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小儿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100例住院患儿随机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结果: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6%,采血平均时间为(7.32±1.41)ra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10.43±2.88)min;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采血平均时间为(3.18±o.63)min,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4.54±1.42)min。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头皮针桡动脉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动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 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00例入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50例。统计各组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组操作所需护理时间。结果新生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这两种方法采血所需护理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技术简便、易掌握,所需操作时间短,节时省力,易于新生儿保暖,便于观察局部有无继续出血,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损伤小,家长易接受,更适用于门诊新生儿采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比较。方法:为4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危重患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分别用5.5号头皮针接无菌血气试管,行股动脉采血法和桡动脉采血法,按照奇偶数随机将患儿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24例。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在采血一针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患儿对穿刺的反应强度、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疼痛感强,同时,婴幼儿年龄小,合作性差,采血针易滑出血管;而股动脉具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血流丰富,取血快速等优势。因此,小儿经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优于桡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工作中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采血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50例。桡动脉组取桡动脉采血,股动脉组取股动脉采血。对2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率、采血时间及按压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0.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20.0%,采血平均时间为(7.52±1.35)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11.30±2.23)min;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0%,采血平均时间为(3.21±0.76)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6.20±1.1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即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将155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触摸法和目测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等。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测法采血时间短于触摸法(P<0.05)。结论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可代替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行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桡动脉两种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0例和股动脉组60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3.33%,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法的可行性,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提供更多方法及部位选择。方法将120例需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摸球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定位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按压时间、标本溶血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标本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加压止血时间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足背动脉定位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针对新生儿动脉的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方法选取32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肱动脉采血114例(A组),桡动脉采血101例(B组),股动脉采血107例(C组)。记录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各阶段用时、新生儿哭泣次数及时长、穿刺后是否出现淤青血肿。结果 3组中,B组与C组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成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备时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用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穿刺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时间用时最少,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总用时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哭泣次数和哭泣时间方面,C组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后出现淤青血肿情况少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肱动脉采血在穿刺成功率、时间消耗和对患儿疼痛刺激上都优于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临床操作中可做首选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110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股动脉采血组,每组55例.统计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操作时间短、损伤小.[结论]桡动脉采血优于股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13.
钱敏 《护理研究》2009,23(1):160-16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110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股动脉采血组,每组55例。统计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操作时间短、损伤小。[结论]桡动脉采血优于股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14.
将90例入院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使用股动脉采血,对比两组采血的成功率。结果两种方法比较,桡动脉比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P〈0.05)。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采血成功率高,省时,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更适用于临床新生儿采血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小儿经颞浅动脉与桡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方式的效果,寻求最方便、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择期下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6个月至8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经颞浅动脉(T组)和桡动脉(R组)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R组比较,T组采血一次成功率较高、穿刺所需时间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穿刺并发症及血液标本凝固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颞浅动脉采血相对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对血液标本无明显影响,不增加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且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所需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组280例和股动脉组258例,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采血法,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采血法,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时间均优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4个部位采血在婴幼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采血部位将352例婴幼儿分为桡动脉采血组92例、肱动脉采血组94例、股动脉采血组73例、足背动脉采血组53例。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点血肿及误入静脉发生率均较其他3组低(P0.05);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桡动脉是婴幼儿动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不同动脉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均P<0.05),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产痛情况明显低于后2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3种动脉穿刺法在换血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颞浅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效果。方法将42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颞浅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各14例,比较3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0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x^2值=6.30)和肱动脉组(x^2值=14.58),P〈0.05;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值=2.49,P〉0.05);3组换血前、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既可减少患儿痛苦又不影响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