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及快速康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各15例。非气管插管组不使用肌松药物,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机面罩给氧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组采用常规诱导,气管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电图(ECG)、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 BIS)、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IL-6、IL-10、NK细胞数量,PACU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停留时间、Pc O2恢复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非插管组在T_1、T_2时间点PH、Pa O2明显低于插管组,而Pa CO_2则明显高于插管组,但两组术毕均恢复正常值。非插管组在T_2、T_3、T_4时间点IL-6低于插管组,NK细胞数量高于插管组。PACU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Pc O2恢复时间均比插管组更短。结论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应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在麻醉恢复室中恢复更快,更稳定,有着较轻的肺损伤炎性反应及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直视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3161例,术后撤离呼吸机后二次气管内插管64例(2%),其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3个月~72岁。手术方式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2例、心脏瓣膜置换及(或)成形术1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其他手术15例。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包括呼吸功能不全23例、未达到拔管标准勉强拔管7例、低心排综合征11例、心功能不全10例、为二次开胸进行气管插管2例、神经功能不全2例、镇静剂使用过量1例、其他原因8例。二次气管内插管时间6h~15d(平均21±4.4h)。结果 41例(64%)二次气管内插管后安全撤离呼吸机,7例改行气管切开插管,4例二次撤离呼吸机后三次插管,7例家属放弃治疗带管出院,死亡5例。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的原因很多,在管理上应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积极预防或避免二次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某院接收待查的支气管异物患儿共76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支气管中异物取出,观察其气管插管置入、钳取异物以及气管插管拔出时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等指标情况,同时记录下异物种类、异物位置,成功取出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儿在气管插管置入、钳取异物以及气管插管拔出时的P_(ET)CO_2、SpO_2及HR差异不显著(P0.05);76例患儿的成功取出率为97.34%;7例患儿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但程度轻微,主要是低氧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恢复,无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支气管异物的成功率较高,且能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较少,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运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置入喉罩进行手术的25例为实验组,通过导入插管进行手术的25例为对照组,监测四个关键点P_(ET)CO_2、SpO_2、MAP与HR变化与麻醉药品用量、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前后P_(ET)CO_2与SpO_2均无显著变化;实验组MAP与HR较对照组降低明显,麻醉药品用量更低,并发症状更少。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运用喉罩治疗具有安全系数高,机体刺激小与并发症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玉荪 《云南医药》2001,22(4):328-329
气管插管适用于全麻手术的病人 ,心肺骤停复苏后需继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建立人工气道 ,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保证充分供氧。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资料 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共收治气管插管患者 79例 ,男 5 5例 ,女 2 4例。年龄 17~ 82岁 ,平均年龄 4 8.5岁。经口插管 74例 ,经鼻插管 3例 ,插管时间 4小时~ 18天。气管为双进口高容无压气囊胶管 ,内经 6~ 8cm ,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护理 一、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 气管插管正确的位置是人工气道正常通气的基本保证 ,气管导管通常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 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2~75 kg.随机分为1、2、3组,依次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1 min)加瑞芬太尼1、2、3 μg/kg(>2 min)行麻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同时记录诱导及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满意率1、2、3组分别为50% 、80%和90%.结论 瑞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不加用肌松药行气管内捅管能提供良好的捅管条件,但对心血管系统有轻微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保留呼吸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1~2级,拟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或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右美组:按1μg/kg剂量,采用微量注射泵于10~15 min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分3次以2%利多卡因进行舌根、会厌部表麻;环甲膜穿刺,以2%利多卡因2~3mL气管内喷雾麻醉。对照组不予右旋美托咪啶,表麻及气管内喷雾麻醉同右美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1min、3min、5min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气管插管前的MAP、HR、SpO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气管导管插入后1min、3min右美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86%,P<0.05)。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张口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麻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可减少插管时的循环波动,可安全用于此类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椎病手术中体位改变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46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依病变程度,颈部活动度和气管插管难易程度,酌情确定快速诱导明视下气管插管和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行控制呼吸V_T8~10ml/kg,RR12~13次/min,P_(ET)CO_2维持在4.0kPa,术中连续监测动脉BP、HR、ECG、SPO_2、P_(ET)CO_2、CVP和尿量。结果 46例插管均成功,21例由仰卧位搬动至俯卧位,有12例血压下降>15%基础值,与仰卧位比较(P<0.01);术毕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血压下降值与原仰卧位相比(P<0.01);手术中俯卧位血压下降例数也大于仰卧位(P<0.05)。术中并发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俯卧位12例,占57%,仰卧位6例占24%。(P<0.05)。结论 颈椎手术牵拉脊髓易引起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体位改变、翻身时亦可发生严重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国产明视插管软镜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国产明视插管软镜用于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9~73岁,体质量指数17~35 kg·m-2,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Ⅳ级。静脉麻醉诱导后,使用国产明视插管软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入镜开始至退镜结束)和气管插管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声门暴露时(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和插管后3 min(T5)时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随访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120例患者均以明视插管软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HR无明显变化,SpO2维持在96%~100%。与T0比较,T1时患者MAP明显下降(P<0.05);与T1比较,T3~T4时MAP明显升高(均P<0.05)。声门显露时间为(16±8)s,气管插管时间为(22±11)s。气管插管一次成功108例(占90.0%),二次成功9例(占7.5%),三次成功3例(占2.5%)。术后随访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国产明视插管软镜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便,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侯玉华  赵云 《河北医药》2003,25(9):704-704
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病人多病情危重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排痰功能障碍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科于 2 0 0 2年 1~ 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等病人 10 2例 ,其中气管插管或切开者 48例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17~ 86岁 ,平均 45 .3岁。其中气管插管 2 9例 ,气管切开 19例。重型颅脑外伤 2 4例 ,高血压脑出血 5例 ,脑干出血 3例 ,大面积脑梗死 4例 ,脑桥梗死 2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7例 ,急性心肌梗死 3例。气管插管时间最长15d…  相似文献   

11.
周逢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97-259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气管内冲洗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MAS患儿,其中气管插管气管内冲洗38例为治疗组,无气管插管冲洗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清理呼吸道基础上治疗组用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射0.5~1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果:两组在合并症发生率、治愈率、上机率、住院天数、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愈例数较多,上机例数、死亡例数少,平均住院天数短;两组血气分析在0~3小时的各项数值差异无显著性;但在4~24小时的P(O2)、Pa(O2)a/A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冲洗可减少MA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6月~2002年12月 ,我院对174例声带疾病手术采用小气管导管作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全组124例 ,男68例 ,女56例。年龄19~52岁。其中 ,声带息肉82例 ,声带结节21例 ,声带囊肿15例 ,声带乳头状瘤6例。1 2麻醉方法与气管导管的选择 :1 2 1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 5mg,鲁米那钠0 1g。麻醉诱导选用硫贲妥钠4~6mg/kg(或异丙酚1 5~2mg/kg) ,安定5~10mg,芬太尼0 2mg,士可林2mg/kg,行快速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 :根据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 ,追加芬太尼0 1~0 2mg,间断吸入氨氟醚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并于手术结束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两组均连续监测MAP、HR、RR、SpO_2、P_(ET)CO_2,并记录静脉麻醉用药量以及停静脉麻药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B组患者插管后MAP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患者拔管后S_PO_2显著低于术前(P<0.05),P_(ET)CO_2显著高于术前(P<0.01);B组患者拔管后P_(ET)CO_2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及停静脉药至拔管时间显著小于A组(P<0.01)。B组术后镇痛时间为18.20±12.32hs。结论 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并可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维持良好的术后镇痛,改善呼吸功能,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抑制亦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吴良花  朱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65-3666
气管插管全麻术主要是用于呼吸与心跳骤停等情况,可以有效的缓解机体缺氧的情况,是危重患者急救的重要保障之一[1].但术后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影响患者的愈后与健康.笔者对10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13例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100例患者,术后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5~73岁,平均54岁.其中普外科3例,妇科手术2例,神经外科5例(重症颅脑损伤),肿瘤外科3例.  相似文献   

15.
光棒作为气管插管的辅助工具已广泛用于临床.但与普通喉镜相比,光棒不易明视口腔及声门.我们采用光棒与喉镜联用进行气管插管,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2例择期全麻剖宫产手术患者,年龄21~38岁.其中,30例血小板减少(<7.0×109/L)、出凝血时间延长,5例有腰椎手术史,3例腰椎严重畸形,3例精神疾病不能配合麻醉操作,1例腰部有皮肤感染.排除高度肥胖伴评估困难气管插管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B组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C组采用喉镜辅助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人全麻行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后 ,由于病人的咳嗽、吞咽反射及意识短时间内不能恢复 ,需带气管插管转入苏醒室或病房时 ,在病人搬运及转送的途中 ,如使头位变动 ,就可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发生变化 ,从而诱发呼吸和循环的严重反应 ,如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将危及病人生命。我们对此种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 9月~ 1999年 7月 ,我科共转送气管插管病人 187例 ,其中男 10 2例 ,女85例 ,年龄 3~ 75岁。发生气管插管脱出2例 ,误入总支气管 1例 ,途中出缺氧症状者 8例 ,死亡 1例。2 观察护理2 .1 充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们在为小儿行扁桃体摘除时采取了以镇痛麻醉或气管内静脉复合麻醉,既省时、省力,又提高了安全性。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例,年龄3~13岁。镇痛麻醉42例;气管内静脉插管(经口插管30例,经鼻插管28例,静脉复合麻醉58例。手术历时最久者1小时45分钟,最短者15分钟。术前肌注苯巴比妥纳和阿托品。2 麻醉方法 患儿入室后静脉穿刺输液。对不能很好配合者肌注妥定0.2mg·kg~(-1)和氯胺酮5mg·kg~(-1),待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恬尔心)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麻下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28例,术前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21.5~18.0/13.3~10.0 kPa,手术当天停用降压药物.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4例,Ⅰ组注入生理盐水10 mL,Ⅱ组注入地尔硫(艹卓)0.2 mg*kg-1.地尔硫(艹卓)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微泵匀速经另一静脉通路与麻醉诱导药同时注入,至插管前2 min注射完毕.观察诱导前、后、插管后0,1,2,3 min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心电图(EKG)变化,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结果:从RPP结果看,Ⅰ组在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1~3 min内均较诱导前升高,有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Ⅱ组仅在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1 min时较诱导前有升高,而且P<0.05,插管2 min后恢复至诱导前水平.在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1~3 min内Ⅱ组均较Ⅰ组有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气管插管前2 min静注地尔硫(艹卓)0.2 mg*kg-1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0年7月~12月,对10 例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PDT)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 例患者,男8 例,女2 例,年龄38 岁~79 岁.在准备气管切口前已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6 例,插管时间为2 d~4 d,面罩吸氧3 例,急性喉梗阻1 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气管内表面喷雾以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应激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择期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76例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先用0.75%的罗哌卡因+1mL生理盐水行气管内喷雾麻醉后再行气管插管;对照组直接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插管时、插管后3min、5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