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雌二醇(E2)、催乳素(PRL)、睾酮(T)等性激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早期干预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依据既往暴力史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分为攻击组(n=99)和非攻击组(n=65)。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血清CK、CKMB、E2、PRL、T水平,并对入组前MOAS加权总分、分量表评分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CK、CKMB、E2、PRL、T水平之间作相关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入组前及治疗后第14、28天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的评分[(12.33±5.22)分、(2.13±2.23)分、(2.75±2.60)分、(1.73±3.48)分、(5.94±4.76)分]均高于非攻击组[(1.42±1.22)分、(1.16±1.12)分、(0.13±0.49)分、(0.14±0.64)分、(0.00±0.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攻击组患者入组前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90.13±13.49)分、(24.03±5.19)分、(48.99±8.59)分]均高于非攻击组[(80.67±11.57)分、(20.30±6.88)分、(42.81±7.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第14、28天,CK、CKMB、E2、PRL、T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AS加权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CK水平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5、0.241、0.531、0.448,P均<0.05)。言语攻击与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存在正相关(r=0.189,P<0.05)。自身攻击与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CK水平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7、0.353、0.163,P均<0.05)。体力攻击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7、0.237、0.314,P均<0.05)。结论攻击组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行为体现在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与体力攻击方面。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肌酸激酶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CK、CKMB、E2、PRL、T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对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8例。观察组予以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培酮,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L-BRE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认知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2、8周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2组患者攻击行为,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观察组阳性症状(12.6±2.7)分,阴性症状(13.5±2.4)分,一般精神病理(21.7±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3±2.4)、(15.6±2.3)、(23.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观察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依次为(53.2±4.8)、(63.6±5.1)、(56.5±3.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4.6±3.7)、(58.2±4.6)、(48.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生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认知功能中言语评分(103.5±14.6)分,与对照组[(99.7±6.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操作评分(102.7±9.4)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96.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财产、自身、体力等暴力攻击行为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各项暴力攻击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改善其暴力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RL和血脂水平,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2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8周后PANSS评分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4、8周后PR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3、10.191,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4、8周后PRL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3.013、2.611,P0.05),对照组经过治疗8周后仅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治疗后2组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可明显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TC、TG、LDL-C水平,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和血脂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患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统计2组患者攻击行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睡眠障碍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系统对2组护理结果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包括攻击行为发生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各个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睡眠障碍发生率与攻击行为发生率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不同护理后,2组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PAN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比较,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具有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普遍存在攻击行为,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后可改善睡眠障碍,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A组(评分≥4分,伴攻击行为)80例和B组(评分<4分,不伴攻击行为)73例。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其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既往攻击史、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惹性及NOSIE-30两个因子分(激惹、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维持利培酮治疗)和阿立哌唑(阿立哌唑替代利培酮治疗)组,治疗8周。于第0、1、2、4、6及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在入组时和治疗8周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测定疗效。结果:可用于评估的数据101例,利培酮组53例,阿立哌唑组48例。阿立哌唑组替换治疗后第1周血清催乳素水平即明显下降,第8周时,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01);2组BMI、PANSS及CGIS评分及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可降低伴有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二酸洛沙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2组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和利培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前,治疗第1、2及4周进行血清泌乳素测定。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总有效率为60%,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2组治疗前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利培酮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对女性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方崇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95-409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攻击风险性评估表、NOSIE及PAN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攻击风险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IE和PANSS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性、精神症状、偏执、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对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单服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比血清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收治的1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和第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临床有效率。结果在1、2、4和8四个比较时间点上,治疗组的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为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比较中,治疗组第1、2、4周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第8周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