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电     
由于电生理学的发展,发现胃肠也有生物电,胃腺及胃的平滑肌均能产生。一般所谓的胃电,是指平滑肌活动时产生的电位。早在1914年就有人在蛙胃记录出胃电。1922年ALvarez初步探激了人及动物的胃电。在五十年代就有人企图将它应用于临床,但至今尚未被用作诊断的方法。其所以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理论的研究较少。另外记录平滑肌电位的技术也比心肌或骨骼肌难。即使在心肌,从发现心电到将它应用于临床也经过了很长时间。心电是1876年发现的,经过了四十年才成为临床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士锋  曹忠耀  王进 《四川中医》2020,38(8):176-179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加以脑电仿生电刺激;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但观察组加快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Ⅰ级比例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辅助治疗较单独使用脑电仿生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疗效,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应用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手术,观察组(40例)实施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肠息肉一次性清除率、术中平均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清除完,清除率为100%;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对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清除结肠息肉,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进行电针治疗,通过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电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电针组通过吻合口的神经纤维数量多,能较好地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常见的出血、穿孔、粘膜灼伤及气体爆炸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过纤维内窥镜利用高频电凝电切混合电流同步进行摘除肠息肉。结果:内镜摘除息肉是安全可靠的,但绝非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119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154枚,从中体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轻巧稳妥缓慢的操作手法,正确使用输出电流,术后患者注意休息及饮食,是完全可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电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设计电针组与对照组,以单相动作电位波幅及其最大上升速率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后对照组波幅明显衰减,上升速率明显减慢,而电针“内关”对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地抑制效应,且不出现复极后不应性现象。说明电针可提高缺血心肌边缘区的电兴奋性,减少不能参与再生性去极化心肌细胞数,易化电兴奋在缺血边缘区的传导,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皮层海马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之聪  孙文颖 《针刺研究》1992,17(2):129-132
<正> 以躯体、内脏伤害性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电变化方面的报导不多。为此我们选用佐剂关节炎(Adjnvant Arthritis.AA)大鼠为慢性痛的动物模型,探讨慢性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穴位诱发内脏神经反射电活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针刺体表穴位能改变内脏神经传出电活动并影响相关脏器的活动,并见到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近代生理学研究证实,躯体内脏反射(Somato-Viseral Reflex)是针刺以及其他各种物理刺激引起内脏活动变化的主要基础。躯体交感反射(Somato-Sympathetic Reflex)是一种主要的躯体内脏反射,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为了探讨体表与内脏联系,我们在动物上应用电刺激穴位诱发躯体内脏反射的方法研究了刺激与这种反射的关系及特性,以及改变中枢机能状态对反射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兔胸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岭  韩振京 《针刺研究》1993,18(4):267-270
在氯醛糖-乌拉坦麻醉的家兔上,分析了电针对脊髓 T_2-T_3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为:1)电针“内关”后,31个背角神经元中有11个放电频率显著增加,4个显著减少,16个没明显变化;2)电针“足三里”后,28个神经元中仅有2个放电频率显著增加,14个显著减少,12个没有显著变化;3)在同一神经元上对电针“内关”和“足三里”都产生反应的6个神经元中,5个电针“内关”时呈兴奋性反应,而电针“足三里”呈抑制性反应,另1个对两者均呈抑制性反应;4)检查了18个神经元的感受野及生理学类型。这表明胸髓背角可接受来自“内关”和“足三里”穴区的信息,不同穴区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地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进行电针治疗,通过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电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电针组通过吻合口的神经纤维数量多,能较好地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免耳胃区家兔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浆膜下埋藏铂丝电极法,同步记录胃肠电活动,观察耳穴电针对家兔胃肠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耳针对胃肠道有兴奋和抑制的双相效应,该效应在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胃肠道不同部位同时存在。认为针刺对胃肠道功能活动具有不同生理节段、机能状态选择性的双相调整作用。对手针与电针,穴位与非穴位的针刺效应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红霉素引起家兔胃肠电紊乱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只家兔记录胃结肠肌电活动。静脉注射红霉素建立胃肠道紊乱模型。研究电针对胃肠电活动的调整效应,观察切除膈下迷走神经后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空腹正常家兔胃电频率4.47±1.23cpm,幅值1.90±0.27mV。近端结肠电频率为8.33经±2.61cpm,幅值0.51±0.12mV,远端结肠电频率为674±2.68cpm,幅值0.35±0.1mV。注射红霉素(7mg/kg)后经3.8±1.4min潜伏期,持续36.5±4.5min的胃结肠电频率、幅值增高,出现巨大收缩波。电针足三里后可使胃肠电频率幅值下降,潜伏期和持续期缩短,离散度减小,降低巨大收缩波出现。切除迷走神经后电针效应不明显,胃肠电更为紊乱,说明迷走神经在针刺调整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在38只家兔上应用电刺激穴位诱发躯体内脏反射的方法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穴位与这种反射的关系,以及延脑中枢机能状态对这种反射的影响。在清醒、肌松、人工呼吸的动物上,于左侧腹膜外分离出内脏神经节后支,引导传出放电,在“足三里”穴区插入一对毫针,应用不同强度、频率、串长的方波刺激穴位,应用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神经反射放电及其积分脉冲数,同时触发双线示波器摄影,根据记录测定反射的潜伏期、兴奋期反应、抑制期,结果如下: 1.电刺激穴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电活动是由兴奋期及抑制期二相组成,反射潜伏期在  相似文献   

15.
斑秃俗称“咬发癣”或“鬼剃头”。头发突然一块一块迅速地脱落,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秃斑,大小不等,脱发部位头皮光滑,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不痛不痒。有的甚至眉毛、  相似文献   

16.
胃下垂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病,我科試用电针治疗胃下垂症27例,效果良好,大部份病員在治疗一个疗程以后(六次)經过X光复查,都有很大程度的上昇,茲将治疗經过、录之于后,以供同道們参考。祖国医学認为腹胀中滿(包括胃下垂症)是由于飲食不节和劳倦所伤,大都屬于寒性疾病范围,所謂“寒气生浊,浊气(在上,則生腹胀”(內经阴阳应象大論)现代医学上認为胃下垂症除了一部分患者有先天性的內藏下垂之外,皆是由于患者腹壁松弛,以及結肠韌带松弛和累产妇人,身体驟然瘦弱及体質十分孱弱的人才有之。  相似文献   

17.
夏季巧防雷电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君 《科学养生》2007,(8):20-20
据报道,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兴业村小学遭遇雷电袭击,造成7人死亡,19人重伤,20人轻伤。有关资料表明,近十年来,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仅2006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与预防,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病情较轻者就地处理,3例现场死亡,3例入院后死亡,1例持续植物状态,4例截肢,15例治愈;结论:只有普及用电知识,预防电击伤的发生,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推广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才能减少电击伤的发生,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远视眼,中医称为能远怯近症,我院自1972年以来,运用电梅花针治疗本病,收效十分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分型选穴:我们将本病分为肾虚、肝血不足、脾气虚弱和心血不足等四型,基本穴位为正光和正光:(均属经验穴,正光位于攒竹与鱼腰穴之中点,眶上缘下方;正光_2位于丝竹空与鱼腰穴之中点,眶上缘下方)。肾虚型加风池、肾俞、大椎、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