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永淑 《中国药房》2014,(11):1016-1018
目的:探讨大黄不同炮制品在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制备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几种炮制品,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干燥失质量和酸不溶成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并测定鞣质及蒽醌含量变化。结果: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成分含量相差不多;酒大黄及熟大黄干燥失质量及浸出物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大黄炭干燥失质量及浸出物含量明显降低;大黄在炮制前后蒽醌及鞣质含量发生了变化,且变化程度同炮制条件的强烈程度相关。熟大黄中游离蒽醌含量最高,生大黄中结合蒽醌含量最多。结论:鞣质及蒽醌类物质为大黄泻下解热的物质基础。对饮片不同炮制品的物质基础变化进行研究,可为不同炮制品的质量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生品和炮制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的浸出率。方法将生大黄用不同炮制方法分别炮制成酒大黄、醋大黄和熟大黄,然后采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比较同一炮制品在不同的炮制方法下其浸出物的浸出率。结果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三者的醇溶性浸出物浸出率和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与生大黄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生大黄经炮制后,浸出物的浸出率能有效的提高,方法科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谢明 《海峡药学》2014,(4):80-82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前后的蒽醌含量比较,为探讨大黄的炮制工艺及相对应的临床炮制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黄的生片、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中结合型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黄中结合型蒽醌的含量:生片〉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总蒽醌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不同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与酒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差异.方法 用大鼠急性寒凝血瘀证模型,观察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的差异.结果 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酒大黄活血化瘀作用最强,熟大黄稍弱,生大黄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大黄炭无活血化瘀作用.结论 活血化瘀选用酒大黄最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的炮制对临床作用有何影响及应用。方法通过大黄不同的炮制方法: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及炮制后作用的不同,进行比较。炒大黄总鞣质量降低了大约18%,大黄炭鞣质减少近80%,熟大黄鞣质降低了50%,进而掌握不同的大黄炮制方法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和药煎服;欲清上焦之热,必用酒浸。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大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合理的炮制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茯苓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茯苓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糖及多糖含量的变化,以确定不同炮制方法对总糖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测定波长491nm。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结果:茯苓的不同炮制品中,总糖及多糖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1>朱砂制2>生品。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茯苓总糖及多糖的含量较生品有显著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5):3569-3574
目的:为大黄炮制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效研究""Rhubarb""Anthraquinone""Emodin""Aloeemodi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大黄的炮制理论、大黄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效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84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目前,大黄的炮制品主要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九蒸九晒大黄和清宁片等;大黄不同炮制品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炮制可改变大黄化学成分的含量或者使其成分种类增加或消失,以及对其药理作用有所改变,甚至药理作用完全相反;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一步系统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以及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从而对其进行区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今后应从研究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制定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探讨炮制技术、建立炮制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皂苷类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d及总皂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的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d及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干燥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红外干燥品>100℃烘干品>微波干燥品>50℃烘干品>晒干品>阴干品,含量差异显著;总皂苷含量:100℃烘干品>微波干燥品>阴干品>红外干燥品>晒干品>50℃烘干品,但差异不大。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生品>鳖血黄酒共炙品>清炒品>蜜炙品>酒拌品>醋拌品>酒炙品>鳖血炙品>醋炙品;柴胡皂苷d的含量:生品>鳖血黄酒共炙品>醋拌品>蜜炙品>酒拌品>酒炙品>清炒品>醋炙品;总皂苷的含量:蜜炙品>醋拌品>酒拌品>鳖血炙品>酒炙品>鳖血黄酒共炙品>醋炙品>生品>清炒品。结论红外、微波、100℃烘干等干燥方法能明显提高柴胡皂苷a、d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差异不大;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相对于生品都有所下降,其中醋炙品中含量最低,蜜炙品中总皂苷含量升高明显,其他炮制品总皂苷含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山茱萸多糖的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炮制品中山茱萸多糖的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等进行分析.方法 山茱萸多糖提取分离后,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 酒蒸品多糖得率最高,清蒸品多糖中总糖最高,盐蒸品多糖中糖醛酸最高,醋蒸品多糖中蛋白质最高.结论 不同的炮制对山茱萸多糖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代夏 《北方药学》2015,(5):125-125
目的:探究大黄的4种炮制品提取物泻下作用的异同点。方法:抽取150只小鼠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5组,分别命名为A、B、C、D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大黄的4种炮制品提取液(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及蒸馏水,观察比对5组小鼠服药后的泻下作用,并比对5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对泻下作用的影响。结果:给药3h后生大黄和酒大黄均产生泻下作用,生大黄多数在150min产生泻下作用,酒大黄随着泻下时间、排稀便次数和总排便次数的增加作用减弱;生大黄在ED50方面显著低于酒大黄;小鼠的小肠炭末推进率在高低剂量的生大黄、酒大黄和高剂量的熟大黄作用下均能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炭的高低剂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的4种炮制品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生大黄与酒大黄的泻下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莎  袁军  高必兴  杨蕾  李曦 《中国药事》2019,33(8):904-911
目的:开展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其饮片的专项评价性抽检工作,了解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饮片的整体用药情况,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开展探索性研究,建立不同基原大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3种不同基原大黄的区别特征和大黄共有成分,并对35批大黄样品(包括大黄药材5批次,大黄饮片24批次,酒大黄6批次)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样105批次大黄药材及其饮片,其中97批次合格,合格率92.4%;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6%;3种不同基原大黄HPLC指纹图谱区别特征明显,不同基原大黄共有峰10个,35批大黄样品和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5。结论:通过本次抽检,发现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其饮片总体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大黄、丹参炮制品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徐青青 《中国药业》2008,17(11):13-14
目的探讨炮制工艺(白酒与黄酒炮制)对丹参、大黄活血祛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比较丹参、大黄的炮制品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对血小板功能、抗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丹参各炮制品均有明显的活血作用,酒制大黄、生大黄与白酒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生大黄与白酒作用较弱。结论丹参、大黄酒制后药效学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黄蛭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黄蛭口服液中的大黄、水蛭、牛蒡子进行定性鉴别,以凯氏定氮法测定制剂中总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大黄中的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黄、水蛭、牛蒡子的TLC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大黄酚的检测浓度在1.696~8.4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RSD=1.37%(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黄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大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HPLC对20批掌叶大黄样品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等1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以13种指标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大黄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器官定位分析以预测大黄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结果 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82~0.998,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大黄素甲醚、儿茶素、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是差异化合物,可用于鉴别和区分大黄质量。经筛选得到15个化合物,8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JUN、HSP90AA1、CASP3、EGF、TNF、IL-6,涉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内肽酶活性,涉及脂质和动脉硬化、MAPK信号传导途径、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没食子酸、儿茶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三黄清热胶囊中大黄、黄芩、黄柏的定性鉴别方法,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显微观察法鉴别制剂中大黄、黄芩、黄柏,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黄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粉末显微鉴别法可以鉴别出大黄、黄芩、黄柏,薄层色谱中检出大黄、黄柏可用于定性分析。黄芩苷在62.4~1246ng(r=0.9999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回收率98.29%,RSD为0.23%。HPLC法可用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三黄清热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大黄是传统常用中药材,其质量优劣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大黄性状及显微鉴定、薄层鉴定、化学成分评价、指纹图谱、分子鉴定等方面近十年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大黄的质量评价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大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大黄中结合型与游离型蒽醌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黄药材中8个结合型蒽醌及5个游离型蒽醌含量进行测定,采用Triple-Q-TOF/MS技术对大黄药材色谱图中主要色谱峰成分进行鉴定,95%乙醇提取大黄药材中的蒽醌类成分,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分离为结合型蒽醌和游离型蒽醌2个部位,分别采用碱性醇沉法和氯仿-酸水双相萃取法对结合型蒽醌和游离型蒽醌进行初步纯化,并结合HPLC-DAD法在280 nm和430 nm 2个波长下进行定性定量跟踪。结果:大黄药材中检测到的43个主要成分全部转移到了提取液中,经纯化处理后,结合型蒽醌部位杂质明显减少,游离型部位纯度从19.98%提高到92.97%。结论:考察的方法可用于大黄结合型与游离型蒽醌初步分离及纯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消痔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大黄、槐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痔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大黄、槐花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黄芩苷进样量在0.1002~1.603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98%。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消痔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大黄蒽醌类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量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在不同溶媒及不同煎煮条件下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水回流、隔氧水回流及乙醇回流后提取液中各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不同提取溶媒、提取方法及提取时间等均可导致生药提取液中各种游离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可能与游离蒽醌的降解、结合蒽醌的水解以及蒽醌类成分间的相互转化有关。结论:了解大黄在提取过程中活性成分的量变规律可为合理提取大黄生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