体尾部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 如果胰体癌…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12月至2 0 0 3年6月,我们对30例胰头、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空肠翻转套入吻合术,吻合平均耗时约10分钟,无手术死亡,无胰瘘,术后平均住院(10±1.9)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 0例,女10例;年龄33~77岁,平均5 6 .4岁。进行性加重黄疸2 8例,上腹包块2例,隐痛不适2 9例,巩膜及皮肤黏膜轻度黄染16例,中度黄染8例,重度黄染6例,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正常值2倍以上者2 8例,2倍以内2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正常值2倍以上者2 6例,2倍以内者4例。CT检… 相似文献
6.
7.
8.
巫协宁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8,18(4):223-225
胰腺癌的90%起源于胰管上皮,胰腺四周有很多的淋巴结群,大于1.1-2cm的小胰癌已侵润胰实质,甚至已侵犯血管和神经周围及周围的淋巴结,而小于1cm的胰腺癌尚无局部侵犯,其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具诊断小于1cm的小胰癌应当是消化科和B超医生追求的目标,日本最近报道31例2cm及以下的胰腺癌的临床的病理分析,其中18例有症状,13例无症状仅有轻微的实验室和B超异常,研究对40岁以上作B超和C 相似文献
9.
10.
胰高血糖素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 ,年发病率约为 0 .0 1 /百万~0 .1 /百万。因此 ,临床医师对此症的认识甚少 ,极易发生误诊。现报告一例因误诊半年最后剖腹探查而确诊为胰高血糖素瘤的病例。女性患者 ,61岁 ,因“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伴反复出现皮肤红斑疹及口腔疼痛半年”于 2 0 0 1年住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 ,体重下降近 1 0kg,同时皮肤反复出现游走性红斑 ,瘙痒 ,发生的部位主要在双下肢 ,臀部及背部 ,开始为不规则的红斑 ,继之隆起形成大疱 ,然后破溃、结痂 ,愈合后有色素沉着。还表现出口角、口腔的疼…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们遇到两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年和5年出现胆管和胰管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 cm;游离胰断端3 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 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 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 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对75例胰体尾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探索胰体尾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7年至2000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无一例并发胰瘘,无一例手术死亡。现仅就该手术中胰空肠吻合部的处理方法,作一介绍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通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良恶性病变增加.一方面,放射学水平的进展利于病变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1990-01/2007-12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04例,手术死亡率仅0.3%,手术效果优良.本文以胰头癌手术为例,介绍我们关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赵玉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5,4(2):97-10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干进展赵玉沛(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自1935年Whipple等首先报告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地切除了一例壶腹癌,并于1945年提出这种手术的标准方案后,该手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胰二十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多... 相似文献
18.
19.
胰腺癌的90%起源于胰管上皮,胰腺四周有很多的淋巴结群,大于1.1~2cm的小胰癌已侵润胰实质,甚至已侵犯血管和神经周围及周围的淋巴结,而小于1cm的胰腺癌尚无局部侵犯,其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诊断小于1cm的小胰癌应当是消化科和B超医生追求的目标。日本最近报道31例2cm及以下的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8例有症状,13例无症状仅有轻微的实验室和B超异常。研究者对40岁以上者作B超和CA19-9、弹力蛋白酶-1检查,除MRCP、ERCP、内镜超声之外,适时地作小探头胰管腔内超声和胰管镜、胰管活检,发现了不少小于1cm的小胰癌。本文内容可供消化内外科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20.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cm;游离胰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