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患者间无差异;Ⅰ型精神分裂症血清SIL-2R浓度显著高于Ⅱ型和混合型(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SIL-2R浓度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446,P<0.05);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SIL-2R浓度(P<0.01,P<0.05);此外,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病程,治疗前的SIL-2R和PANSS总分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亦可能成为其临床亚型分布和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新指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通过升高SIL-2R血清浓度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氯氮平血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原服用氯氮平治疗且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帕罗西汀20mg/日治疗12周,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评定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测定氯氮平血浓度.结果 合并帕罗西汀治疗4周、8周、12周末PANSS总分和TESS评分与合并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合并帕罗西汀治疗4周、8周后氯氮平血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12周后与合并前比较无显著差异,男性患者则氯氮平血浓度无变化.结论 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无明显疗效,使得女性患者氯氮平血浓度有一段时间的升高,对男性患者无影响,合并用药后不良反应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奎的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的平组、氯氮平组进行6周治疗,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同时测定血清IL-2、SIL-2水平。结果 两药疗效相当,并与显著下降的IL-2水平相关,两药对SIL-2R的影响差异显著。结论 奎的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可能与降低血清IL-2水平有关,而与血清SIL-2R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和多巴胺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25例)、长期服药(氯氮平)慢性精神分裂症组(27例)和对照组(30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RD2和DAT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采用Spearman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长期服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组、对照组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13、0.37±0.19、0.34±0.0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0,P>0.05);DAT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24、0.58±0.21、0.39±0.2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0,P<0.05);长期服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组D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S组内=0.194,P <0.01);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DRD2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443,P<0.05),DAT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总分(r=-0.418,P=0.075)、一般病理症状分(r=-0.434,P=0.063)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的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分显著正相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T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受氯氮平影响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在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8周及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SAN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结论: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可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以及血清BDNF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伴有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1∶1∶1∶1比率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C组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D组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C、D组合并rTMS治疗.25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E组).真性治疗组给予6周共20次低频(1Hz)rTMS治疗.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治疗2周、治疗6周的血清BDNF浓度.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以皮尔森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方法来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0次后和20次后D组患者BDNF极显著升高(P<0.001);B、C组治疗后BDNF显著升高(P<0.05);A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D组治疗20次后极显著高于A、B两组(P<0.01).入组治疗时BDNF与治疗结束时CGI-S评分、CGI-GI评分负相关(r=-0.345,P<0.001;r=-0.217,P<0.05),与治疗前、后PANSS总分负相关(r=-0.202,P<0.05;r=-0.532,P<0.001).结论 低频rTMS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血清BDNF浓度,可能有预测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在基线测定两组人群血清β2-M G水平,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血清β2-M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β2-MG水平与PANSS总分(r=0.477,P<0.001)、阴性分(r=0.422,P=0.001)和一般精神病理分(r=0.391,P=0.002)呈正相关,与阳性分无相关性(r=0.107,P=0.418).结论 血清β2-M G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浓度可作为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和γ—干扰素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对9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用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8、INF-γ水平,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8和INF-γ含量.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IL-8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之间无差异;血清IL-8与病程、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r=0.627,0.592,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NF-γ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中IL-8产生增加并反映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患者INF-γ产生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及其治疗干预的关系。方法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125例4周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3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评估,同时采血检测血清NPY浓度。病例组单用奥氮平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PANSS评估及血清NPY浓度检测。结果在基线期,病例组血清NPY浓度低于对照组(t=-5.79,P0.01),病例组RBANS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血清NPY浓度与RBANS量表注意因子分呈正相关(r=0.20,P=0.04);病例组治疗4周后,血清NPY浓度较基线期升高(t=-2.23,P=0.03),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均下降(均P0.01)。治疗前后的血清NPY浓度变化与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变化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清NPY水平下降,奥氮平治疗能改善血清NPY水平的下降,这可能与奥氮平的作用机制有关。然而并未发现血清NPY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某些副作用对疗效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氯氮平治疗第4周末副作用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给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服氯氮平,并且评价了0和4周的PANSS,4周的TESS和氯氮平血清浓度。结果 4周TESS的抗5-羟色胺因子分与4周PANSS总分减分率有显著负相关(r=-0.3095,P<0.05),抗5-羟色胺因子分在窗内(1~4分)的显效率17/30比窗外的8/36显著为高x~2=6.862),P<001),相反,氯氟平血清浓度与疗效无显著相关(r=0.1787,P>0.05人氯氮平血清浓度的窗内(200~400μg/L)显效率23/49与窗外2/14无显著差异(x~2=3.592,P>0.05)。结论 4周抗5-羟色胺因子分治疗窗优于4周血药浓度治疗窗。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血清白细胞介素-2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平衡法 )检测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含量。并对患者进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男女之间无差异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Ⅰ型显著低于Ⅱ型 (P <0 0 5 ) ,混合型和Ⅰ型、Ⅱ型之间分别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降低血清IL 2水平 (P <0 0 5 ) ,氟哌啶醇治疗前后IL 2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血清IL 2水平及其变化与首发年龄、病程、PANSS和HAMD评分及减分率、TESS总分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2降低 ,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并可影响其早期亚型分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 2水平达到免疫抑制作用。有必要加强免疫调节剂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血清IL-6,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氯氮平浓度,以20名女性健康者血清IL-6作对照,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第1、2、4周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治疗后各时点IL-6与氯氮平血清浓度无显著相关;氯氮平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减分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可显著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与IL-6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并 进一步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与患者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组绝经后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2 周的奥氮平和雷洛昔芬 (6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和安慰剂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2 周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同 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NSS 总 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 后,研究组PANSS 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值与PANSS 阴性症状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434, P=0.005)。结论 加用雷洛昔芬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升高血清雌 二醇含量,并且体内雌二醇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9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48例氨磺必利合并氯氮平组(研究组)及48例单用氯氮平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46.8%)高于对照组(21.7%)(P<0.05),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BMI、LDL-C、T-CHO均较治疗前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后BMI、LDL-C、T-CHO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合并氯氮平治疗可显著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体质量增加及代谢紊乱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与白介素-2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未服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同时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比较记忆商数(MQ)≤85者与MQ>85者血清IL-2、SIL-2R水平。结果 记忆商数及多项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的分测验成绩与血清IL-2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L-2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MQ≤85患者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MQ>85患者组(P<0.05),而SIL-2R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异常的血清IL-2水平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患者组血清GFAP的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0.74±0.09)vs.(1.67±0.91)],P<0.01.患者组血清MBP的浓度也低于正常对照组[(5.88±0.91)vs.(17.45±7.77)],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GFAP和MBP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病程呈负相关(r=-0.19,P<0.05;r=-0.20,P<0.05).而患者组GFAP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5,P>0.05;r=0.03,P>0.05;r=0.12,P>0.05).患者组MBP的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6,P>0.05;r=0.05,P>0.05;r=0.34,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可能与病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进一步退化表现,且着眼于血清GHAP和MBP浓度的高低,可能有利于预测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好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使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使用氯氮平治疗的2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测其氯氮平血药浓度、血清Hcy水平及生化指标,根据氯氮平血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41例)、正常浓度组(86例)和低浓度组(114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Hcy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分析血药浓度与血清Hcy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血药高浓度组的Hcy、TG、LDL水平均高于低浓度组(P0.05)和正常浓度组(P0.05),正常浓度组与低浓度组间Hcy、TG、L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清Hcy(r=0.221,P=0.013)、TG(r=0.193,P=0.003)、LDL (r=0.148,P=0.021)水平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TG、LDL水平与药物浓度可能相关,提示对血清Hcy、TG、LDL水平升高的患者应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