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月经初潮早发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锡市市区调查26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3 865名,筛选出192名初潮早发女生(初潮年龄<11岁),采用1∶2配对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2例初潮早发女孩及对照女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10项负性生活事件中有9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感到受人歧视或冷遇、经常与同学发生纠纷、预期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感到升学压力大等均进入多因素模型。结论女性月经初潮早发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1]。大量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存在极大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间接地影响心理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2]。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较  相似文献   

4.
杨惠琴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78-1379
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会导致代谢紊乱、心脏不适等生理变化,甚至引起正常人短期的大脑结构改变;同时,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个人心理应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参与下,使个体产生应激状态,适应不良者最终可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1-3]. 大学新生刚跨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存在一个全方位适应的过程,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特点,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究心理危机脆弱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医学院3 584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问卷调查,AMO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事件、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心理危机表现的总分分别为(36.53±8.58)(54.21± 11.80) (26.33±39.72)分;生活事件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54,P<0.05),与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15.13%.结论 生活事件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危机脆弱性水平间接作用于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网络依赖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山西省4所高校中选取896名学生,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3,0.199,0.305,0.337,P值均<0.05);学习压力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4,-0.320,P值均<0.05);受惩罚和敢为、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331,-0.303,P值均<0.05);丧失因子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2,-0.254,P值均<0.05);健康适应和乐观、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3,0.236,P值均<0.05).大学生自控性和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398,P值均<0.05);时间管理和敢为、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299,0.353,P值均<0.05).负性生活事件对网络依赖有明显的直接效应(B=0.323,P<0.05),且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依赖间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B=-0.291,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9%.结论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国内很多研究探讨了特定文化背景和环境下发生的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些研究认为,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1]。而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则得出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不显著的结论[2]。也有研究发现,生活事件和自尊呈负相关,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对自尊  相似文献   

10.
季善玲  王惠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31-1834
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烟台市658名高校学生,使用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筛选被试,用E-prime 2.0软件设计执行功能3个子系统的实验.结果大学生ACEs发生率为44.8%.ACEs、生活事件与抑制能力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0.47,P值均<0.01).ACEs组在任务转换实验中的反应时大于非ACEs组(t=-2.55,P<0.05).与生活事件低分组相比,高分组的抑制能力、工作记忆1-back、任务转换的平均反应时均较长(t值分别为3.16,2.45,2.46,P值均<0.01).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预测均达到46%;ACEs与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对抑制能力的共同预测力达到56%.结论 大学生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儿童期不良经历、生活事件均对大学生执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5.4%,3.7%,1.3%和17.3%。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亲友死亡、与教师关系紧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被盗或丢失东西、家庭经济困难、与人打架、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等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生活事件,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14.8%,13.9%,8.4%和30.0%。结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932名大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生活事件为考试失败和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就业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或错怪。28项生活事件概括为7个因子,应激量依次为学习压力、经济与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压力、恋爱不顺、亲友或财产丧失、被处罚。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应激性事件有共同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经济与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但在性别、是否贫困生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中学生具体生活事件和焦虑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焦虑量表对中学生55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个别生活事件项目外,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多数项目均与中学生焦虑有显相关;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升学压力,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被罚款,不喜欢上学,家庭经济困难这9项生活事件进行了焦虑的回归方程,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其焦虑存在广泛的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建明  张小远 《职业与健康》2006,22(22):1916-1917
目的了解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对4 786名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①军队医科大学学员SCL-90各因子的得分在(1.34±0.42)~(1.894±0.59)分之间,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常模(P<0.01);②军队医科大学学员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明显相关,r值在0.240~0.511之间,相关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挫折事件。结论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与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改善研究生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抑郁量表(CES-D)对石家庄5所高校751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学习负担重、就业(升学)压力、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考试失败、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被人误会或错怪等是研究生承受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469(P<0.01)。结论研究生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最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8.
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俊  高晓东  王涛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8-829
目的 探讨校园生活因素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问卷,对7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不同年级、性别、学历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地区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各校园生活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并在各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3类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C)》量表对唐山市重点、普通、职业3类学校高中生1 86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类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重点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普通、职业学校高中生;普通与职业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接近,但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差异,普通学校高中生有较强的冲动、孤独倾向,职业学校高中生有较高的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3类学校高中生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问题都比较突出。结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是焦虑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重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