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鼻气管插管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是导管的固定。自1986年10月我室采用双“工”型胶布固定法后,导管固定牢固,未发生脱管或滑管。材料根据患儿年龄,取适当长度和宽度的胶布两块,分别剪成工型(如图)。方法先将一工型胶布的长条贴于患儿鼻翼区,短条(?)在导管上,取另一胶布,将长条贴于鼻唇沟皮肤处,短(?)反转粘绕于导管上。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术中,通常使用RH型、双螺旋型或双弯型导管行腹腔动脉插管。如欲将导管尖端超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乃至肝右动脉,则需在超滑导丝导引下完成。这种超选择性插管方法有操作麻烦、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弊端。为此,我们对RH导管进行了改良(附图),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经过10o例临床实践证实,这种新型肝动脉导管具有使用方便、易超选(不用导丝,超选择性插管一次成功率达90%以上)和导管改良方法简单等特点。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导管改良方法:取RH型肝管一根,采用加热塑形法增加导管前部弓的宽…  相似文献   

3.
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方便、安全、高效的功能.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渗漏,减轻了护士的负担.传统的方法是用一张10 cm×12 cm的膜固定导管,但在留置期间,极易出现导管在穿刺点处进出,特别是导管外露部分易进入血管内1 cm×2 cm,容易引起穿刺点处感染、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菌血症而拔管;同时导管与连接器接头处易发生折损而引起漏液.笔者在进行PICC维护中,摸索出一种固定PICC导管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导管移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1,(9):2340-2340
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方便、安全、高效的功能。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渗漏,减轻了护士的负担。传统的方法是用一张10 cm×12 cm的膜固定导管,但在留置期间,极易出现导管在穿刺点处进出,特别是导管外露部分易进入血管内1 cm×2 cm,容易引起穿刺点处感染、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茵血症而拔管;同时导管与连接器接头处易发生折损而引起漏液。  相似文献   

5.
张美玲 《护理研究》2008,22(14):1298-1298
外科胸部、腹部手术病人和妇产科手术病人经常需要使用腹带,目的是减轻手术切口张力、固定切品外敷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护理人员进行了较多探索[1-2],但仍存在胃管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复杂等不足。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种新式固定胃管的方法,在临床200余例鼻饲患者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制作及应用取长7cm、宽3cm的医用胶布1块。将胶布背面纵向对折,用剪刀在折好的胶布的边缘侧3.5~3.0cm处剪1个三角型缺口,将胶布分为相连的两部分;将有缺口的一端剪成病人鼻尖大小的圆型,再将圆型部分从内侧掏空,剪成空心环状,内径约为2cm(图1-1)。胶布制作完成后展开的式样如图1-2。胃管…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手术后须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且留置时间长5d~10d。若用传统胶布固定法。胃管常在病人咳嗽、鼻涕流出、活动或雾化吸入时胶布变湿无黏力而脱出,易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我科2003年8月-2004年6月对35例食管、贲门癌术后病人采用棉线绳及胶布双重固定法,无一例脱出,且病人无不适。  相似文献   

8.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M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施行的胆管置管并经鼻腔引流到体外的减压术。临床因引流管细长,鼻腔外露长度〉120cm,影响患者活动。为此,我们改进了固定方法,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固定胃管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管、胃手术后须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且留置时间长 5d~10d。若用传统胶布固定法 ,胃管常在病人咳嗽、鼻涕流出、活动或雾化吸入时胶布变湿无黏力而脱出 ,易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给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我科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6月对 3 5例食管、贲门癌术后病人采用棉线绳及胶布双重固定法 ,无一例脱出 ,且病人无不适。1 方法  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 ,胃管接胃肠减压后弃去固定胃管的胶布 ,用准备好的棉线绳 (长 5 0cm~ 60cm ,根据病人胖瘦及头围估计 )在胃管鼻出口处打一死结 ,再将棉线绳通过两侧耳廓上缘 ,在枕后或两侧耳…  相似文献   

10.
张美玲 《护理研究》2008,22(5):1298-1298
外科胸部、腹部手术病人和妇产科手术病人经常需要使用腹带,目的是减轻手术切口张力、周定切口外敷料。以前常用棉质腹带,如多头腹带,可反复使用。现在使用较多的是一次性腹带,特点是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较方便,缺点是材质不是全棉布。我科使用的腹带由松紧带与棉布制成,松紧带与棉布缝合处较硬。长时间使用可造成皮肤破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晓娟 《护理研究》2008,22(12):3234-3234
经鼻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3种方式之一,妥善固定导管非常重要。常规采用2根胶布交叉固定法,这种固定方法外观不整洁,病人感觉不舒适。特别是伴有脑血管疾病、有精神症状及躁动的病人气管插管易滑出或滑入。自2007年6月对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贺晓娟 《护理研究》2008,22(35):3234-3234
经鼻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3种方式之一,妥善固定导管非常重要.常规采用2根胶布交叉固定法,这种固定方法外观不整洁,病人感觉不舒适.特别是伴有脑血管疾病、有精神症状及躁动的病人气管插管易滑出或滑入.自2007年6月对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用塑料袋制备血液成分时,在离心过程中由于血袋与离心杯内壁之间的间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致使血袋折叠、下坠,导致红细胞粘附挂壁现象,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成分的分离效果。为此,我们将海绵泡沫块填塞于血袋与离心杯内壁之间,经过离心观察,效果颇为满意。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程海燕 《护理研究》2006,20(23):2079-2079
胃肠减压是腹部外科病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恢复胃肠功能,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有时因病人活动不注意使胃肠减压器与胃管连接处脱开,使其失去正常负压吸引状态,影响治疗效果。经临床实践发现,可用带钩的夹子穿过胃肠减压器帽前的穿孔处,夹在病人胸带或腹带合适的位置,这样病人在活动时,不会因牵拉或胃肠减压液量增多而脱开。介绍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法!07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程海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海燕 《护理研究》2006,20(8):2079-2079
胃肠减压是腹部外科病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恢复胃肠功能,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有时因病人活动不注意使胃肠减压器与胃管连接处脱开,使其失去正常负压吸引状态,影响治疗效果,经临床实践发现。可用带钩的夹子穿过胃肠减压器帽前的穿孔处,夹在病人胸带或腹带合适的位置,这样病人在活动时,不会因牵拉或胃肠减压液量增多而脱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经鼻气管插管并留置胃管的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鼻气管插管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便于口腔护理、不影响吞咽,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6-10/2008-10共收治54例经鼻气管插管并有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采用寸带环绕式固定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海燕 《护理研究》2007,21(10):929-929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致使穿刺局部药物外渗,引起肿胀等,造成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致使穿刺局部药物外渗,引起肿胀等,造成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医疗资源。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由于肺功能差、氧浓度低,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平时所用的双腔鼻氧管固定圈易滑动导致鼻氧管固定不牢而脱落,尤其是在夜间无陪护的情况下病人吸氧管脱落是极其危险的.为确保病人吸氧安全,我科对双腔鼻氧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预防PICC导管折曲的固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PICC导管使用方便、安全,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导管外露部分是在肘部,因肘关节活动量大,使导管外露部分容易破损。笔者认为,PICC的维护应重视导管末端破损的预防工作。经临床多例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