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损毁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分别显示神经垂体内的后叶加压素(VP)能神经和儿茶酚胺(CA)能神经,观察它们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神经垂体内不仅有广泛的VP神经终末分布,而且存在着因6-OHDA损毁所致溃变的CA能神经终末。CA能神经终末与垂体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甚至可建立突触样连接。CA能终扣与VP能终扣可建立轴-轴突触。在这种情况下,含CA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前成分,含VP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后成分。上述结果为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首次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相似文献   

2.
切断眶下神经的各组大鼠存活2-30天后分别杀列,纡其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观察了一级传入纤维轴突终末的溃变过程,非突触部位胞吐及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5 羟色胺 (5 HT)样免疫反应纤维终末与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二级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 方法 逆行束路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电镜双重标记技术。 结果 将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WGA HRP)注入大鼠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 (Vpdm)并进行 5 HT免疫染色后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 (Vodm LRF)中可见WGA 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和 5 HT样阳性轴突终末。电镜下观察到 5 HT样阳性轴突终末与WGA HRP标记的神经元之间有轴 体、轴 树突触联系 ,这些突触属对称或非对称型 ,但以对称型为主。 结论 本研究为 5 HT能终末可能对三叉神经本体觉信息的传递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研究大鼠下丘脑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P物质(SP)分布的超微结构。证实在弓状核内存在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树突和轴突。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和轴突均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结构的非对称性传入突触。SP样免疫反应阳性轴突终末除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和胞体形成对称性传出突触外, 还可与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本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大鼠弓状核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P物质(SP)的超微结构定位,重点为SP轴突终末内阳性大颗粒小泡(LGV)的形态、数目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SP免疫反应产物位于轴突终末和细无髓轴突内。SP轴突终末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LGV内、清亮小泡表面及线粒体外膜。LGV呈圆形、椭圆形,直径60~120nm,一个终末内一般含有2~3个,多者可达20个,它们分布于终末内的中央或周边,在形成突触的SP轴突终末,LGV远离突触活性区。切除一侧刚髭部皮肤,损伤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轴突终末内,LGV多沿周边分布,尤以14天最多。沿周边的LGV有的与轴膜接触或融合。计数了1302个SP轴突终末有11.67%形成突触,几乎全部与未标记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仅见1例轴-轴突触。本文并对SP阳性LGV在轴突终末的分布特点及其机能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感觉传递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SP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方法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阳性标记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结果 SP轴突终末分布于树突间 ,这些轴突终末含有大量的透明小泡、少量大致密芯小泡和线粒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 ,可见到SP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多数SP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 ,以及个别SP轴突终末与SP树突形成轴 树突触。含SP的突触复合体较为多见 ,为会聚型。其中可见SP轴突终末与中心的非标记树突形成GrayⅡ型轴 树突触 ;另有非标记的轴突终末与中心SP树突形成 (扁平小泡形 )F型轴 树突触。结论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接受多种纤维传入 ,SP纤维只是多种传入纤维中的一种。形态学证明 ,在痛调制活动中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有SP纤维构成的突触后抑制类型 (GrayⅡ )突触参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研究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在大鼠最后区(AP)和尾侧延髓内的定位.结果发现5-HT样轴突和轴突终末,主要位于AP腹侧和腹外侧边缘,呈高密度串珠状或点状膨体终末,在中央部分则分布稀少.这些串珠状轴突终末还分布在延髓中央管、尾侧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舌下神经核等处.然而,5-HT能标记的胞体和轴突仅发现在延髓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尾侧延髓腹外侧区内.本实验证实的最后区、延髓中央管和延髓腹外侧区尾侧的5-HT免疫反应定位,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5-HT在呕吐、内脏感觉通路中的作用以及阐明5-HT神经递质通路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HRP注入臂旁核后 ,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三叉尾侧亚核 层至 层。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主要集中在 层内侧带。电镜下观察 ,此二者的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散分布 ;两者的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之间主要形成轴 -树突触 ,偶见轴 -体突触 ;Calbindin D-2 8k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占 83% ,Parvalbumin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占 85 %。此外 ,还观察到参与突触小球组成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提示 :(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的 Calbindin D-2 8k样或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进行调控 ,影响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 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证明HRP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Ⅲ层;将顺行标记物PHA L 注入中缝大核,证明PHA L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尾侧亚核的Ⅰ层,Ⅱ层内仅有少量PHA L 顺标终末;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显示5 HT 样阳性终末也主要存在于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其它部位仅散在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到:(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的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分别与PHA L顺标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其中大部分为对称性突触,非对称性突触较少;(2)尾侧亚核Ⅰ层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分别与5 HT 样阳性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这些突触联系也以对称性突触为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缝大核的下行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对此层内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可能主要发挥抑制作用,而5 HT 是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脊髓第4颈段刀切损毁一侧侧索和前索后,将HRP注射于同侧大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在电镜下于损毁同侧中央外侧核内可见下列突触连结:(1)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个别非标记树突含有突触小泡;(3)正常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突触和轮一体突触;(4)正常的两个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轴-轴-树连续性突触;(5)非标记的含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同时可见大量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本文首次报道在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和免疫电镜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脊髓背角内5-羟色胺(5-HT)能末梢的来源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脊髓背角内5-HT能轴突末梢主要来自延髓中缝大核及腹侧网状结构。脊髓背角内5-HT免疫反应阳性结构见于Ⅰ层及Ⅱ层外带,为细的无髓纤维和有髓纤维。标记末梢与未标记末梢之间主要形成轴-轴突触(标记末梢可为突触前成分,也可是突触后成分),偶尔可见轴-树突触,未见非突触释放的形态学图象。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我们推测脊髓背角内5-HT能系统不是以弥散的非突触方式影响有关结构,而是以突触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背角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直接抑制一级传入冲动而发挥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曾证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区和三叉上核尾外侧部是大鼠三又神经本体觉三级传入通路中继站。为证实此二处的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是否参与三叉神经本体觉的传导和初级整合并阐明其整合机制,用Ricin毁损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及其终末,HRP逆行标记此区的丘脑投射神经元以及抗GABA免疫组化三者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发现:(1)中脑核神经元的溃变终末与该二区神经毯中的GABA能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轴—体和轴—树突触。(2)溃变终末与GABA样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3)GA—BA样终末与GABA能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4)GABA样终末也与GABA样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自突触。此外还观察到GABA能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回返侧支与GABA能中间神经元间的突触连接和大的“贝壳状”GABA样终末与周围的神经成分形成复杂的突触复合体。证实该二区的GABA能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直接参与三叉神经本体党的向心传导;同时,GABA能中间神经元和其它来源的GABA能神经成分也参与本体觉传导的初级整合作用,其间存在着突触前、后抑制,去抑制,突触前易化,回返抑制等复杂整合机制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莲 《解剖学报》2002,33(5):524-529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SP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阳性终末和SP受体 (SPR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同时可见部分SP样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SP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对称性轴 体或轴 树突触联系。而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切片上 ,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即DNPI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和VGluT1样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阳性轴突终末 ,同时还观察到DNPI样和VGluT1样双标的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结论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敏感性较高 ,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 ,特别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 ,用于研究两种神经递质在同一个细胞或终末内的共存或分析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联系中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电针对大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的影响以及含SP的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结果表明,电针大鼠“人中”、“承浆”穴后痛阈明显提高(P<0.01),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免疫反应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含SP轴突终末内含有密集的清亮透明小泡、少量大颗粒小泡及线粒体,轴突终末内的SP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大颗粒小泡内和清亮小泡壁上。含SP的轴突终末主要与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神经元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极少数SP阴性轴突终末与SP阳性轴突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电针可能通过轴-轴突触的突触前抑制方式,抑制了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细纤维SP的释放,从而参与针刺镇痛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于致炎刺激后12h明显增强,分别于1d和4d时达到高峰,21d后恢复正常;CGRPmRNA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与PPTAmRNA者相似;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PPE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于刺激后12d明显增多,8d到达高速,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尾侧亚核浅层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致炎刺激后12h至4d降低,然后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而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佐剂注射后1d明显降低,8d后恢复正常,14d后又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佐剂刺激后1d,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明显增加,以后维持正常水平,21d和28d时又低于正常水平.在三叉神经节,SP和CGRP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致炎刺激后早期明显减少,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再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在完全福氏佐剂的致炎条件下,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其相应的mRNA在尾侧亚核浅层和/或三叉神经节存在着不同的时程变化,反映了它们在  相似文献   

16.
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除证实神经分泌物质在神经末梢内贮存并释放人血液外,还显示在神经分泌末梢之间存在着轴-轴突触样结构;在神经分泌末梢与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在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中间连接。轴-轴突触和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的特点是:1.突触前、后膜呈不显著的增厚;2.突触前成分内,有成群的微泡靠近并附着于突触前膜;3.突触间隙为20 nm左右,内含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质。作者认为,以上两种突触样结构和垂体细胞,均与神经分泌物质释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红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1):49-52,T009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亚核Ⅱ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选用Calbindin D-28k和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采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Ⅱ层内的Calbindin D-28k样和Parvalbumin要位于同侧三叉尾侧亚核Ⅰ屋至Ⅲ层。Calbindin D-28k和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主要集中在Ⅱ层内侧带,电镜下观察,此二者的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散分布;两者的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之间主要形成轴-树突触,偶见轴体突触;CalbindinD-28k样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对称性触占85%。此外,还观察到参与突触小球组成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显示:(1)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Ⅱ层的Calbindin D-28k样或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通过突触机制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进行调控,影响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2)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圣凶可能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直接传递。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的SP受体及三叉神经节内的SP样阳性终末和SP受体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的SP受体样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见于其背侧部和腹侧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各亚核内均可见到SP受体样阳性的结构:吻侧亚核的SP受体样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见于其中央部;极间亚核的周边部仅有少量SP受体样阳性的胞体和树突;尾侧亚核内SP受体样阳性的胞体和树突最密集,且主要位于Ⅰ、Ⅱ层。三叉神经节内可见SP样阳性终末呈丛状或环状包绕在阴性胞体周围,也可见到少量散在的SP受体样阳性的胞体。SP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位于阳性胞体和树突的膜上。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胶状质神经毡非小球的突触成分。非小球的突触大部分为轴树突触,此外还见到轴轴、树树及树轴突触。它们的轴突终末成分,按所含小泡的形状,区分为圆形小泡终末、扁平小泡终末、多形小泡终末及大颗粒小泡终末。圆形小泡终末根据小泡的大小又有大圆形小泡终末及小圆形小泡终末。本文还讨论了突触分类及各种轴突终末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Calbindin D-28k(CB)样和Parvalbumin(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Ⅱ层内的公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CB样和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II层内侧带(IIi)最为密集,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但数量少于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CB样或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4种突触联系:⑴阳性轴突终末与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