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117例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要求必须限钠、限水,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且限钠比限水更为重要,致使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导致脑、肝、肺、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此,笔者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117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诱因进行了总结,发现与血清钠、病情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SB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115例,存活组60例,死亡组55例。统计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肝硬化其他并发症、肝脏生化、腹水检查结果等18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外周血白细胞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清尿素氮、腹水白细胞数等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年龄越大、感染越重、合并肝硬化其他并发症、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者,预后越不良。早期判断、预防、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水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腹水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AST、ALT、TBIL及AL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腹水平均消退时间为(31.22±3.03)天,观察组为(23.37±2.17)天,观察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腹水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腹水消退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常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肝性脑病及肾功能不全,血钠越低,Child-Pugh分级的预后越差(r=0.621,P〈0.001),同时死亡越多(r=0.342,P〈0.002)。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血钠浓度的测定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分级、合并其它并发症甚至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向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心理、睡眠、疼痛、腹胀、饮食等科学、有效的舒适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的VAS评分从护理前的4.86±1.51分降至1.02±0.71分(P<0.05);患者睡眠改善率为84.5%(49/58)、进食改善率为63.8%(37/58)。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肝硬化腹水合并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极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林延超 《光明中医》2014,(10):2152-2154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前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尿量、腹围、体重变化和血浆电解质、白蛋白水平,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8,P<0.05)。治疗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腹围、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血浆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 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联合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腹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宁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肝宁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腹水消退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Ⅵ—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3.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病例腹水消退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ALB、TBIL显著降低(P〈0.05),HA、PCⅢ、Ⅳ.C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PCHI、1V—C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宁方具有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主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治疗组16例予甘遂甘草胶囊治疗,对照组14例予甘遂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好转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BPC)、ET、血浆白蛋白(Alb)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PC、ET、PT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反药甘遂甘草配伍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其对ET、BPC、PT等指标的影响与单用甘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能延缓肝硬化病情的进程,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治疗的1例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减轻,腹水消失时间为22d,血pH值趋于正常,无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的24h尿量明显增多,肌酐明显减少,血钠恢复正常,治疗前后疗效显著。结论:血钠浓度可作为一种反映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防治低钠血症,对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及降低肝硬化的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藻朴和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方法:将4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用藻朴和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治疗腹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朴和剂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23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低钠血症加重,肝功能失代偿越重(P<0.05),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越增加(P均<0.05),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低血钠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也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相关,血钠水平越低,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对肝硬化并低钠血症者,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对减少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新思路。方法:将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及乙组,甲组用健脾活血方,乙组用凯西莱片。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Child积分及胰高血糖素。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积分、胰高血糖素均较前有所好转(P〈0.05),且甲组较乙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对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A)、胆碱酯酶(CHE)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对病情预后的判断。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60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活动期及稳定期HA、CHE水平。结果病情活动期,HA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CHE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P〈0.05)。同时,随病情的恢复HA、CHE有所改善,但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HA仍明显升高,同时伴CHE降低明显。结论HA、CHE与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芒硝外敷对肝硬化腹水脂多糖及其结合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脂多糖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硝外敷脐周腹部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脂多糖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和6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脂多糖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硝外敷腹部可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脂多糖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及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提高血泶白蛋白方面更具优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利水配合饮食疗法治疗鼓胀(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温肾健脾利水法(茵陈术附汤加防己黄芪汤治疗)配合偏温补的饮食。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肝功能恢复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水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P〉0.05),显效率治疗组51.85%,对照组12.0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有效患者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半年内腹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温肾健脾利水配合饮食疗法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水平与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肝硬化患者90例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均行血清IgG检测和肝纤维化检测,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越高,其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越高,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IgG水平升高;IgG有助于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服用新加大黄甘遂散配合小剂量利尿剂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速尿、安体舒通联合用药),按中医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腹水、少尿、纳呆、齿鼻谬血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亦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新加大黄甘遂散为主,温阳逐瘀利水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症,较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水期给予中药内服及西药,腹水消退后单纯予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腹水消退情况、肝功能指标、Nmc指标以及治愈病例远期疗效比较等。结果:上述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见效快,消除腹水较彻底,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文波  周兵 《新中医》2007,39(3):80-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时照组32例予西医常规时症处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B超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27.27%,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腹水消退迅速,且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