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仝玉丽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516-1517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徒手矫正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产妇16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后,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轻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结果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成功145例,失败15例,其中枕后位13例,枕直后位2例。结论该法可矫正异常胎头位置,使难产转为顺产,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因素.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又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因素.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对62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采用徒手旋转方法助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持续性枕后位在降低头位难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4352人数中123例活跃期产程异常,子宫颈口扩张4 cm-10 cm,胎头位置持续性枕后位的孕妇,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分为2组,Ⅰ组宫口开大4 cm-7 cm,Ⅱ组宫口开大≥8 cm,右枕后位作顺时针旋转,左枕后位作逆时针转为枕前位.结果 Ⅰ组中51例,自然分娩24例,成功率为47.1%.Ⅱ组中72例,自然分娩65例,成功率91.6%.头盆评分越高成功率越高.头盆评分≥8分,成功率95.5%,头盆评分=6分,仅为43.3%,P<0.05.结论 严密监测产程,适时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持续性枕后位,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及时处理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可降低头位难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我们对15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进行胎位旋转,成功率为78.2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手法旋转枕横位及枕后位,防止难产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56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者采用徒手旋转胎位,改善胎头俯屈,以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结果]徒手旋转成功者234例(91.4%),全部经阴道分娩及助产;剖宫产22例(8.6%)。徒手旋转胎头位置的成败与胎儿体重及分娩方式有关;新生儿窒息与产程及脐带因素有关,与旋转无关。[结论]采用徒手旋转胎位可使头位难产转为顺产,它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给予加强宫缩、改变体位等处理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的产妇,经阴道行手法旋转为枕前位。结果手法旋转儿头有助于胎头良好俯屈,缩小胎头经线,促进儿头下降,增加阴道分娩率。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可缩短产程使胎儿顺利娩出,减少产妇痛苦,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11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1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110例经手法旋转后,84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6.36%,其中26例转位失败者14例行胎头吸引术,8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转位失败率为23.64%。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高,达87.50%;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19-4320
目的:探讨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1年3月215例头位难产产妇,其中119例患者持续性枕横位,81例患者持续性枕后位,其余15例患者为前不均倾位、胎头高直位、颜面位、额位等,使用徒手转胎位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导致的头位难产产妇,观察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效果。结果:①119例持续性枕横位,徒手转胎位成功102例,成功率为85.7%。其余17例产妇因产程阻滞、胎儿宫内窘迫而行胎头吸引术或剖宫产术。81例持续性枕后位,徒手转胎位成功68例,成功率为84.0%。其余13例产妇因产程阻滞、胎儿宫内窘迫而行胎头吸引术或剖宫产术。两组患者的徒手转胎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 6,P=0.737 4)。②170例经徒手转胎位而出生的新生儿出生情况良好,166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余4例新生儿<7分,但经吸氧处理后,Apgar评分转为正常。结论:徒手转胎位是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所致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后位是指正式临产经过一定时间后,胎头枕部仍持续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多数需剖宫产结束分娩,少数需阴道助产,自然分娩者较少。本院选择68例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方法,其剖宫产率明显降低,阴道分娩率达79.4%,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本院共发生持续性枕后位104例,同期分娩总数为4850例,发生率2.1%。104例产妇中,平均年龄25.6岁,初产妇92例,经产妇12例。其中68例行经阴道徒手转胎头位,36例未进行转胎头位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程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后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1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抱膝改变体位处理,观察组采用手抱膝改变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成功率、产妇阴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经过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后,阴道分娩率为76.4%高于对照组的58.7%,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程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可改善胎头以最佳的径线和头盆关系使胎儿以枕前位顺利娩出,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