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套扎法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9年 6 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嵌入宫颈组织套扎法完成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totallaparoscopicsupracervicalhysterectomy ,TLSH) 10例 ,效果十分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1 5岁 ( 35 46岁 ) ,手术指征均为子宫底部或体部的肌瘤 ,术前常规行宫颈刮片及CA12 5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 ,最大的肌瘤结节为7 2 5cm× 6 45cm× 5 12cm ,单发肌瘤 6例 ,多发肌瘤 4例 ,整个子宫大小为 8 14cm× 5 2 7cm× 4 15cm 12 2 0cm×9 …  相似文献   

2.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接受以上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共3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197例(阴式组),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104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疾病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疾病种类:宫颈非典型增生阴式组19例、腹腔镜组3例;子宫腺肌病、合并附件疾病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阴式组分别为58例、9例、8例,腹腔镜组分别为45例、33例、13例;(2)手术时间:阴式组(76±28)min、腹腔镜组(139±52)min;(3)术中出血量:阴式组(170±125)ml、腹腔镜组(206±153)ml;(4)肌瘤或腺肌瘤最大直径:阴式组(49±17)mm、腹腔镜组(57±22)mm;(5)手术费用:阴式组(1073±203)元、腹腔镜组(1526±676)元。以上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时间:阴式组(5·6±1·2)d、腹腔镜组(5·7±2·4)d;(7)子宫重量:阴式组(235±115)g、腹腔镜组(256±158)g;(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阴式组为2·54%、腹腔镜组为2·88%。住院时间、切除子宫重量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盆腔粘连和附件疾病的子宫全切除术可选择阴式途径,子宫大小并非选择术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超声刀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2年 1~ 12月在腹腔镜下分别应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及剪刀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超声刀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双极电凝组 (P <0 0 1) ,术后平均住院日及肛门排气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超声刀可应用于妇科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式探讨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为探讨腹腔镜鞘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ASH)与腹腔镜协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所做的CASH和LAVH两组共6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1998年2月~4月进行全子宫切除术79...  相似文献   

5.
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由于不必开腹,腹壁无瘢痕、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而受到重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由于其微创、恢复快,扩大阴式手术适应证而逐渐推广应用。为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我院近5年来采用两种术式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8月至 2 0 0 3年 12月 5 1例子宫颈癌和 34例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情况 ,总结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预后情况。结果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成功率 10 0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成功率 98 82 % ,手术时间 (2 86 4 3± 75 6 7)min ,术中出血量 (331 0 8± 2 94 32 )mL ,淋巴结切除 (2 2 73± 5 79)个 ,术中重要脏器损伤发生率 8 2 4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0 5 9% ,子宫颈癌术后复发率 7 80 %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率 2 94 %。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以作为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短期效果良好 ,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8.
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112例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手术,我们在传统的术式基础上作了改进,对112例患者行高位子宫次切术,通过实践与效果观察,证实此术式易行,损伤小,且能保留宫颈及完整的峡部组织,为一种维持生理、心理平衡,效果好的手术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5年8月~1998年8月在我院住院病例中选择11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高位子宫次切术(研究组),其中子宫肌瘤101例,腺肌病3例,久治不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例,子宫肥大症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45岁,平…  相似文献   

9.
10.
<正>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式中,阴式、腹腔镜下和经腹手术呈鼎足之势,各有所长[1,2]。本文回顾分析了2006年6月~2010年5月我院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196例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在我院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的2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岁(38~60岁);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病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216例患者中,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均由超声刀完成,切除的子宫经阴道取出,并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断端及膀胱腹膜反折。结果216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开腹手术。216例中,103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113例同时行下列手术,即行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23例,卵巢囊肿剔除术36例,盆腔粘连松解术54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03±35)min,出血量平均为(83±45)ml(60~300ml)。术后住院时间2~11d,平均为(5.3±1.9)d。术中发生膀胱穿孔1例,经腹腔镜下行缝合修补。术后发生膀胱阴道瘘2例、输尿管阴道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切除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诉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单纯阴式、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更具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丙泊酚联用持续微泵泵注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用丙泊酚持续微泵泵注麻醉(观察组)30例和丙泊酚持续微泵泵注麻醉(对照组)30例。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和手术后(放气后)5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抽血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气腹形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上升,术后渐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应激反应: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气腹时血浆NE、E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3.2±1.5)min清醒,对照组手术结束后(7.8±2.7)min清醒,给予拔除气管导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少。结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联用持续微泵泵注麻醉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形成时对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欧美内镜技术先进的医院,70%的妇科剖腹手术已由腹腔镜手术所取代[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开展日趋广泛[2]。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12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现报道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5.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经腹腔镜协助下的子宫切除术,由于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不良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介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之间,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种术式,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22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目的 评价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LISH)、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L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LAVH)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各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227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保留子宫颈的两种术式中,LISH1323例(LISH组),手术时间为(91±21)min,出血量为 (93±23)ml,并发症发生率为 4 1%;LSH229例(LSH组),手术时间为(70±18)min,出血量为 (69±17)ml,无一例并发症发生;LISH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L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去除子宫颈的两种术式中,LAVH588例(LAVH组),手术时间为(119±28)min,出血量为 (156±23)ml,并发症发生率为 1 0%;LTH132例(LTH组),手术时间为 (121±30)min,出血量为 (193±38)ml,并发症发生率 1 5%;LAVH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L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LTH组明显多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种术式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且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7.
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45例患者行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 ,均在子宫峡部上方 1~ 2cm处向下楔行切除宫体。并选择 2 0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结果 :平均术中出血量 ,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肠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快 (9.2小时vs 30小时 ,P <0 .0 1) ;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 4天较对照组短 (8天 ) (P <0 .0 1) ;术后病率研究组 8%,对照组 15 %(P<0 .0 1)。结论 :经阴道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 ,有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子宫切除。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组织粉碎器的问世。可经腹壁切口将子宫分解逐块取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以上的宫体;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1cm以上的宫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先缝扎、切断子宫血管,于同一水平切除宫体后,缝合宫颈残端,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目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尚无统一规范,手术范围基本遵循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标准,但宫体切除的水平,随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而不同。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子宫峡部电凝切断子宫动脉,宫体自子宫峡部切除,与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相似,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二是,用手术缝线在子宫峡部套扎勒紧,闭锁子宫动脉,用组织粉碎器自套扎线上方切除宫体,为防止套扎线滑脱引起出血,在套扎线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宫体组织,因这部分组织无血液供应,术后逐渐缺血、坏死、液化吸收。在子宫峡部套扎线上方保留多少组织,一般以套扎线不致滑脱为宜,大约保留0.5~1.0cm组织,旋切宫体时使保留组织的形态呈蘑菇头样,中间高,周边低,这样残端的套扎线不易滑脱。国内外尚未见此术式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的报道。该文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1例,经手术证实其宫颈残留组织上方有长约4cm的梗死区,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这显然是套扎线上方残留宫体组织过多所致。因目前尚无文献资料可以借鉴,诊断较为困难,该患者经2个多月才在宫颈残端切除后得以治愈。现将该患者病例资料刊登于后,供同道们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和常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98例患者和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术式的治疗,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远低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