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Com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C组: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D组:新生血管化角膜穿透性移植组.术后对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记录植片存活时间;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的含量.结果:CNV生长达中央平均为16.4±1.8d;排斥组植片平均存活12.4±1.3d,其他组角膜植片长期存活;正常房水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sICAM-1,它们的浓度分别为16.55±3.63pg/ml,95.15±6.26pg/ml;术后早期D组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即升高,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分别为53.87±19.25pg/ml,378.78±30.58pg/ml,在观察期内维持高水平;排斥反应发生时,炎性细胞布满全层,基质结构紊乱,有大量新生血管,部分内皮消失.结论: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术后监测ICAM-1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 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15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取22只Wistar大鼠行自体角膜移植术作为自体组;取22只 SD大鼠与44只Wistar大鼠,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随机抽取22只归入典必殊组,术眼滴 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剩余22只归入异体组,术眼滴同等量生理盐水,共一个月。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 估;分别于术后第5、9天取术眼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自体组不发生排 斥反应,典必殊组角膜存活时间为24±0.32 d,远高于异体组10±0.36 d(P<0.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异体组角膜有大量炎 性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形成。SDF-1和CXCR4 mRNA在异体组角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第5天P<0.001,第9天P< 0.01),典必殊组较异体组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检查发现SDF-1/CXCR4主要表达在角膜植片的上皮层与基质层,异体组角膜组 织SDF-1和CXCR4含量明显升高。结论SDF-1/CXCR4可能参与了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早期的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为SDF-1 特异性诱导CXCR4+细胞成熟和朝着排斥部位趋化,并促进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及Wistar大鼠各20只,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之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给药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消炎痛给药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评分得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V),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态计算得出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并进行角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在7 d时RV值>5,排斥反应已经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未发生排斥反应。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术后7d出现植床周围少许新生血管。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术后7 d时新生血管接近创口。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COX抑制剂组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及RV值均少于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Ⅱ型受体)的变化。方法:异体角膜移植:30只SD大鼠与30只Wistar大鼠相互进行右眼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10只SD大鼠与10只Wistar大鼠进行右眼自体角膜移植。记录排斥反应指数。免疫组化染色后研究角膜Ⅱ型受体的表达强度。结果:在异体角膜移植初期,Ⅱ型受体表达迅速增多,而当排斥反应发生时,则迅速减少甚至消失;而在自体角膜移植中,Ⅱ型受体迅速增多并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排斥反应发生时,Ⅱ型受体减少甚至消失,从而使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无法发挥其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TLR2在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03)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抗排斥组(C),A、B、C三组大鼠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指数平均在术后第7天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正常的角膜组织可见TLR2 mRNA表达;三个手术干预组TLR2 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 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 mRNA表达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2 (TLR2) in graft rejection following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and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LR2 mRNA in the corneal graft. Method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as performed in 3 groups of rats for orthotopic autologou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group A), allograft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group B), or allograft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ith hormone treatment (C). The transparency and 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cornea were observed using a slit-lamp microscope and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rejection index, with normal cornea serving as the control. The corneal tissues were sampled at 5, 7, and 9 day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for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detection of TLR2 mRNA expression using RT-PCR. Result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edema, opacities and 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comeal graft occurre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the groups. Seven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rejection index of group B, but not that of groups A and C,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raft rejection with also support by histopathological evidence. The expression of TLR2 mRNA was detected in normal corneas and augmented in the corneal grafts in the 3 transplantation groups. TLR2 mRNA expression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expression in group 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As the recognition receptors of native immune system, TLR2 in the rejected corneal grafts may recognize the allograft antigen and play a role in acute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相似文献   

8.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角膜新生血管化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共12d。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增加(P〈0.01);组织学发现联合用药组的角膜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度水肿程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削作用,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各单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近交系大鼠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 4 4例 ,利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供、受体角膜组织内TNF α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清中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移植角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并观察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同基因移植大鼠角膜轻度增厚 ,浅基质层见轻度炎性反应。在发生排斥反应的异基因移植鼠 ,角膜明显变厚 ,各层弥漫散在炎性细胞。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 α浓度均有升高 ,而后同基因组逐渐下降 ,术后第 7天即已降至正常水平。异基因组渐趋升高 ,治疗组升高时间后延 ,而当发生排斥反应时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异基因组自术后第 3天以及治疗组自术后第 7天 ,在供、受体角膜组织中均检测到TNF αmRNA的表达 ,而在同基因移植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中则未检测到。异基因移植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2± 1.94d ,而抗体治疗组 13.8± 2 .17d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TNF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术后监测TNF α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并且可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elularphenotypeinvolvedincornealalograftrejectionusingwholemountsanalysis.MethodsCornealtransplantat...  相似文献   

13.
陈绪涛  宋念艺 《医学综述》2012,(19):3238-3241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主要用来治疗各种严重的角膜内皮病变。它是用健康的供体植片来置换病变的内皮层和后弹力层,而尽量保留未病变的组织。该手术因损伤小、视力恢复快、排斥反应少,现已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而成为治疗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撕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目前的主流术式。植片脱位是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向前房内重新注入气泡或用黏弹剂多可使植片复位。飞秒激光的引入有可能使手术更加完美。现就角膜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吴西西  赵耀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66-136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54例(90.00%),视力≤0.0422例(36.67%).0.05~0.227例(45.00%),≥0.311例(18.33%).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7例(28.33%),继发性青光眼2例(3.3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以及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①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1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2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每组3只.各组大鼠均右眼用药.分别于0、2、4、6、8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CD25单克隆抗体,共5次.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有无水肿、混浊发生.并于第9天取右眼角膜行病理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各层的变化.②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93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正常组;B组:角膜移植对照组;C组: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D组: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E组:地塞米松治疗组.B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C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 μg;D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μg联合地塞米松50 μg治疗;E组术后给予地塞米松100μg;各共用5次,分别于术后0、2、4、6、8 d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 ①50μg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μg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200μg的CD25单克隆抗体组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②C、D、E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分别为(13.167±1.169),(17.333±2.160),(16.417±1.379)d较B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10.583±1.084)a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无IFN-γmRNA的表达,术后11天.B组移植角膜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较C、D、E组明显增强(p<0.05).C、D、E组术后6 d及11 d房水巧N叫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的B组(p<0.05);同C组相比,术后11d D、E组房水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B组相比,同期C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C组相比,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 μg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IFN-γ和IL-4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D25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h1因子(IFN-γ)、促进Th2因子(IL-4)表达降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而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通过同时抑制Th1因子(IFN-γ)、Th2因子(IL-4)表达,却更能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角膜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成功率很高,而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共刺激信号协同作用的结果。CD40.CD40L和CD28-B7共刺激信号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同时阻断这两个信号比单独阻断任一信号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该文对CD40-CD40L和CD28-B7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