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 30 %TBSA烧伤模型 ,动态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和均匀补液后 ,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心肌局部血流量及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 1浓度的改变。结果 伤后 1h ,全血粘度即显著升高 ,6h达高峰 ,补液后 ,全血粘度均降低 ,快速补液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均匀补液组 ,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膜带电性质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也发生改变 ;心肌局部血流量和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 1的浓度也相应发生改变 ,其变化趋势与全血粘度改变密切相关。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提高心肌局部血液灌注量 ,使心肌损害程度减轻 ,因此 ,对烧伤延迟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产生和分泌的改善及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 3 0 %TBSAⅢ度烧伤模型 ,动态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和均匀补液后 ,大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含量及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1浓度的改变。结果 伤后 1h ,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含量即显著升高 ,6h达高峰。补液后 ,微血管通透性、心肌局部内皮素 1和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 ,快速补液组的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和心肌局部内皮素 1含量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均匀补液组。而一氧化氮含量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1的浓度变化与心肌局部内皮素 1含量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能够改善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减轻心肌受损程度 ,因此 ,对烧伤延迟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大鼠烧伤延迟复苏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 30 %TBSAⅢ度烧伤模型 ,分为快速补液组和均匀补液组 ,测定伤前和伤后1、3、6、1 2、2 4、4 8h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的活性 ,血管紧张素 -Ⅱ (AⅡ )的含量及其血浆中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1 (CMLC -1 )的浓度。结果 :伤后 1h ,两组鼠心肌ACE活性由 ( 1 .2 1± 0 .54)nmol·mgpro- 1·min- 1升高至 ( 1 .91± 0 .71 )nmol·mgpro- 1·min- 1,同时 ,AⅡ含量及CMLC -1浓度也显著升高 ,伤后 6h均达高峰。补液复苏后三者均逐渐下降。快速补液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均匀补液组。三者变化趋势一致 ,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能够降低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减少心肌局部AⅡ的生成 ,从而对心肌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志高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27-1928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快速复苏补液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82例烧伤面积20%~80%,程度Ⅱ~Ⅲ度,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快速补液复苏。观察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后,各观测指标均获改善,休克得到快速纠正。结论:快速补液可以迅速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的红细胞膜力学特性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 3 0 %TBSAⅢ度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和均匀补液的动物模型 ,用微管吸吮法测定其伤前和伤后 1、3、6、12、2 4、4 8h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粘性系数等力学参数 ;同时 ,用氢清除法测定心肌局部血流量。结果 伤后 1h ,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粘性系数显著升高 ,伤后 6h达高峰。补液后 ,两组均逐渐下降 ,RI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I组 ,至伤后 2 4h ,两组恢复到相互接近 ,但仍高于伤前。同时 ,伤后 1h ,心肌局部血流量即显著降低 ,至伤后 6h ,达到最低点 ,补液后 ,两组均逐渐增高 ,RI组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AI组 ,至伤后 4 8h恢复接近正常。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烧伤后红细胞膜变形能力下降 ,导致心肌局部血流量减少 ,是烧伤后心肌缺血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快速补液能够改善红细胞膜的力学特性和心肌微循环血液灌注 ,从而减轻心肌的缺血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痂结合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TBSAⅢ度烧伤大鼠于伤后6h开始快速补液2h后,行切痂植皮术。测定其LVSP、LVEDP、AOSP、AODP、MAP、±dp/dtmaxt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其伤后48h内的病死率。结果伤后1h,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即明显下降,于伤后6h,降至最低点。快速补液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回升。伤后12h,切痂手术对血液动力学指标影响不明显(P≥0.05)。至伤后24h,切痂手术对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于伤后48h,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切痂组的大鼠48h内病死率高于非切痂组。结论切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其临床可行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方法。方法 报导3例特重度烧伤延迟复苏新生儿的补液治疗过程。结果 3名新生儿都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和儿童及成年人有不同之处,所有补液抢救措施都要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来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治疗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严重烧伤后6h内未进行液体复苏、肝功能异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24h,用药后48h采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治疗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烧伤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降酚作用迅速,近期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早期及时有效地补液,是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伤员的关键.关于烧伤后早期的输液的成分、速度、次序,中外专家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公式可供参考,各临床医师也有自己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12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0年~ 2 0 0 0年收治 12例严重烧伤病人 ,因条件所限及交通不便 ,病人入院时已延迟复苏 ,本文就该 12例病人与同期收治的立即复苏病例治疗上作对比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延迟复苏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8 1± 10 3)岁 ;伤后 6小时入院者 9例 ,7~ 9小时入院者 3例 ;烧伤总面积 (48 9± 8 4 ) %TBSA ,其中Ⅲ度面积 (17 3± 4 7) %TBSA ;入院时脉压差 (2 8±0 8)kPa ,心率 (139± 15 )次 /min ,红细胞压积(HCT) 0 6 2± 0 0 8L/L。对照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8 8± 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大鼠中的抗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调控。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烧伤和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及治疗组。伤后24h检测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使用地塞米松,能下调TNF-α、IL-1β及IL-6在血浆中的总体水平,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脏器的水肿,从而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补液复苏纠正休克.方法 通过对12例烧伤面积大于50%TBSA Ⅱ~Ⅲ度、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快速补液复苏.观察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二氧化碳总量(T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快速补液后2 h内输入液体占第一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40.1±5.6)%,第一个24 h实际补液量占第一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26.4±18.7)%;第二个24 h实际补液量占第二个24 h公式计算量的(12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TCO2上升,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情况,休克纠正率88%.结论 深静脉置管快速补液可以迅速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内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延迟复苏组(A组)和即时复苏组(B组),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复苏过程中的心肝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较B组同一时间点的心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5)。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B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延迟复苏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补液量和加快补液速度迅速纠正休克,但休克复苏过程中内脏功能受损进程并未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液体复苏的早期综合液体复苏措施.方法将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成两个阶段,即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第一阶段)和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第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阶段采用包括综合液体复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结果第二阶段收缩压、脉压差、血PaO2、碱缺失(BD)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而血清乳酸却较第一阶段低 (P<0.01~0.05).结论早期、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早期胃肠道喂养、输注经紫外线照射并充氧的全血等均有利于提高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 81例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治疗 ,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选择 1990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收治的 81例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患儿 ,对其治疗效果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81例中 ,治愈 6 2例 ,好转 10例 ,死亡 9例。其中 4例死于败血症 ,2例死于吸入性损伤 ,1例死于肺部感染 ,1例死于休克 ,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快速补液和急诊异体皮覆盖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治疗水平,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改进抗休克的手段及其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根据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86例因延误治疗机会,入院已经出现明显休克症状的患儿复苏抢救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中,复苏成功83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败血症,1例死于休克所致多器官衰竭。结论快速补液等综合支持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耀华  邢海云 《中国医药》2010,5(7):676-677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在入院后即检测其血糖值,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对血糖〉5.6mmol/L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患儿血糖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积极探索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中有56例血糖升高,13例血糖下降,高血糖者占52.3%,血糖平均值(7.44±5.55)mmol/L。结论延迟复苏烧伤患儿高血糖检出率较高,及时监测患儿的血糖变化,做好高血糖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金耀华  邢海云 《中国医药》2009,5(12):676-677
目的 探讨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在入院后即检测其血糖值,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对血糖>5.6 mmol/L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患儿血糖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积极探索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 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中有56例血糖升高,13例血糖下降,高血糖者占52.3%,血糖平均值(7.44±5.55)mmol/L.结论 延迟复苏烧伤患儿高血糖检出率较高,及时监测患儿的血糖变化,做好高血糖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金耀华  邢海云 《中国医药》2010,5(1):676-677
目的 探讨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在入院后即检测其血糖值,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对血糖>5.6 mmol/L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患儿血糖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积极探索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 107例延迟复苏烧伤患儿中有56例血糖升高,13例血糖下降,高血糖者占52.3%,血糖平均值(7.44±5.55)mmol/L.结论 延迟复苏烧伤患儿高血糖检出率较高,及时监测患儿的血糖变化,做好高血糖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延迟复苏烧伤高血糖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烧伤休克已发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由于我国的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许多地区,交通和通讯仍然很落后,加上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条件较差,烧伤救治知识普及不够等原因,一些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治疗,入院时已发生明显休克,此时才开始给予液体复苏治疗,往往得不到预想的疗效,患者在后续病程中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由此可见,烧伤后被延误的液体复苏治疗,与早期复苏相比,有其特殊性。研究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特殊性,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