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斐氏OXk试验在恙虫病暴发调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河南省发生的不明原因发热、头痛、皮疹病人的病因。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血清学、套式PCR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血清型及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恢复期病人血清外斐氏OXk阳性率100%。11例病人的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升高;恙虫病立克次体IFA检测lgM和lgG抗体,20份均为阳性,最高达1∶2560;恙虫病血清学分型G illiam 4例,Karp 6例,Kato 8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标本中特异性R tDNA片段,3份阳性;结论外斐氏OXk试验简便、易行,适用于暴发疫情的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第1周阳性率较低,对高度怀疑恙虫病患者在第1周内OXk阴性,在第(2、3)周再作OXk试验,可以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首次实验室证实恙虫病暴发疫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以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病因。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血清学、巢式PCR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血清型及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对发生在农村的32例病人中的20例病人进行血清外裴OXk凝集反应,阳性率达100%,其中11份的第2次病人血清OXk反应呈4倍升高;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抗体,20份均为阳性,最高达到1∶2560;恙虫病血清学分型Gilliam 4例,Karp6例,Kato 8例。巢式PCR检测病人血凝块,结果3份扩增出Ot特异性DNA片段。结论首次证实河南省出现恙虫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查清本次暴发的流行原因和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认。结果2005年河南省南部淮滨县新里镇大董庄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自9月26日~11月10日共发病32人,以成人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疼、淋巴结肿大、皮疹。恢复期病人血清外斐氏OXk1∶160实验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典型病人的两次血清呈4倍升高;恙虫病荧光抗体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血清分型主要是G illiam、Karp、Kato3个血清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3份阳性。结论本次为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的价值。方法:对病后不同时期的恙虫病病人的血清标本和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OXk抗体检测。结果:用外斐氏法检测恙虫病血清标本的OXk抗体,因病后标本采集时间不同,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和漏诊率亦不同;因所定OXk抗体临界值不同,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有所不同,认为最佳OXk抗体检测时间为病后12~26d,患病2个月后不宜用外斐氏法诊断恙虫病。结论:OXk抗体检测对提供诊断线索有重要意义,建议单份血清用外斐氏法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的临界值定为≥1:320。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首次发现恙虫病病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证实河北省恙虫病的存在。方法 :对可疑病人进行调查、采血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并分型。结果 :14例发热病人中的 13例被诊断为恙虫病 ,确诊率为 92 .86 %。患者均为成年人 ,年龄在 32~ 6 9岁之间 ,男性 4例 ,女性 9例。发病时间为 1997年 10月 1~ 2 0日。病人血清OXk抗体阳性率为 10 0 % ,GMT为 1∶92 6 .6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IgG抗体阳性率为92 .3% ,GMT为 1∶94 1.2 ;IgM抗体阳性率为 84 .6 % ,GMT为 1∶1546 .4。对病人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分型 ,证实为恙虫病Gilliam血清型。结论 :河北省太行山区首次被证实有恙虫病病例存在。有关本病的流行因素和特征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15年河南省发生的一起恙虫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发病特点及流行特征,分析恙虫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搜索病例,填写《恙虫病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搜索到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作为病例组,按1∶2匹配的方式,随机选择与病例所在的同村、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同性别且无临床症状的村民为对照,收集可疑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10月16日至11月20日,共发现病例48例,其中发热≥38.5℃的病例超过83.3%,发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的病例68.7%,有皮疹的病例60.4%,其他临床症状还包括头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寒战等。对采集的16份病人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血清抗体IgM阳性15份。外斐氏反应检测OXk血清抗体,抗体滴度>1∶160的13份,最高抗体滴度>1∶640,第二次采集病人恢复期血清有7份抗体呈4倍增高。恙虫病PCR核酸检测,阳性4份。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恙虫病暴发疫情,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皮疹、头疼等;外斐氏试验可以作为重要诊断依据,PCR核酸检测方法,作为确诊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去参加田间劳动、在屋内堆放柴草或农作物、在家中饲养家禽及在家中饲养宠物为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9年-2011年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立克次体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探讨其防制对策。方法利用巢氏PCR方法,检测海南省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液标本立克次体gro EL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及聚类分析。结果 236份病人标本中27份gro EL阳性,阳性率为11.4%。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恙虫病东方体序列与R.tsutsugamushi(M31887)恙虫病东方体同源性高;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Rickettsia sibirica(AY059014)等11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同源性较接近,而与2007年在澄迈县1例病人血标本中分离到Rickettsia sp Hainan 1(gb|EU402925)斑点热立克次体比较同源性较低;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和Rickettsia typhi str.B9991CWPP(CP003398)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共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为100%。结论海南省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持续存在斑点热、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感染的现象,应加强立克次体病的疾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河北某村恙虫病发病特点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阐明河北省疫源地恙虫病流行强度及其分布。方法:对1997年疫源地内发热人群进行登记和采血,通过血清凝集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人血清中OXk抗体,恙虫病立克次体IgG和IgM,以确诊恙虫病病人。结果:疫源地居民恙虫病发病率为2.90%,各年龄组均粗发病,但以30-49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病例仅分布于9-11月份,以10月份为发病高峰,各生产队居民发病率以1队和2队偏高。结论:河北省甘源地恙虫病发病强度较大,属秋季型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染料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并对恙虫病东方体鸡胚培养物、东方体感染小白鼠脏器标本以及恙虫病病人血样等多种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灵敏性评估显示20μl体系单PCR反应管靶基因大于28个拷贝即可被有效检测,最低检出浓度为2拷贝/μl,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提高1~2个数量级,并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建立的SYBR I染料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立氏立克次体R株等其他5种立克次体,以及被检测的其他几种病原菌DNA模板均不发生特异性扩增;用建立的染料法对东方体鸡胚培养物、东方体感染动物脏器,以及采集的现场恙虫病病人血样共59份标本进行检测,其中57份检出阳性。用该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实验感染小鼠的血、脾脏、肾脏、肝脏标本,结果脾脏中东方体检出量最多,肝脏和肾脏次之,血中的恙虫病东方体量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合各种样本中东方体的快速检测,可用于实验室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9年卢氏县正常人及主要家畜(羊、牛、犬)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农村牲畜饲养分布特点,选择官道口、范里、文峪、东明4个乡镇为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和家畜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苛克斯氏体、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巴尔通体、海南斑点热分离株等8种常见立克次体血清抗体。结果在4个调查点244份人血清和97份家畜血清中8种立克次体抗体均有检出。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最高为人粒细胞无形体(26.23%),最低为恙虫病东方体(0.82%);畜群感染率最高为海南斑点热分离株(90.72%),最低为贝氏苛克斯氏体(8.25%)。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率有明显地区间差异;羊的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和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率,牛的巴尔通体感染率,犬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畜种。结论卢氏县人畜间广泛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局部地区高发、多发,应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并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河北省恙虫病疫源地内病例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体动态观察,了解疫源地和非疫源地内人群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初步掌握恙虫病血清流行闰学规律。方法:采集患者病后不同时期的血清标本和疫源地内及非设源地内人群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恙虫病抗体。结果:27例恙虫病患者均被证实为Gilliam血清型。病后第3d即可出现IgM和IgG抗体,20d至1年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滴度高峰为病后10-19d,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疫源地内健康人群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0%和4.81%,提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非疫源地内未发现抗体阳性者。结论:初步阐明恙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了:了解河北省某恙虫病疫源地鼠宿主的感染状况,确定恙虫病传播宿主。方法:捕捉疫衬内及疫村周围鼠,采集血标本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荧光抗体,解剖观察肝脾肿大情况,采集肝脾标本接昆明种小白鼠,观察传代鼠的发病情况,涂片或切片检测其肝脾中恙虫病立克次体,检测其血清中的荧光抗体,结果:不同鼠肝脾肿大率为60-100%,鼠的恙虫病抗体流行率为0-50%,传代鼠的发病率为96.23%-100%,传代鼠的肝脾涂片Rt阳性率为25%-50%,仅在褐家鼠肝脾的传代鼠血清中查到抗体,阳性率为9.52%,10份肝脾切片中9份检出Rt,结论:宅区褐家鼠,野外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为当地恙虫病传播宿主。  相似文献   

13.
A nested PCR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a specific 483 bp DNA fragment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scrub typhus, in 53 blood samples from 36 patients with acute pyrexia of unknown origin in southern Thailand. The specific primers could amplify the specific DNA from all 10 prototype strains of O. tsutsugamushi and all nine seropositive patients and three seronegative patients, while no DNA amplification was obtained with DNAs from other rickettsiae or from healthy persons or from patients with murine typhus. The specific PCR product was detectable in the blood for as long as 22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out specific treatment and 27 days after receiving a single dose of doxycycline. Thus, nested PCR may be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serological test for diagnosis of scrub typhus and prolonged persistence of O. tsutsugamushi DNA in patients' blood was demonstrated despite clinical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人和鼠进行调查 ,了解恙虫病在山东省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套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技术 ,对在山东省 6个市 (县、区 )捕获的野鼠或家鼠的肝、脾、肾组织标本 ,以及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病人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鼠脏器标本 198份 ,阳性 8份 ,阳性率为 4 .2 4 % ;共检测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人血标本 14份 ,阳性 7份 ,阳性率为 5 0 %。结论 :首次在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捕获的鼠体内检测到恙虫病东方体 ,其中两只鼠为褐家鼠 ,表明山东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河北太行山某恙虫病疫源地传播媒介与宿主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河北省恙虫病疫源地的传播媒介与宿主。方法:1998年8月至1999年1月,对太行山区某恙虫病流行村定期捕鼠和分离恙螨,采集老鼠的肝脾和恙螨传代昆明种小鼠,取传代鼠肝脾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和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Rt,对采集鼠和传代鼠采血检测血清恙虫病抗体。结果: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当地的优势鼠种,无论采集鼠和传代鼠的血清中均查到恙虫病抗体,传代鼠的肝脾涂片和切片均查到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6.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human 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 due to Leishmania infantum infection was developed using primers selected from the parasite's genomic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The assay, which is based on the use of leucocytes separated from blood samples by Ficoll-Paque centrifugation, was compared with culture in vitro.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7 patients in Spain with a history of clinical VL, 15 of whom were also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13 samples during the VL episode and 31 samples during post-treatment monitoring) and one sample was collected from each of 28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and fever but no history of VL. The nested PCR using blood detected all the cases of parasitologically confirmed, clinically active VL, while culture detected 92%. The nested PCR detected Leishmania DNA in 18% of the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no history of VL, none of whom gave a positive culture. Follow-up examination of the VL patients by nested PCR and culture demonstrated the persistence of L. infantum in blood for a long time af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