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清森  毕旭东 《山东医药》2009,49(10):30-31
对2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5例中表现为持续性左上腹痛23例,右上腹痛2例,伴左腰背部放射痛2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22例;16例行腹部CT检查,确诊12例;1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石全部取出。认为B超、CT及MRCP检查有助于胰管结石的诊断,本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索原发性肝内结石的发展规律,通过CT检查从形态学方面进行了病型分类,推测早期到晚期肝内结石症的进展,并讨论各时期的治疗方法。对象及方法:1981年9月至1988年1月,上五岛医院应用B超直接胆道造影等诊断出肝内结石症142例;其中63例经CT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内型结石症,16例肝内外都有,肝内占优势。结石在肝右叶者31例(39.2%),肝左叶39例(49.4%),双叶均有者9例(11.4%)。CT用东芝70A型,进行单纯CT扫描及CT胆管造影木,首先取1.0 cm厚,结石部位取0.5cm~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腹部CT和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107例,术前行腹部超声、CT和MRCP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CT和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65年~1995年收治胰腺假性囊肿21例,均经手术和/或B超、CT证实。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例病人中男16例,女5例,男:女为3.2∶1,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6.3岁。1.2 诊断依据:①反复腹痛、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伴血清、尿淀粉酶升高;②上腹部或左上腹扪及肿块;③既往有急性胰腺炎史或腹部外伤史或有嗜酒及胆道疾病史;④B超、CT 发现胰腺囊性病变。1.3 病因分析:有明确的急性胰腺炎病史13例(61.9%),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2例(9.5%),其余6例(28.6%)有嗜酒或胆道疾患所致的慢性胰腺炎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在一个月内同一医院经内窥镜检查诊断的两例十二指肠胆石性肠梗阻。例,男性,81岁,腹泻、呕吐和上腹痛1周入院,前五个多月间歇性呕吐,并且腹泻和便秘交替,后六周出现厌食、体重下降。检查发现患者无黄疸,有严重脱水伴上腹部膨胀,有震水音,但腹部无触痛,应用Gastrografin造影检查证实胆道积气和十二指肠梗阻伴近侧胃膨胀。内窥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内有一个大的胆石,手术从十二指肠内取出三个很大的结石,并从胃和胆囊十二指肠瘘内各取出一个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从总胆管的下端取出一些小结石。两周后出院,2年后患者健在。例2,女性,67岁,患有糖尿病,上腹痛、呕吐和腹泻五天,从前无腹部症状。检查发现右上腹触痛,黑便,无肝功能受损的生化证据,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右上腹痛9年,加重1个月”入院。9年前出现反复右上腹隐痛,多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当时B超诊断“胆囊结石”,1个月后症状再发,伴恶心、呕吐。门诊拟“Mirrizi综合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收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胆囊未触及,莫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B超提示胆囊8 cm×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5年元月至1988年元月,三年中经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增生病变者共58例.其中收住院手术治疗8例,男3例,女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0岁。有3例经B超和CT诊断。8例病人均行胆囊切除术.其病理诊断分别为:胆固醇息肉4例,炎性息肉2例,胆囊腺瘤样息肉伴部分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胆囊腺肌瘤样增生伴发结石1例,8例均合并有慢性胆囊炎症。2.实验室资料:8例病人肝功能检查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3.临床表现:病程2个月-5年,均以间歇性右上腹痛为主,但不伴有发热及黄疸,疼痛性质为隐痛或闷胀不适(6/8例),发作性腹痛及右侧肩背部放射痛(2/8例).有3例病人表现为餐后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diopathic pancreatitis,IAP)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08-01/2011-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影像学(CT、B超、MRCP)检查后不能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进行诊断性ERCP检查,同时收集胆汁5mL行胆道微结石监测.以2005-01/2008-01AP患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对AP病因确诊率为55.5%(50/90),联合检查组对AP的病因确诊率为87.5%(9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IAP病因有较高的确诊率.结论: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明确IAP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的鉴别诊断经验.方法 选取胆总管下段梗阻住院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25例,为壶腹癌及胆总管下段癌患者;B组19例,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腹部B超、腹部CT、核磁共振(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测量的胆总管宽度及其对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A组患者胆总管扩张程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除CT检查和B超与CT联合检查诊断率高于单用B超检查外,MRCP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率较高.结论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患者的胆总管扩张程度高于胆总管结石,MRCP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核1例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5年伴右肩部痛,加重半月入院.既往史:多次B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依据2002年亚太共识报告中提出的CP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42例青少年CP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2例青少年CP患者占同期住院CP患者的9.84%,男、女各21例,平均住院年龄15.1岁,平均首发年龄为11.8岁;发病时间超过2年者25例(59.5%);首发到确诊时间超过2年者24例(57.1%).病因中以特发性慢性胰腺炎(ICP)为主(27例,64.3%),其次为胆道疾病和胰腺分裂等.轻、中度腹痛为主要症状,23例(54.8%)患者入院前腹痛发作4次以上,39例(92.9%)患者至少有一次"AP"发作.ERCP、CT、MRI(或MRCP)、腹部B超的阳性发现率分别为100%(37/37)、92.9%(13/14)、76.9%(20/26)和78.4%(29/37),以病理学诊断或ERCP所见为"金标准",CT、MRI(或MRCP)、腹部B超显示胰管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4.1%和51.4%;显示胰腺钙化或胰管结石的阳性率分别为87.5%、61.5%和45.4%.结论 青少年CP的首要病因为ICP,对反复发作的轻中度腹痛尤其是有"AP"病史者,应考虑CP的存在,辅助检查以MRI(或MRCP)和CT为优.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性、70岁,农民。入院当日下午4时许劳动时突然感觉上腹部剧烈疼痛伴胸闷,恶心,经休息上腹痛无缓解且呈持续性疼痛,大汗淋漓。有胆道蛔虫症史20多年,否认心脏病史。B 超显示肝及胆囊声象图无异常,胆总管直径0. 7cm,内有管状结构直径0. 2cm。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入院查 SGOT76 U/L,LDH 500U/L。两次心电图检查:房颤伴有Ⅱ°~Ⅲ°房室传导阻滞,频繁室性早搏。Ⅲ导联呈 QS 波伴 ST 段弓背上抬,Ⅱ、Ⅲ、aVF、V_2、 V_5、 T 波倒置明显,诊断为胆道蛔虫症诱发急性非穿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和MRCP检查,并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B超联合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正确率为92.4%,其中对13例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为100%,13例壶腹部癌的诊断正确率为84.6%,19例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为84.2%;对15例胆管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100%,6例良性胆道狭窄为100%。结论 B超联合MRCP检查对诊断梗阻性黄疸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82岁,因反复左下腹疼痛1周,伴呕吐1次于2007年2月13日入院。半年前曾因“发作性心悸”入我院,上腹部B超示胆囊增大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上腹部CT示慢性胆囊炎并多发性结石。住院期间未行手术治疗。本次入院体检及影像学检查:T36.3℃,P96次/min,R22次/min,BP110/60mmHg。腹部稍柔软,左下腹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15.
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依靠常规检查手段有时难以明确诊断。为了提高胆道结石诊断的正确率,我院采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结合“B”超和ERCP 等影象学检查来诊断胆道结石,大大提高了胆道结石的诊断水平。现将1980年7门至1986年9月我院进行的600例 PTC 中诊断为胆道结石的21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 5 6例 ,结石取净率为 98.2 %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1~ 71岁 ,平均 41.8岁。全部病例胆道术后经 T管造影或 B超、CT检查证实均存在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39例 ,其中左肝管 18例 ,右肝管 2 1例 ; 、 级胆管结石 2 2例 , 、 级胆管结石 17例。肝外胆管结石 17例 ,其中肝总胆管及胆总管上段 10例 ,胆总管末端 7例。胆道术后 5周 ,用纤维胆道镜经 T管窦道取石 ,其中 T管放置胆总管内 45例 ,胆总管空肠吻合口以下 11例 ,共行取石 135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EUS检查诊断为壶腹周围病变的336例患者,同时接受腹部B超、腹部CT、MRI、MRCP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壶腹周围病变中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336例中胆总管末端病变(炎症、结石、肿瘤)187例、胰头病变(炎症、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86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炎症、肿瘤)33例、壶腹部病变(肿瘤)30例,分别占壶腹部周围病变的55.7%、25.6%、9.8%、8.9%。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2.0%,与B超、CT、MRI、M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23.936、121.352、47.965、70.530)。[结论]EUS在壶腹部周围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月~1989年12月,我们采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肝内结石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为25~71岁,其中10例以往有2~3次胆道手术史。术前36例均作B超检查(US),PTC检查10例;术中胆道造影5例,术中B超检查(OUS)30例。结石位于左肝21例,右肝2例,左右肝13例;合并胆囊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21例,尾叶结石4例,4例合并胆管腺癌。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个月余,再发加重伴皮肤发黄5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呈发作性,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恶心、呕吐,有时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在当地医院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腹痛可缓解。5d前再次发作,症状加重,且出现尿黄、皮肤发黄,外院就诊行B超及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余年问治疗的3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5例中33例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上腹部压痛25例。35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88.57%(31/35);23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8.26%(18/23);19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19/19);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4.73%(18/19)。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16例,采用的术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11例)或胰管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2例),均将结石取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19例,结石均在3枚或3枚以下、局限在胰头或胰体部、直径小于1cm,取石网篮和气囊取出结石11例,放置胰管支架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3周内症状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随诊28例,随诊率为80%,随诊时间为1~43个月。结论胰管结石一旦诊断,均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首选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不适合内镜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