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阑尾粘液囊肿 (appendicalmucuscystAMC)少见 ,文献报道AMC术前误诊率达 94 6 % ,确诊困难。现回顾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例AMC的超声检查资料 ,并结合有关文献 ,以丰富对该病的诊断技巧。资料与方法 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9~ 70岁 ,平均 64岁。病程 5~ 8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 :2例右下腹隐痛 ,4例扪及包块 ,边界尚清 ,质地中等 ,2例有压痛。 5例均无反跳痛 ,呕吐及发热史。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 ,二便正常 ,CA1 2 5正常。其他辅助检查 :1例MRI检查示右输卵管囊肿 ,2例钡灌肠阑尾未显影 ,回盲部可见弧形压…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8—1998年共收治结肠癌115例,其中并发急性阑尾炎16例,占同期结肠癌的13.9%。现就延误结肠癌诊治的原因以及减少漏误诊的措施进行讨论,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3例,女3例,年龄23~86岁,平均50岁,其中40岁以上12例(75%)。结肠癌部位:盲肠7例,外结肠4例,肝曲3例,乙状结肠2例。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占17.5%(14/80)。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5例,持续性右下腹痛11例;发热8例;恶心呕吐10例。右下腹压痛16例;右下腹反跳痛14例;肌卫11例,腹泻5例;可明显触及肿块2例,起病至就诊时间为2d~2年;15例白细胞>10×10~9/L,12例N>0.75。本组均经手术,钡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及病理证实,14例以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7例术中发现结肠癌,7例阑尾切除术后仍反复腹痛和腹部肿块而行钡灌肠造影或纤维结肠镜等检查或再次手术探查,于术后3~8个月内确诊,2例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行姑息治疗无效,经作钡灌肠造影及手术探查而确诊。本组术后均作病理检查:急性化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PNET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部PNE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左、右外侧胸壁各1例,左、右后纵隔各1例,右侧叶间胸膜1例。肿块均较大,大小范围约6~18cm。CT平扫2例密度均匀,2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见大量高密度骨化影;MR平扫1例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PNE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CT在肝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临床证实的肝脏外伤的影像学所见,11例均行B超、CT检查。CT检查以平扫为主,2例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11例中肝内血肿5例,肝挫裂伤4例,肝包膜下血肿2例。病灶分布左右叶3例,肝右叶6例,方叶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明确有否肝损伤,损伤类型、判断腹腔有无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阑尾周围脓肿误诊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2年~1995年,收治了11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曾误诊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病例,主要从诊断角度加以讨论,从中吸取教训,以期提高诊断率。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0~57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5~60d,平均17.8d,转移性在下腹痛5例,右下腹及中下腹痛各3例,伴有发热10例,消化道症状7例,出现包块者3例。查体所见:右下腹或下腹部近正中可价及包块者9例,压痛均阳性,伴肌紧张,反跳痛6例,盆腔腹膜炎症状2例,以右下腹为重。妇科检查:9例于子宫右侧,2例于脐下至盆腔处可以们及包块,均有触痛,肿物为囊性感,较硬各4例,活动差反不…  相似文献   

6.
卵巢囊腺瘤是育龄期妇女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仅有下腹不适、腹部膨隆或扪及包块前来就诊,有的是行妇科常规B超体检发现包块,一般B超即可诊断,有的包块较大、B超定性较难,为求定性诊断、术前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而行CT检查。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8例CT诊断正确、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年龄32~64岁,平均42岁,7例以腹部膨隆伴包块,4例以下腹部不适伴轻微疼痛、包块进行性增大,1例体检发现包块;查体:可触及质软,活动的包块,有压痛;均经B超检查后行CT检查。1·2方法检查前12小时及检查前2小时分别口服2%…  相似文献   

7.
阑尾粘液囊肿是一种少见病 ,术前诊断极为困难。本院1992~ 2 0 0 1年收治 12例 ,拟从发生、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方面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 5 6岁 ,病史 3小时~ 3年。2病状及体征 :右下腹痛 7例 ,右下腹包块 3例 ,发热 5例 ,恶心呕吐 3例 ,腹胀 1例。体检 :右下腹压痛 8例 ,既往急性或中慢性阑尾炎者 10例。3实验室及其特殊检查 :白细胞计数 10 .0× 10 9/L~ 19× 10 9/L,8例行 B超检查 ,3例示右下腹囊性肿块 ,2例混合性肿块 ,1例实质性肿块 ,2例示急性阑尾炎声像图。5例行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讨CTA血管成像在回盲部包块中对病变良恶性提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16例患者以右下腹包块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疼痛,发热,肠梗阻患者,来我科行CT平扫+增强,在工作站单独提取动脉期血管进行CTA血管后处理,运用VR、SSD、MIP,MPR等技术,对照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进行肠镜检查,8例手术,病理诊断:2例环状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淋巴瘤,6例炎性浸润。8例病理诊断腺癌患者CTA显示回盲部肿物呈"手抱球"样改变。6例炎性浸润患者CTA显示回盲部肿物周围血管稀疏,病变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肠道组织。结论 CTA血管成像对于回盲部包块的良恶性具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并能够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肿瘤供血血管,同时CT平扫+增强能够提示肿瘤周围肠壁厚度、肠腔外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组织侵犯和及其他器官转移等,为临床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提供必要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9.
CT与钡灌肠X线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钡灌肠X线检查及CT扫描对结肠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的钡灌肠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4例还行钡灌肠检查.28例病例中22例为进展期,6例为早期.CT与钡灌肠对进展期病例显示良好.在6例早期病例中,CT发现2例钡灌肠发现5例.结论:钡灌肠对于早期病例的发现强于CT,且钡灌肠能很好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但CT对肠道之外的浸润、转移等的显示明显优于钡灌肠.两者结合对结肠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5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CT平扫影像学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影像学显示病灶明显均匀增强、CT值最大可达110HU。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5例脑血吸虫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CT检查并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男11例,女4例,年龄13-64岁,平均35.6岁,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炎性水肿样改变1例,梗塞样改变2例,不规则结节伴水肿12例。探讨螺旋CT对脑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立锋  王铁刚 《河北医药》2003,25(10):752-752
肾母细胞瘤又称为肾胚胎瘤或WILMS瘤 ,系恶性胚胎性混合瘤 ,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广泛的普及 ,利用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可较早的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 3 5例患者的CT表现 ,总结CT对肾母细胞瘤诊断以及分期的价值与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被临床确定的儿童肾母细胞瘤 3 5例。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5个月~ 12岁 ,平均4.2 5岁。 75 %见于 5岁以下 ,90 %发生 7岁以前。临床表现有腹胀或无痛性包块、血尿、高血压、发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乳腺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发现有乳腺肿块患者6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乳腺癌临床诊断准确率及不同大小包块类型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发现有乳腺肿块患者63例中经临床病理确诊为乳腺癌5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黏液癌1例,髓样癌2例;良性肿瘤9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7例,乳腺增生结节2例。全部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乳腺癌50例,其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8.9%;全部患者CT检查判定乳腺癌53例,其中误诊1例,漏诊1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8.9%;CT检查患者乳腺癌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CT检查患者小于1cm及1~5cm包块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对于>5cm包块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比较,CT检查诊断乳腺癌临床准确率高,同时对于不同大小乳腺肿块判定结果亦有优势,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内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认知。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病例6例,其中肝内脂肪瘤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全部病例作CT平扫及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2例肝内脂肪瘤均位于肝右叶;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2例肝内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均匀,CT值-56~-103HU,边界清楚,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病灶区无明显强化;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脂肪成分及软组织成分;CT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密度区域无强化,非脂肪密度区域强化明显。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影像中心发现的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FNH病例影像学资料。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查,12例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肝右叶9例,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2例,大小1.58.0 cm,平均3.0 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及略低密度8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及略高密度2例。增强动脉期扫描除6例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7例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扫描8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2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9例,略高密度2例,低密度4例,6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12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例病灶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查是诊断FNH的有效方法,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和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性9例.3例为多发结节肿物,其中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CT值上升约45Hu左右。4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9例边界清晰,3例见包膜完整。1例腹膜转移。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CT扫描是儿童肝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还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邱勇  江毅平 《江西医药》2009,44(3):265-267
目的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NET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为PNET的临床、CT和(或)MRI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4岁,平均18.8岁。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5)和MRI检查(n=3)。CT检查当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MR检查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肋骨1例,上颌窦1例,鼻腔1例,第四脑室1例,右侧额叶1例。发生在中枢的PNET共2例,CT表现为分界清楚的等或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团块状的等、稍长T1等、长T2信号,内部信号混杂,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伴有脑积水,肿块均有不均匀明显强化;发生在外周的PNET共5例,CT表现为范围较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肿块均有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分析,PNET的CT、MRI表现虽缺乏特征性,但是CT和MRI能提示为恶性肿瘤,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在制定手术计划、评判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1-10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5例经结肠镜活检为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低张保留水灌肠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平扫中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及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双期增强后表现为大部分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CT显示淋巴结转移13例,肝脏转移2例,2例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所有患者的CT诊断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结肠镜和气钡灌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方法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对在我院行外科治疗的阑尾黏液囊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患者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及术后切除物病理检验后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反复的疼痛发作,行B超检查右下腹见囊实性肿物怀疑为该病,行剖腹探查术后确诊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有可触及性包块的出现,B超检查后可见囊性肿物,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右髂区有囊性病灶囊肿与盲肠有关而初步确诊为该病;1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进行了单纯性的阑尾全切术,1例患者行回盲部位切除术,1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诊断率为18.2%(2/11),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经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反应。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中不多见,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患者主诉右下腹疼痛和出现可触及包块时,应该警惕本病的出现。B超检查及CT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