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襄汾县某机械制造业电焊工人烟尘的接触水平与电焊烟尘对其接触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对该企业86名电焊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同时对电焊作业现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检测其作业现场的电焊烟尘。结果:定点采样的9个检测点数中,3个电焊烟尘超标,超标率为33.33%;个体采样的4个检测点数中,3个电焊烟尘超标,超标率为75%;电焊烟尘的超标率达到46.15%。定点采样与个体采样二者的电焊烟尘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异常者3人(占3.48%)。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86名电焊工人中有6人(占6.97%)出现肺纹理紊乱或变粗异常样,后经复诊核实,均未发现相关的尘肺职业病者。结论:电焊烟尘对人体健康损害严重,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技术与治理措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电焊烟尘不仅可引起电焊工尘肺,而且还可以引起电焊工锰中毒。本文从电焊工锰中毒方面探讨电焊烟尘对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Ⅰ期电焊工尘肺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Ⅰ期电焊工尘肺行胸部HRCT扫描,归纳征象。结果主要征象为弥漫分布、直径1~4mm的小结节影;程度不同的细网状影;密度淡、边缘模糊、直径0.5~1cm的小片团样影;肺野磨玻璃样变;支气管和肺血管改变。结论HRCT能很好地显示电焊工尘肺的肺部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丹  徐以 《铁道医学》1998,26(2):90-92
目的 总结I期电焊工尘肺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Ⅰ期电焊工尘肺行胸部HRCT扫描,归纳征象。结果 主要征象为弥漫分布、直径1 ̄4mm的小结节影;程度不同的细网状影;密度淡、边缘模糊、直径0.5 ̄1cm的小片团样影;肺野磨玻璃样变;支气管和肺血管改变。结论 HRCT能很好地显示电焊工尘肺的肺部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焊是工业生产中重要工艺之一,电焊烟尘对电焊工的危害早已引起重视。电焊工尘肺,国内外均有报道,为进一步探讨电焊工尘肺的危害性,摸索防治措施,我们对某厂电焊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内容方法及结果在锅炉、烟柜和水箱内焊接称容器内,其他焊接称容器外。电焊工尘肺参照矽肺诊断标准诊断;肺通气功能用6L单筒肺量计测定,参考文献正常值,低于两个标准差为减退,低于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344-3345
目的:分析电焊工尘肺患者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电焊工尘肺患者进行CT及x线胸片诊断,测定55例患者的通气功能,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工龄、患病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55例患者经检查均不同程度出现类圆形小结节影、网状纤维化影。淋巴结改变等情况,43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9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结论:电焊工尘肺发病及病情进程缓慢,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应加强早期健康教育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船舶业电焊工尘肺的X线与CT征象分析,探讨螺旋CT在这类焊工尘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电焊工尘肺患者35例全部行标准的胸部高千伏摄片及全肺螺旋CT扫描,观察和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变征象。结果本组35例患者S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合并症;而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数量及细节上存在明显不足,部分仅显示肺纹理增多杂乱,结论螺旋CT在舟山群岛新区船舶业电焊工尘肺诊断中所提供的影像信息丰富,对于判断尘肺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372名电焊作业工人职业临床分析杜金茹,吴永祥,贾桂英(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电焊工所接触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子是锰。为了解在电弧焊接过程中产生锰烟尘对电焊工人健康影响,对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受检电焊作业工人2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尘肺病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 85例不同期别的确诊尘肺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与尘肺诊断片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能清楚显示尘肺的肺部改变,如阴影的形态、大小、分布以及并发改变,尤其对尘肺Ⅲ期大阴影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CT是诊断尘肺有效方法,可作为平片的补充,是鉴别诊断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电焊烟尘可致肺纤维化,我国已于1987年将电焊工尘肺列为法定职业病,目前国内已有较多电焊工尘肺的报道[1],对电焊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测定亦见明显肺通气功能减退[2],但对健康电焊作业工的肺通气功能观察资料较少。本文对两厂的全部电焊工进行了肺功能测定,旨在探索电焊作业工的肺功能情况。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两厂工龄(1~29)年的焊接作业工人(107例)为观察组,男67例、女40例,年龄(27.9±6.1)岁,工龄(6.5±3.7)年,X线胸片均无尘肺征象,焊接方式均为手工电弧焊。另选两厂不接尘毒的健康工人为对照组(197例),男49例、女48例,年龄、工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的DR诊断方法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前来我科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23例电焊工尘肺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X线进行诊断。结果:DR诊断的甲级片率60.9%,无废片;传统X线诊断甲片率34.8%,出现废片1例,两组废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与传统X线诊断结果比较,DR胸片的摄片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小阴影形态判定、总体密集度判定以及病变区域的判定等方面更加清晰。结论:DR影像可为电焊工尘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值得在职业健康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矿职工的尘肺及防治吴和国(安徽省地矿局安卫处238000)尘肺是地矿行业中最多见的职业病,极大地危害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吸入生产性粉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地矿行业中如坑探、采样、碎样,电焊等均为粉尘作业,因此,掌握尘肺的发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混合性卒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1例混合性卒中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21例临床表现各异,脑卒中发病当日行CT检查发现在脑不同部位同时有新鲜出血和梗死病灶12例;发病5d内复查,脑出血并发脑梗死6例,脑梗死并发脑出血3例(排除梗死性出血)。结论混合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有赖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尘肺结核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尘肺与结核是各自独立的二种疾病,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尘肺合并结核后患者体内的矽尘与结核菌协同作用引起复杂的组织反应,致使其病理改变,X线征象和临床改变既不同于单纯尘肺,也不同于肺结核,这种二个病变复合共存的特殊类型疾病,临床上把它单列为尘肺结核。不论先患尘肺后并发结核,还是原先肺部已有结核病灶(活动结核),而后确诊为尘肺,统称为尘肺结核。  相似文献   

15.
张荣荣  刘巧  杨小梅  毛叶挺  陆聪 《医学动物防制》2023,(12):1151-1154+115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优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2月受理诊断的108例有明确粉尘接触史的劳动者进行胸部HRCT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尘肺阴影的检出差异。结果 HRCT对尘肺小阴影及纤维索条影的检出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24;χ2=9.008,P=0.003);在接触电焊烟尘作业者中,HRCT对肺部小阴影及纤维索条影检出率明显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P=0.035;χ2=6.093,P=0.014);在接触矽尘作业者中,2种检查方法对肺部小阴影、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及纤维索条影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P=0.324;χ2=0,P=1.000;χ2=2.318,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Ⅲ期尘肺大阴影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72例Ⅲ期尘肺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大阴影大小,形态,位置分布,内部结构及周边病变等微细结构变化。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大阴影影像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尘肺观察对象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CT扫描,分别在
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cm、气管隆突下6cm平面进行CT定量测定,用CT密度直方图对特定的CT值区间进行测
定,计算出不同CT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ME)及像素指数(PI),对比观察尘肺观察对象组肺密度的改变。结果在主动脉弓顶
水平、气管隆突下6cm层面,-832~-352HU范围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气管隆
突、气管隆突下3cm层面,-880~-352HU范围的11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像素指数。
其共同特征为,上述4个观察层面,在-832~-352HU范围内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
组。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量直方图信息,能够评价尘肺观察对象肺纤维化
改变,结果可靠,客观,为尘肺观察对象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波 《医学综述》1999,5(4):158-159
<正>混合性中风(Mixed stroke)是指在同一病例中,既有出血又有梗塞两种新鲜病灶,两者同时或短期内前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黄如训教授于1989年首先在国内报道。混合性中风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诊断,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益于探索合理而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大量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证明,混合性中风并非罕见。黄如训等统计的155例中风死亡尸检中混合性中风占11.6%。毛振帮等报道的脑出血CT扫描中混合性中风占10.6%。宋建平等CT证实的168例脑出血中混合性中风占13.1%。  相似文献   

19.
对白银铝厂电解车间生产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调查;并采用高kV摄影技术对该车间铝尘接触者130人肺部X线早期的改变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选择非接尘人员100例为对照组),探讨铝尘接触者肺部早期X线的表现特点;同时发现铝尘肺的发病(工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对铝尘肺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乌海市尘肺病的分布规律,为制定控制尘肺危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乌海市1962-1986年期间诊断的尘肺病例使用"尘肺病例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海市从1962-1986年24年间共诊断尘肺病例1 357例,尘肺病种7种,矽肺占6.3%、煤工尘肺占90.5%、水泥尘肺占2.5%、云母尘肺占0.1%、陶工尘肺占0.1%、电焊工尘肺占0.4%、铸工尘肺占0.1%;病例主要分布在矿山开采、冶金、建材系统.结论:本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矿山开采、建材、冶金系统的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