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虞抟对丹溪杂病心法理解较深,对阳有余阴不足论亦独具心得。虞氏继承了丹溪治疗湿热痹证的经验,治痹喜用燥湿化痰清热、养血活血、养阴护胃、祛风通络之法,同时又有自己的发挥,对痛痹、着痹、风痹及肝肾亏虚、经年久痹等症的治疗有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2.
3.
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晚号恒德老人.明代浙江义乌县花溪人.虞氏精于医理.诊人生死无不验.故《金华县志》称:“义乌以医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惟抟为最.其著《医学正传》附有医案40余个,其中急、症医案占50%以上.本文试析其特点如下.1 详审脉证虞氏辨治急症,对患者脉证的辨识极为重视.故其医案之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其审脉辨证的过程.如吕某案.劳倦发热.因误治后反加痰气上壅,狂言不识人.  相似文献   

4.
虞氏所著对便秘之论治,发病以肾立论,论治以润为要,慎用峻利之品,注重顾护脾胃,因人因地制宜,临证重在变通,勤于实践,富于创新,首创器械灌肠及肠溶剂疗法,是其主要特色,于后世临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及溃疡性病变 ,其肠外表现与狐蜮病相似。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禀赋薄弱或饮食所伤皆可致病。治疗上 ,除了针对脏腑的病理变化燮理阴阳、除湿解毒外 ,还应分清寒热虚实 ,随证治之 ;同时 ,亦须将药物内服与外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辨治四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高血压的诊治 ,笔者以调肝为首务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兹将辨治的体会和经验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气郁血逆 ,疏肝调血为法《素问 标本病传论》曰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盖肝为厥阴风木之脏 ,职司疏泄 ,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 ,气机郁阻 ,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 ,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 ,胸胁胀闷 ,情绪低落 ,纳食减少 ,甚则两胁窜痛 ,舌淡红或偏红 ,脉弦或沉弦。可见“怡愉快乐为肝德 ,忧愁郁怒则肝病”。证以肝气郁于先 ,血脉失调于后 ,治当遵“木郁达之”之旨 ,以疏肝调血立法 ,庶乎肝木畅达 ,气血调顺 ,则血压…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中医辨治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 ,由胃镜检查可分为浅表性胃炎 (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疣状胃炎 )等。临床以嗳气 ,泛酸 ,中上腹胀痛 ,纳呆 ,便秘或便溏为主症。其病因与吸烟、饮酒、胆汁返流及胃潴留、药物、胃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现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方法讨论如下。1 和胃降逆法胃为水谷之海 ,主通降 ,以降为和。胃满则肠虚 ,肠满则胃虚 ,胃气不降 ,则变生恶心、呕吐 ,嗳气、痞满 ,大便秘结等症。镜下可…  相似文献   

8.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其治疗大法以气血兼顾为要,无论证候虚实,尚无独活血为治者,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如唐容川所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主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  相似文献   

9.
久咳病人多系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干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慢性咽炎等病患者,临床表现是:(1)咳嗽为主症,时间较长,或遇寒加重,或冒风而发或嗅及异味加剧;(2)痰一般不黄,多为白色;(3)不发热或发热不高;(4)日久常伴脾胃失和诸症。对久咳病人的辨治,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五法:1 温寒化饮止咳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咳嗽、痰黄、发热阶段,使用抗生素则功效显著。但痰由黄转白、发热由高转低或正常时,继续抗炎治疗,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认为,常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按照中医…  相似文献   

10.
产后发热是指妇女产褥期发热持续不解或高热寒战,并伴有明显症状者,中医称之为“产后发热”,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总结归纳为辨治九法。  相似文献   

11.
积聚涵盖了当今诸多腹部肿瘤性疾病。明代医家汪机所著《医学原理》论述"积聚"一章内容宏富。汪机认为积聚之形成是因"中气亏败、健运失常",导致"痰、血、饮、食、气、水"停蓄不散而成,治当以"攻补兼施";所列诸方采撷百家,可概括为消食散积、散郁消积、散寒消积、软坚攻积、扶正消积诸法,为后学提供了很多对恶性肿瘤中医诊治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喻昌的《医门法律》,在辨证论治方面有诸多创见如对中寒阴证、中风、痉病、湿热证、中暑、燥病等各病证辨证论治,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调脾气"、"引气归元"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腹泻病人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43例,体针对照组35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腹针"调脾气"、"引气归元"治疗组对患者每日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纳差、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明显疗效,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体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慢性腹泻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余道善为清末民国云南名医,学术思想起源于孟河医派,受佛学、巫医、西方文化等多元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思维体系,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弥补了清末民国云南中医学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寓意草》是清初名医喻嘉言所撰医案,其议病用药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治多奇中,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其中从肺论治杂病,疗效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足以启人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脂异常发病与中医体质、体重指数(BMI)、中心型肥胖程度的关系,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1∶1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血脂异常组及血脂正常组各743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BMI、中心型肥胖程度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有8个影响因素,体质类型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特禀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和气虚质(P0.05),肥胖指标方面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肥胖、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前期(P0.05)。结论: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类型、BMI、中心型肥胖程度存在关联,通过控制体重和体型并积极干预偏颇体质有助于降低血脂异常及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王礼凤 《世界中医药》2013,8(4):390-391
李东垣的主要学术思想是“脾胃学说”,在脘腹痛辨证治疗时,也非常重视脾胃内伤,多从调补脾胃入手,并注意祛除导致脾胃内伤的根本原因,善用芍药、甘草缓解疼痛,并强调应因时治宜。  相似文献   

19.
张业 《河南中医》2015,35(1):41-42
费伯雄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滥用方药,无论是察脉辨证,还是立法制方,都是以醇正和缓为基础的。其学术成就同他的醇正和缓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察脉辨证,还是立法制方,都是以醇正和缓为基础的。他主张医学诊治戒偏戒杂,要"醇正""和治""缓治",以平淡之法而获奇效,不尚矜奇炫耀。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论述妇科瘕的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 ,提出妇科瘕的论治特点为攻补兼施 ,认为妇科瘕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时应在疏导破瘀同时 ,充分考虑体质因素 ,使“扶正祛邪”这一古老的中医理论在妇科瘕的证治研究中得到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