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后低张力抗尿粪逆流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在尿流改道中的疗效.方法 21例患有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低张力抗尿粪逆流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术后随访8~79个月,平均3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残余尿、膀胱容量和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结果 21例患者最大尿流率21.4~38.4 ml/s,平均28.1 ml/s,排尿时间9~28 8,平均17 s,无残余尿,尿意容量120~410 ml,平均330 ml,膀胱容量350~560 ml,平均480 ml,膀胱充盈期末压力14.2~18.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平均16.4 cm H2O,最大排尿压23.6~63.4 cmH2O,平均45.0 cm H2O.结论 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具有良好的储尿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可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55岁。原发病为膀胱癌24例,结核性膀胱挛缩6例。结果术后新膀胱贮尿功能良好,患者经尿道排尿,膀胱容量280—580ml,平均385ml;最大尿道压20—60cm H2O,平均49cm H2O;充盈期膀胱压5—15cm H2O,平均12cmH2O;最大膀胱压35—65cm H2O,平均55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压28—60cm H2O,平均46cm H2O;最大尿流率10~28ml/s,平均18ml/s;剩余尿量5~85ml,平均20ml。随访9个月一24年,平均8.2年,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输尿管返流,无尿失禁及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会阴部、膀胱区疼痛;5例出现遗尿,术后3—6个月逐渐缓解;1例因膀胱结石再次手术。术后3.5年膀胱肿瘤复发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部分胃体一窦部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相关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行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在新膀胱充盈过程中均可出现胀痛感觉,膀胱平均容量377.5ml,压力17.9cmH2O,最大尿流率18.1ml/s,最大尿道闭合压68.5cnH2O,功能性尿道长度3.7cm。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小,但贮尿囊一样具有容积较大、内压较低和可控性较好的优点,排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楔形胃代膀胱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楔形胃代膀胱术的适应证、效果及并发症。方法1992年5月至2003年12月,选择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的病例,行楔形胃代膀胱术6l例,均经尿道排尿。术后随访排尿情况、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及了解并发症等。结果61例术后随访5个月~12年,平均6年。排尿通畅者占70.49%(43/61);排尿间隔2~4.5h,平均3h;尿量280~520ml,平均385ml;最大尿流率13~25ml/s,平均17ml/s;膀胱容量300~550ml,平均375ml;最大尿道压20~60cmH2O,平均48cmH2O;充盈期膀胱压5~14cmH2O,平均11cmH2O;最大膀胱压40~65cmH2O,平均55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压25~60cmH2O,平均45cmH2O。尿道吻合口狭窄者9.84%(6/61),电切后被纠正。膀胱颈切除术后尿失禁者为100%(12/12),占总病例的19.67%(12/61),术后3~6个月尿失禁渐缓解。尿道灼痛伴尿道口溃疡者9.84%(6/61),均为尿失禁者。无不稳定性膀胱。遗尿者32.65%(16/49)。左输尿管原位与胃膀胱吻合致左肾输尿管积水者为100%(9/9),左输尿管经骶前腹膜后移至右侧与胃膀胱吻合者无此现象。剩余尿量(1~125ml,平均30ml)81.63%(40/49)。尿潴留者2例。尿路感染者5例,均为排尿不畅者。血尿尿痛症者16.39%(10/61)。酸性尿者100%(61/61),尿pH4.5~7.0。附睾炎者1例。无幽门括约肌痉挛。术后第12个月发生膀胱颈吻合口肿瘤1例,作肿瘤切除术。术后1~5年内死于肿瘤转移者9例。术后膀胱镜检均见胃膀胱黏膜光滑平整,色泽稍苍白,未见溃疡,1年以上15例取胃膀胱黏膜作光镜及电镜观察。仅见胃膀胱黏膜间质内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61例术后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BUN及C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楔形胃代膀胱术效果好,并发症少。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不能保留尿道括约肌者.不宜采用经尿道排尿的原位胃膀胱术。  相似文献   

5.
精阜增生症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1例精阜增生症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前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排尿压和精阜压分别为11.2±3.8 ml/s、6.7±2.3ml/s、42.1±16.3s、78.3±17.4cmH2O和32.4±5.7cmH2O,术后分别为18.9±4.1ml/s、11.6±2.8ml/s、26.6±8.5s、60.9±15.6cmH2O和21.6±4.0cmH2O,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显著。表明排尿期尿流动力学检查可确定膀胱出口梗阻及其程度,尿道压力图可确定梗阻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 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M形回肠新膀胱的疗效.方法 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5例行膀胱全切除术,采用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随访3-20个月(平均12.4个月).膀胱容量(340±23.71)mL(210-430 mL),膀胱充盈压为(20.12±0.64)cmH2O(13.50-33.91 cmH2O),排尿膀胱压为(77.02±12.11)cmH2O(53.21-87.09 cmH2O),残余尿(15.43±34.33)mL(3-88 mL),最大尿流率(18.16±5.60)mL/s(11.38-19.17 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无排尿困难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术后大于6个月者无夜间遗尿,术后半年15例复查B 超无肾积水表现,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1例术前肾积水及肾功能异常者术后为正常.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肠代膀胱术中回肠反套入的抗输尿管返流作用。方法 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8~67岁,平均61岁。均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回肠正位膀胱术。距回盲部屈氏韧带15cm处切取回肠30cm,近端回肠反套入4cm,回肠段远端肠管对系膜缘纵形剖开,U形缝合;套入肠管与对应肠片均切除1cm宽之黏膜,相应浆肌层可吸收线固定4针,对应黏膜缘缝合,防止套入肠管滑脱;双侧输尿管远端剖开6cm,侧侧吻合后经套入肠管引入,吻合口与套入肠管口间断缝合;U形肠管对折成储尿囊,与尿道吻合。术后定期行血生化、双肾B超、排泄性膀胱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5例患者随访10~33个月。排尿次数白天3~5次,夜间0~3次;日间控尿100%,夜间控尿80%;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9.5~31.5ml/s,膀胱容量350~710ml,平均433ml;剩余尿50~305ml;最大膀胱排尿压23~52cmH2O;膀胱出口无梗阻。B超检查双肾无积水。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回肠正位膀胱术中回肠反套入方法有良好的抗输尿管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9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行异搏定溶液(1.0g/L,80ml)膀胱灌注治疗,治疗前后行IPSS、QOL、尿流率及尿动力学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IPSS下降2.34分,QOL下降0.77分,Qmax上升8.03ml/s,Qavc上升4.26ml/s,排尿量上升98.91ml,初始尿意膀胱容量上升34.50ml,强烈尿意膀胱容量上升64.77ml。急迫尿意膀胱容量上升124.83ml。最大膀胱容量上升133.41ml,最大逼尿肌压下降1.42kPa,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膀胱癌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9岁。病程2~6年,平均3年。其中原位癌1例、T1 1例、T2 12例、T3 2例。均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及Studer回肠膀胱术。采用影像学、尿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评价新膀胱的功能。结果1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1个月因肿瘤肺转移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因肿瘤脑转移死亡1例,其余10例无瘤生存。8例术后3~6个月行尿路影像学检查,上尿路形态、功能正常。5例剩余尿60~100ml,3例剩余尿<20ml。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17~25ml/s,平均21ml/s;最大膀胱容量300~450ml,平均350ml;贮尿时(平均350m1)膀胱最大压力18~28cmH20(1cmH2O=0.098kPa),平均24cmH2O。11例(92%)能够白天控尿,其中10例(83%)夜间也能够很好控尿。结论Studer回肠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较理想,多数患者术后控尿能力满意。  相似文献   

10.
改良膀胱全切新回肠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对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4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新回肠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对术后新膀胱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5例,T2bN0M0 9例,T3aN0M0 7例,T3bN1M0 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月。无瘤生存22例;带瘤生存2例。新膀胱容量(385±68)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18±5)mL/s,剩余尿(35±16)mL;完全控尿22例,夜间尿失禁2例;21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一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