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对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陕西省20家药品试点零差价基层医院的处方600张,以及其他非试点基层医院的处方600张,比较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均次处方金额,以及使用抗生素、激素、注射剂处方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抽取调查的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和均次处方金额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抗生素、激素、注射剂处方比例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处方费用、处方药品数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注射剂的监管力度,提高合理用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简单阐述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情况,分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取得的成效与局限,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利国利民的好事,实施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正在逐步显现,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结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基本药物制度在感染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科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归档病历,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住院归档病历700份,2018年1~6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住院归档病历700份。评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科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实施前医院感染科以头孢菌素类使用最多,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均明显高于实施后;实施后以青霉素类使用最多,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及磷霉素类使用比例有所上升(P0.01)。实施前以静脉注射为主要用药途径;实施后,口服、肌肉注射及局部外用途径比例显著上升(P0.01)。实施前以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为主;实施后以单药使用为主(P0.01)。实施前主要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以8~10d为主;实施后以≤7d为主(P0.05)。结论:在感染科应用基本药物制度有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管控。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更加规范合理,加强了药品质量的全程监管,改革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促进了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重组,患者用药负担大为减轻。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仅是初步建立,运行机制比较脆弱,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完善。笔者通过调研,尝试对其实施成本、收益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利于提高我国基本药物监管效率,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1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监管效率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运行新机制印发意见,要求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问题,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提出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意见提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相似文献   

6.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是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而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基本药物制度下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中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层医疗机构中中医药服务经济效益、推行效果并不明显,财政补偿力度较小等,建议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价格,因地而异进行基本药物补助,并不断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遏制抗生素滥用情况,卫生部将把抗生素分成限制类、非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三大类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标本兼治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相关举措包括: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对抗生素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制度;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加大对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的贯彻力度;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继续开展全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培训,加大临床药师制的建设力度;五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辖区内社康中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及医生的处方行为,为制定社康中心运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调查表的方式收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辖区内社康中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信息并对医生处方行为、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5家区属医院的10个社康中心接受了调查评估。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区属医院举办的10家社康中心基本药物配备率为100%;基本药物让利金额增加156.4%;诊疗人次增加37.1%,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下降14.5%~25.4%;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小于5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有所增加。各社康上述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可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行政措施的干预是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对社区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是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基本药物制度,探讨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基本目的、对照目录在医院清理和控制药品品种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加强医药知识宣传和卫生健康教育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作用等,旨在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进一步推进医疗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药品作为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特殊商品,其良好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法律法规来缓解这个问题,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规则,切实减轻人们群众的负担。本文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在医院信息科抽取有使用中成药的病历287份,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成药的病历占病历总数的26.52%;中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11.8%,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88.2%;有中医理论描述的病历为10.8%;使用超说明书的病历为31.7%;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主要为静脉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85.4%;静脉用药占首位(72.1%),其次为口服(18.8%),再其次为外用和肌内注射。结论:住院患者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咨询信息系统数据,为持续改进用药咨询服务、提高药师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合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共1941例有效药物咨询数据,对沟通形式、回复时间、咨询者与药物类别进行统计,对咨询内容采用帕累托图进行要因分析。结果:药物咨询沟通形式面谈占45.80%、电话占53.68%;药物咨询回复时间91.81%在15min内完成;咨询者类别患者及家属为主占比53.43%,医护人员占比30.19%;咨询药物类别抗感染药物占比最高,为21.48%;患者及家属主要咨询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适应证/功能主治,累计占56.30%;医护人员主要咨询用法用量、治疗方案、适应证/功能主治,累计占57.04%。结论:调查分析咨询内容,通过针对重点药物品种焦点问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药师整体用药咨询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赵宇燕 《光明中医》2014,29(2):408-415
目的 了解儿童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对儿童中西药合理联用进行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儿童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效.方法 通过抽查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儿科门急诊处方及住院病例,并对其联用的配伍方式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在该院7165张处方中,儿童中西药联用的处方有2313张,所占比例为32.3%;联用处方中涉及的疾病有40多种,联用的配伍方式有326种.查阅相关文献后得出,合理配伍的有96种,占联用配伍方式的29.5%;不合理配伍的有63种,占联用配伍方式的19.4%.结论 该院的儿童中西药联用广泛,应用形式复杂,不合理配伍较常见,需加强临床中西医师和药师对儿童在中西药临床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识,重视儿童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研究工作,从而使儿童能更加正确合理使用中西药.  相似文献   

16.
从6个方面归纳了处方点评的要点,即应符合辨证施治、应符合剂量要求、超时用药问题、配伍联用的合理性、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认为开展中蒙药处方点评工作可以减少药物有害作用的发生,增强药物有效性,实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杨芳  严虹霞 《光明中医》2021,36(1):24-26
目的 探讨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800份,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与分析.结果 抽取的800份病历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20种;不合理病历251份,占31.4%.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合理改进措施,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方法:对某院门诊药房1 200张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病情改变、处方录入错误、重复开药、患者拒绝用药6个因素是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占总退药原因的80%,其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用药、自制制剂、中药注射剂4类品种是退药的主要品种,主要涉及几科、消化内科、急诊科、普通外科和耳鼻喉科等科室。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规范药房管理,开展药物咨询,加大处方点评力度,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退药情况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know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adjuvant drugs in our country, and preliminary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adjuvant drugs. METHODS Through searching, read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content and literature,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djuvant drugs in China and the global demand for rationalization of drug use were reviewed. A few questionnaires that associated with adjuvant drugs were designed by Delphi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ine experts nationwide and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djuvant drugs. RESULT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98%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existing adjuvant drugs use of unreasonable/no specification. The medicin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unreasonable usag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ancer drugs except for chemotherapy drugs, etc.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adjuvant drugs application should determined by the state. CONCLUSION The excessive use of adjuvant drugs ubiquitous in our country. Key monitoring varieties directory of adjuvant drugs and the limit to the drugs?? us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 should be set. And there can be a special review team to review the use of adjuvant at regular interval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djuvant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