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均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学说、hs-CRP与脑血管病、MMP-9与脑卒中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r61)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动脉狭窄闭塞的主要病理机制,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学说鉴于Cyr61在细胞功能和炎性反应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旨...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微量蛋白尿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有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2]。近来研究发现,CD40与CD40配体(CD4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免疫炎性细胞的信号传递,还参与了动脉硬化斑块内主要炎性反应的调节,对破坏斑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CRP)是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一种应答性、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蛋白。近期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脂肪沉淀的疾病。长期炎性反应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不稳定化中起着主要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也是粥样性动脉硬化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还可预示将来(6年或延长时间)发生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和强有力的因素与项日。本文通过测定108例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LHD)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的C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猛  宣之东 《临床荟萃》2012,27(11):975-976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预测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MT增加,可作为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靠指标[1]。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白细胞介素(IL)在免疫应答和免疫监视中起着主要作用。IL-6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1]。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隐匿,实质是脂质慢性聚集的一种炎性过程。由此可见,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高敏C反应蛋白是人体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之一,是人类血清中一种敏感非抗体性蛋白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性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含  相似文献   

7.
黄新宇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30-1831
糖尿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占80%,其中约3/4死于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慢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标志物,但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单个血脂指标更具诊断价值[1]。本文旨在探讨血浆hs-CRP及TC/HDL-C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AS是血管壁内细胞、脂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小板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表现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随之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主要发病机制.近来已肯定炎性反应是ACS发病的重要因素[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某些炎性反应标志物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子,目前认为C反应蛋白是最实用的反应炎性反应的指标[3].本文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82例,通过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利用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危险程度评估和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炎性反应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其形成涉及许多方面,包括脂质代谢紊乱、血小板形成和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和增殖、泡沫细胞的形成等。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关于炎性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多的得到承认。Koenig等证实,炎性反应既可促进AS发生,又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甚至闭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尸检中也证实,动脉…  相似文献   

11.
补体C1q是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控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补体C1q亦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补体C1q及其相关抗体的检测对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血清补体C1q及抗C1q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高,死亡率较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理生理基础,有研究指出:慢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S,NSTE-ACS)是急救工作中常见的急危症,对其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危险分层,有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作为一个新近研究的炎性反应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均密切相关,且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新的炎性反应标志物[1-2].本研究旨在揭示LP-PLA2水平在NSTE-ACS患者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联合TIMI危险积分,观察其是否能够提高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并研究其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其应用临床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在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CagA促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与全身炎性反应、代谢紊乱等有关。本文就CagA的生物学特征、临床研究进展及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热类中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风胜  李振彬 《临床荟萃》2006,21(13):977-978
随着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清热类中药在现代医学认为具有“抗炎”作用,能杀伤和抑制病原微生物,解除现代医学所述的炎性反应症状。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清热类中药不仅仅限于传统理论中的抗菌消炎作用,而涉及到了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而AS是炎症性疾病,这就为清热类中药治疗AS提供了药理学依据。现将清热类中药在抗AS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505-3506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CRP水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UAP住院患者使用普伐他汀对CRP的影响,评估该药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NLRP3炎性小体是炎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caspase-1,继而活化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等细胞因子,参与诸多慢性疾病体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本文拟对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炎性疾病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创伤引起炎性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但过 度炎性反应,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加重病情[1],影 响病人康复,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病人 死亡。我院在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采用腹膜 透析治疗颅脑损伤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5例,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目前研究发现CD40/CD40配体(CD40L)系统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炎性反应过程进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而CD40-1C/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通过调控该系统及血清sCD40L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易感性。本文对CD40-1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重要器官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的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瘤等.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脂蛋白(α)和三酰甘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炎性反应及其标志物和氧化应激等[1].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的指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胆红素、铁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和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