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聊城市309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剂的耐药性,以Nitrocefin纸片法和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对β-内酰胺酶及分型进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结果 除亚胺培南(IMP)外,309株鲍曼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8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口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果4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ADC、OXA-23和0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1.5%(43株)、93.6%(44株)、93.6%(44株)和95.7%(45株)。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8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可能与8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是目前引起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1].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具有多重耐药、高耐药水平及存在地域性差异的特点,其在世界各地的爆发流行引起的感染已对全球的公众健康构成威胁.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多而复杂,主要有产生多种水解抗菌药物的灭活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外膜通道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如、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加,以及质粒、整合子等携有多种耐药基因的移动元件的传播作用等,多重耐药常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存的结果[2],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相关机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水解酶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carO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对部分检测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携带OXA23组基因、17株(37%)携带PER基因、6株(13%)携带IMP基因,其余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0株(87%)膜孔蛋白基因carO阳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OXA23组和PER酶有关,少数菌株与膜孔蛋白基因carO缺失和IMP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流行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AmpC、VIM、IMP、PER、GES、VEB、SHV)进行检测,并通过琼脂凝胶电泳后进行成像验证。结果 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TEM染色体检测阳性有7株、质粒阳性7株;blaAmpC染色体阳性3株、质粒阳性6株;blaPER染色体阳性4株;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有3种耐药基因型。结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以TEM型最为常见,其次为ampC型、PER型,其余型未见发现;同一株耐药菌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临床分离的1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其对临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对其中100株多重耐药进行ESBLs基因扩增,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45.8%、48.1%和39.1%,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多重耐药菌株中,32株SHV-12型基因阳性,54株PER-1型基因阳性,16株TEM-1型基因阳性,有2株同时携带这3种基因,6株同时携带SHV-12和PER-1型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与携带SHV-12、PER-1和TEM-1型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其耐药谱。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按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按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以痰或咽拭子、创面或伤口分泌物、尿3类标本多见,检测到15株(16.1%)产高产AmpC酶菌株,10株(10.8%)产ESBLs菌株,产酶株均呈多重耐药,对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产高产AmpC酶、产ESBLs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应加强对产酶株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李永丽 《检验医学》2012,27(11):963-968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和院内不动杆菌属爆发流行的主要菌种之一,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人体皮肤、黏膜表面,可引起各种组织和器官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对危重患者和重症监护室(ICU)、烧伤科的患者威胁较大。此外,医院环境污染在鲍曼不动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ESBLs和金属酶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金属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对天津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72株鲍曼不动杆菌,以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双纸片增效法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并以PCR方法检测IMP-1、IMP-2、VIM-2型金属酶基因;用三维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株进行ESBLs表型初筛,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结果8株(8/72)耐药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金属酶表型阳性。以PCR方法检测,1株IMP1阳性,3株出现IMP-1+IMP2+VIM-2型金属酶基因同时阳性;30株(30/72)耐第三代头孢鲍曼不动杆菌中,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1型ESBLs。结论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携带TEM型ESBLs为主,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IMP—1、IMP-2和VIM-2型金属酶,并且VEB-1型ESBLs和VIM-2型金属酶为天津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重复PCR指纹技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inetobacterbaumannii(鲍曼不动杆菌)属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激素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所致的医院感染显著增多,特别容易造成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暴发流行[1]。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型方法对于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重复PCR指纹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分辨力强的特点[2]。我们采用该法对29株鲍曼不动杆菌作分型研究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的收集与鉴定 所有菌株均分离自1998年3~7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痰液、脓液、眼分泌物及吸痰清洁液,经ATB细菌…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头孢他啶耐药菌株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方法 对2002年4月—200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了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将对亚胺培南耐药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菌株用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101株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分布于全院16个临床科室,但有1/3以上来自于ICU病房。这101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突出,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88.1%和81.2%;而对包括头孢他啶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而且多重耐药菌株常见。共有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出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分布广,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仅碳青霉烯和四代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存在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部分耐药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2株鲍曼不动杆菌(Ab),检测其耐药情况.提取Ab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分离的102株Ab为XDRAb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方法 对分离自ICU送检痰标本的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进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检出C、D类β-内酰胺酶基因ADC和OXA-23,及外膜蛋白CarO突变.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扩散及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方法用Phoenix-100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等6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仅为3.2%和4.1%,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其余14种抗生素耐药率为31.9%~67.2%。20株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中17株具TEM基因,任选3株经DNA测序为TEM-1型基因,与GeneBank(χ54604)比较,共有4处同义突变。未检出SHV、OXA、CTX-M、PER和VE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除与TEM型耐药基因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耐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存在类型。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及做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而对其余1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2%-100%,其中24株为泛耐药菌株,共分为8种基因型,B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所有菌株均检出TEM-1基因,46株检出AmpC基因,31株检出0XA-24基因、21株检出0XA-23基因,7株检出IMP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引起危重病人的呼吸道感染为主,对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并且存在克隆传播,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某院某时间段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探讨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13年10~12月某院临床分离的15株MDRAB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来检测MDRAB的同源性,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5株MDRAB中,PFGE谱型有2种(A和B),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OXA23qc、OXA51、OXA64gp组基因都阳性,6株(6/15)TEM基因阳性。14株(14/15)MDRAB的标本分布在ICU重症监护病房,1株(1/15)标本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所有标本来源于痰液。15例感染或定植MDRAB的患者中,14例(14/15)接受气管插管,其中7例(7/15)行气管切开。结论某院某段时间内ICU重症监护病房存在MDRAB克隆株流行,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其耐药分析。方法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 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132株,其中产AmpC酶42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31.82%(42/132),非ICU科室感染鲍氏不动杆菌155株,产AmpC酶20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12.90%(20/155)。结论 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率高,耐药率也高,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EDTA纸片增效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β-内酰胺酶(MBL)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收集104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CRAB),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纸片增效法检测MBL表型,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BL基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PCR方法,在104株受试菌中检出MBL基因阳性菌21株;EDTA纸片增效法检测出24株阳性菌株,对比PCR实验结果,该方法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5.1%。结论 EDTA纸片增效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MBL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成本低廉,适合于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产MBL鲍曼不动杆菌的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2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各科标本中分离出的124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92%、14.85%、7.94%:亚胺培南为27.33%、38.59%、4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6.12%、50.52%、52.12%:头孢他啶为42.33%、70.33%、41.87%;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达85%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目前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应该适当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20.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临床分布、基因类型、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用针对碳青霉烯酶4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确定基因型。对扩增的DNA测序并通过网上比对以确定其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耐亚胺培南的9株鲍曼不动杆菌金属酶表型筛选均为阴性,IMP、VIM、OXA-24基因引物PER扩增也均为阴性;4株携带OXA-23基因,经测序和网上比对与OXA-23标准株完全相同。结论携带OXA-23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因素。产OXA-23型酶比非产OXA-23型酶的菌株多重耐药性更严重,治疗更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