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方向的空间变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突出组(LDH 组),120例影像上无突出表现者为对照组。均采用 X 线及 CT 检查,在3个平面上测量2组 L3~S1小关节角度。结果在横断面上,LDH 组两侧小关节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矢状位。在冠状位上,LDH 组两侧小关节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竖直位。在矢状位上,LDH 组更偏水平位(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小关节突不对称的意义。方法:对63例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MRI测量每一椎间盘突出间隙的小关节角度,从而判断有无小关节不对称。并据此进一步分析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间隙、突出方向和程度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38例患者(60.3%)小关节突不对称,L3-4、L4-5及LSSI各间隙小关节突不对称发生情况相近。小关节突不对称组30例患者(78.9%)椎间盘突出为后外侧型,且突出方向偏向小关节突大的一侧;小关节突对称组25例患者中17例(68%)为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两组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程度无明显联系。结论:L3-4、L4-5及LSSI小关节突不对称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相似;椎间盘突出后外测到小关节实不对称发生机率较中央型高;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的程度与小关节突是否对称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0--2005年对引起腰痛的腰椎间盘脱出症与椎间关节滑膜嵌顿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文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入我院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单纯术组和融合术组,每组44例患者,针对治疗以后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下腰痛评价评分改善情况单纯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70.44±6.4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70.43±5.22)%,单纯LDH改善率为(83.34±6.45)%;融合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81.99±4.3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80.32±4.55)%,单纯LDH改善率为(64.56±9.66)%。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率,组间比较,融合术组均优于单纯术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采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的整体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5.
6.
张淑惠  赵晓娥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06-1707
2006年3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以腰椎牵引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均经CT确诊,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5~53岁,病史2~15年,L4/L5突出者30例,L5/S1突出者18例,单纯腰痛13例、腿痛8例,腰腿痛27例。住院天数14~35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7.
成意  钱文武  余利鹏  殷国勇  张宁 《江苏医药》2012,38(9):1061-106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odic改变与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对术前MRI上病变节段进行Modic分型,分别用椎间盘退变Pfirrman分级标准和改良Pfirrman分级标准评定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分析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分级和改良Pfirrman分级之间的差异;评价Modic改变的类型和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44例中,无Modic改变者19例,病变节段Pfirrman分级为(3.63±0.60),改良Pfirrman分级为(5.95±0.91);ModicⅠ型改变者10例,病变节段Pfirrman分级为(3.90±0.57),改良Pfirrman分级为(6.80±0.79);ModicⅡ型改变者15例,病变节段Pfirrman分级为(3.93±0.26),改良Pfirrman分级为(6.40±0.83);无ModicⅢ型改变病例。ModicⅠ型的改良Pfirrman分级明显高于无改变组(P<0.05)。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最强,而年龄因素最弱。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分级之间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小关节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麻醉成功后,对椎间盘、小关节进行臭氧注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椎间盘内+小关节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椎间盘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腰腿痛、腿麻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椎间盘内+小关节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椎间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章维新  凌遵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10+213-210,213
目的对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之间的病理关系使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本院2009年2月~2010年3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共87例,使用力学原理对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融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办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手术患者疗效判定结果为:优秀32例,良好49例,尚可6例,良好率为93.1%。结论因为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应力点(ICR)的异常,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在病理上为互为因果的关系。使用手术治疗保证了ICR的应力范围正常,减轻了脊椎前滑力,使脊柱各方向近远期的力学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杨景随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91-1792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特点和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L2~3,L3~4.L4~5,L5~S1 LDP患者3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疗效:优2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LD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作为观察组,门急诊因非腰椎间盘突出原因行腰椎X线检查者中随机抽取1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情况、椎间盘突出部位并分析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为31.05%,对照组为16.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合并移行椎者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移行椎上一间隙者占56.41%,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骶部移行椎是LDH发病的危险因素,LDH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多位于移行椎的上一间隙。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使用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优良率达96.3%。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18~70岁;病程7d至10年。全部病例均有腰痛或/和患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趾背伸力减弱47例,小腿浅感觉减退66例。均经CT检查,证实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突出,其中L/4/5突出37例,L5/S1突出30例,L4/5和5/S1均突出15例。单纯椎间盘突出50例,合并黄韧带肥厚或/和侧隐窝狭窄32例。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1994~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2 7例 ,其中再手术治疗 18例 ,占 4 2 %。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 4 1例 ,L4~ 57例 ,L5S1 8例 ,同时两节段L4~ 5及L5S1 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 2 9个月 ,优良率 77 7%。结论 再手术原因有 :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5年4月应用后路椎间植骨、AF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症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8~65岁,平均54.6岁。病程11个月~10年,平均5.6年。直腿抬高试验( )20例,肌力减弱17例,感觉减退18例,下腰部、臀部疼痛及酸胀、"断腰"感16例,间歇性跛行14例。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摄片、CT或MR I检查。提示:小关节增生20例,椎体边缘增生性改变18例,椎间盘突出并椎间隙变窄25例共30个间隙。其中单节段L4/5 13例、L5-S1 8例,两个节段(L4/5 L5-S1)3例,三个节段(L3/4 L4/5 L5-S1)1例均存在腰椎不稳。采用标准后正中切口,常规切除椎间盘和内聚的小关节并切除关节软骨,充分松解神经根,在病变间隙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安放AF固定系统,适度撑开椎间隙,切除软骨终板并植骨。结果25例术后随访8个月~20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4~6个月植骨间隙全部融合,内固定装置位置良好。临床疗效评价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评定:优19例,症状完全消失;良5例,症状部分消失;可1例,仍有下部坠胀感。总优良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可发生腰椎失稳症,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减压、植骨、椎弓根系统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6例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2、腰椎间盘突出巨大,终板破裂者;3、合并椎管狭窄需全椎板切除者;4、合并节段性不稳者;5、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需切除一侧关节突者。)进行减压的同时行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平均手术时间(160±26)m in,平均出血(510±53)m。l平均随访16个月,骨性融合率96.2%,患者主观满意度88.5%。并发症有硬脊膜撕裂3例。结论椎管减压、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1994-200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7例,其中再手术治疗18例,占4.2%,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41例,L4-57例,L5S18例,同时两节段L4-5及L5S1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9个月,优良率77.7%。结论 再手术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解京明  劳汉昌 《云南医药》1996,17(5):358-358
腰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京明,劳汉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脊柱外科的发展手术治疗日趋增多。对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及手术后症状复发患者,仍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封闭在保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临床多采用硬膜外腔封闭...  相似文献   

18.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管内,致相邻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腰椎后路正中切开入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及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