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促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抗癌中药的使用已成为中医治癌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疾病,抗新生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表明黄芪、当归、人参、红景天、淫羊藿、丹参、莪术、三七、赤芍、柴胡、葛根、瓜蒌、白果、党参等抗癌中药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此外,降香、鹿茸、肉桂、川芎、红花等中药也可能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些中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宜谨慎使用,在怀疑有或已有明确肿瘤病灶时当作禁忌;当然,这些中药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组织修复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黄芪甲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芪甲苷是从黄芪Astragali Radix中提取得到的皂苷类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调节代谢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黄芪甲苷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进一步抑制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进展。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此外还发现黄芪甲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和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芪甲苷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承 《亚太传统医药》2014,(22):100-101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某院黄芪的应用情况,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结果: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改善心功能、抑制病毒和细菌、抗癌、调节血糖血压等作用,对于心力衰竭、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慢性乙型肝炎、各类肿瘤及感染等均有一定疗效.结论:黄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抗感染、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血管系统、改善血液系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芪抗癌实验研究与临床现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黄芪为“补药之长”,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开展黄芪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现将近年黄芪抗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现状概述如下。1 实验研究1.1 黄芪及其化学成分的抗癌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黄芪煎剂可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小鼠活体细胞微粒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升高,提示黄芪有对抗毒素B1诱发癌变的作用[1]。黄芪煎剂还可增强环磷酰胺(CTX)的抗癌活性,并促进因CTX所致机体造血功能损伤的恢复[2]。在体外,黄芪可显著增强肺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3]。马占好等[4]连续2周给小鼠腹腔注入黄芪多糖(AP…  相似文献   

5.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AM)是一种常用扶正益气药,广泛应用于各种气虚证的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可通过各种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抗癌作用,临床研究亦证实其可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在中医肿瘤内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试从黄芪及其提取物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以及其对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Th1/Th2平衡、自然杀伤细胞、红细胞免疫、白细胞及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影响几个方面对其作用及效应机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芪为膜荚黄芪的根 ,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 ,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的功效 ,“可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1] 。黄芪及其提取成份除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外 ,在抗衰老、抗癌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 1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2 ] 。黄芪多糖 (APS)对创伤小鼠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3] 。黄芪皂甙也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1 2 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黄芪可使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和B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7.
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熠  胡火珍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61-1262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探讨作用机理。方法肝癌BEL-740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芪总苷培养12,24,48 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芪总苷对细胞的作用。结果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并且上调p53基因表达。结论黄芪总苷可抑制肝癌BEL-7402的增殖,其抑制肝癌BEL-7402作用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迟发性变态反应试验测试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及半数溶血值实验测试黄芪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试黄芪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 黄芪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的足跖肿胀度、脾脏生成抗体细胞数、半数溶血值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黄芪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黄芪多糖对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促瘤和抑瘤作用,已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查询并总结APS对TANs抗肿瘤作用的促进及促肿瘤作用的抑制两方面的作用机制,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就抑制血管生产、蛋白质的水解、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关中草药促进TANs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明晰其相关的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黄芪抗γ射线辐射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黄芪对辐射损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 IL - 2的研究。方法 :用 10 0 %黄芪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 ,行γ线照射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 IL - 2的产生。结果 :用药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 IL - 2产生有显著增强作用 ,与照射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黄芪有明显抗 γ线辐射、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 2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婷  安明超 《新中医》2019,51(1):51-55
随着中药干预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作用机制、治则治法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多着眼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效控制以及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等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则治法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等。对中药单体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众多,关于中药抗癌成分的研究,常见的有中药多糖、人参皂苷Rg3、苦参碱等,而以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评价黄芪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以“黄芪、黄芪注射液、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为主题词检索1994-2012关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文献,并进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60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癌与胃癌方面,研究包含了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其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发现黄芪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具有抗瘤减毒增效作用。结论:黄芪及其有效成分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有效中药,应进一步加强其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芪、当归及其组方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为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黄芪、当归及其组方的促HUVEC增殖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黄芪、当归单用或合用均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数目,尤以复方作用明显(P<0.05或P<0.001)。同时,各给药组均能上调VEGF的表达,而对照组VEGF仅有微弱表达(P<0.05或P<0.01)。结论:黄芪、当归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两药配伍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芪抗γ射线辐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黄芪抗 γ射线辐射的作用。方法 :用 10 0 %黄芪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 ,然后测定骨髓细胞增殖反应、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用药组对以上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 ,与照射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未见有副作用。结论 :口服黄芪有明显抗 γ射线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在病因方面与体虚、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相关,在临床可正虚、痰凝、血瘀等表象,在治疗方面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法.当代中医发展了配合手术、放化疗的中医治则,并结合肿瘤研究进展发展了瘤毒/癌毒的中医肿瘤病机,在此基础上抗癌成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结合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文章提出了辨证抗癌的概念,指出抗癌中药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同时,在用中医理论思维辨证遣方用药时,亦当首先考虑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即在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的双重标准下合理选用抗癌中药,在l临床中逐步摸索抗癌中药作用和配伍规律.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可能对大部分中药抗癌的作用及机制、抗癌作用谱、、配伍规律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化,中药治癌当根据中药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有机组合,此所谓科学抗癌.文章还总结了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抗癌中药,以及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的抗癌中药,指出这些中药在相关肿瘤中当慎用.  相似文献   

16.
常规提取的黄芪多糖经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后,发现其中分子量为20 000~25 000的组分,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将PBMC分离成粘附和非粘附细胞后发现,黄芪多糖的这一组分对二者分别产生TNF-α和TNF-β均有增强作用,表明对黄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的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atragalus membranaceua (Fisch)Bge.var.monghd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糖1.3%~3.3%、三萜皂甙、黄酮类、生物碱、微量元素.经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T细胞依赖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使胸腺内T细胞百分率增多,T细胞亚群功能增强.并可促进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产生IL-2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能明显促进正常机体特异性抗体生成,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数及抗体生成量.降低N-胆碱受体抗体的滴度.其有效成分对抗体形成细胞发挥一种双向调节效应,反应低者促进之,反应强者抑制.并可提高巨噬细胞的FC及C3b受体MФ-EA花环及MФ-YC衰老、血花环率,诱生IL-I。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分泌的TNF-α和TNF-β均有增强作用.对NK细胞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对Ⅲ型变态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抗炎、抗病毒、扩张冠状及外周血管、降压,抗疲劳、抗缺氧、抗衰老、耐低温,减轻肝、肾损伤,利尿等作用.由于该药具有以上良好的内在作用机制,因此目前广泛的应用于与临床各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慢性肾炎、重症肌无力、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对病毒性疾病,白细胞减少,感冒、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银屑病、结性红斑等也有一定临床疗效.综上可以看出,黄芪为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有效药物,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与机制,可广泛用于临床学科研究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显著地抗肿瘤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期。作者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了近5年来有关黄芪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所有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黄芪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并已分离得到了100多种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机体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细胞转移、自由基、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等方面: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其抗氧化应激作用能清除、抑制自由基、并通过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肿瘤作用。在此作者主要从分子和细胞层面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黄芪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今后黄芪抗肿瘤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芪皂苷类单体组分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芪甲苷,而其他单体组分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皂苷Ⅲ(Astragaloside Ⅲ,As Ⅲ)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及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丝裂原ConA(刀豆蛋白)、LPS(脂多糖)分别诱导T、B淋巴细胞增殖为细胞模型,3H-TdR掺入法检测黄芪皂苷Ⅲ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黄芪皂苷Ⅲ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Th型细胞因子(IL-2,IFN一γ)的作用.结果:黄芪皂苷Ⅲ在10 nM时对ConA诱导的正常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黄芪皂苷Ⅲ(10nM,100nM)对LPS诱导的正常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黄芪皂苷Ⅲ在10 nM时显著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的产生(P<0.05),然而对IL-2的分泌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黄芪皂苷Ⅲ可能通过IFN-γ介导免疫调节活性,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临床应用于抗肿瘤免疫、扶正祛邪、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黄芪中皂苷与多糖及两者配伍对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依次进行正常培养和ConA(刀豆蛋白)诱导培养,采用MTT(溴化四唑蓝)微量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OD值,分别考察黄芪皂苷、多糖单用及二者配伍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于培养结束前取各孔培养液上清,检测NO含量。结果对正常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在高浓度1,0.2 mg/ml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为促增殖作用,而单用多糖均促进细胞增殖,不同比例配伍时以皂苷0.2、多糖1.6 mg/ml促增殖作用最强,此配伍浓度下NO达最大值,皂苷1.6、多糖0.2 mg/ml配伍抑制作用最强,NO含量亦随之降低,而等比配伍时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对ConA诱导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黄芪皂苷、多糖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等比配伍时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以及NO的释放,且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芪皂苷、多糖不同的配伍比例、配伍浓度其免疫调节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NO释放量相关,不同比例配伍时其综合效应随浓度增加一方发生改变,等比配伍时则表现为高浓度拮抗,低浓度协同或单纯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