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及洛伐他汀干预后TNF-α、IL-6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86例,健康对照组82例,体外培养PBMC,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培养上清液PBMC的自发分泌、脂多糖(LPS)刺激分泌、洛伐他汀干预LPS刺激分泌TNF-α、IL-6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观察组PBMC分泌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②LPS刺激后两组TNF-α、IL-6均较自发分泌时明显升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PS刺激PBMC分泌TNF-α、IL-6增加(P<0.001)。③洛伐他汀干预后,两组均明显较LPS刺激和自发分泌时的TNF-α、IL-6降低(P<0.001)。结论炎症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洛伐他汀可以减轻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趋化因子CCR7及分泌IL-10、IL-12P70的影响。在诱导CML-DCs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不同浓度IFN-α。培养10—14天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刺激分子及CCR7表达。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噻唑蓝(MTT)法检测CML-DC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0及IL-12P70含量。结果显示:IFN-α(300U/ml)组与无IFN-α组比较其CML—DC的CD40、CD83、CD86及CCR7的表达均升高1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OD值增加1倍,Ph1染色体阳性比例及IL-10和IL-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IFN-α能够部分纠正CML-DC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这同其上调DC共刺激分子和CCR7表达及解除了CML血清中IL-10对CML—DC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研究嗅鞘细胞(OEC)调节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方法从流产人胚胎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别培养OEC和DC。使用DMEM/F-12(5%FBS)培养基,在24孔板中进行10~3OEC、10~3OEC+10~5DC共培养、10~3OEC/10~5DC分室培养、10~5DC或者10~5DC+1μg/mL LPS。在37℃,5%CO_2条件下孵育,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DC,用ELISA试剂检测上清中的TNF-α和IL-12p4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的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10~(-5)mol/L的阿糖胞苷筛选培养12 d,NGFRp75免疫荧光检测表明OEC纯度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OEC表达NGF、BDNF、GDNF。OEC作用于DC能够增强DC分泌TNF-α和IL-12p40的表达,DC成熟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因子和成熟表面标志物在分室培养中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结论 OEC体外可诱导DC的成熟,且这种作用为非细胞接触的作用而是OEC通过分泌的可溶性分子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4.
TNF-α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NC-derived den-dritic cells,MNCDC)分化成熟的影响。采集正常健康成人外周血30 ml,以Thomas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于体外联合诱导培养8天,并于培养第5天加入不同浓度的rhTNF-α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的HLA-DR、CD83和CD1a表达,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NF-α能不同程度地刺激DC表达HLA-DR、CD83和CD1a,增强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TNF-α能够显著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分化和成熟,不同浓度TNF-α能不同程度地刺激MNCDC功能成熟,TNF-α浓度为20ng/ml时刺激DC分化成熟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IFN-γ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IFN-γ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Mo与GM-CSF,IL-4体外培养7 d,并于培养第5 d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1×106 U/L和2X106U/L)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CD83和MHC-DR表达,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 p40 p70的含量.结果 两种浓度的IFN-γ均可显著刺激DC表达CD83和MHC-DR,分泌IL-12 p40 p70,增强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尤以IFN-γ 1×106U/L作用更强.结论 IFN-γ可以有效促进MODC的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pGODN1826在体外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抗胃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用GM-CSF和IL-4培养至第5天分组:GM-CSF+IL-4组、GM-CSF+IL-4+TNF-α组、GM-CSF+IL-4+LPS组和GM-CSF+IL-4+CpGODN组。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离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MTT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其活性及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ELISA检测各组分泌IL-12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10天,CpGODN组出现大量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pGODN组显著高表达CD40、CD1a、CD80、CD86、MHC-Ⅱ和分泌IL-12;在体外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DC杀伤MKN-45细胞的活性。结论 CpGODN可显著地诱导人外周血DC分化成熟,增强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瞻性观察高通量连续性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30例,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①在两组治疗过程的0、6、12、24、48 h时相点,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量的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体外培养,以LPS刺激,在4、8、12、24、48 h时相点检测单个核细胞中miRNA-146a表达量的变化;ELISA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miRNA-146a表达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调,但HVHF组较对照组下调明显(P<0.05);②HVHF组孵育的细胞在LPS刺激下各个时相TNF-α、IL-6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VHF组TNF-α、IL-6在12 h分泌达高峰,对照组在8 h即达高峰;两组细胞IL-10分泌水平均持续升高,两组间各时相点IL-10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VHF组孵育的细胞在LPS刺激下miRNA-146a表达量较孵育前有所升高,在12 h升高最明显(P<0.05),对照组在4、8 h时miRNA-146a表达都处于高水平状态,明显高于同时相的HVHF组(P<0.05).结论 HVHF通过大量清除脓毒症患者血循环中的炎症因子及促炎介质,从而下调部分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使部分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可能是HVHF参与机体免疫内稳状态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血必净注射液与活化蛋白C(APC)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影响.方法采用黏附法分离正常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LPS+APC组和LPS+血必净组.分别于LPS刺激后12、24、48、72 h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R-1表达的荧光强度;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LPS刺激组24 h后各时间点大鼠单核细胞PAR-1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各时间点上清液中TF、IL-6、TNF-α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LPS刺激组比较,LPS+APC组和LPS+血必净组PAR-1、TF、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LPS+血必净组24 h、48 h时PAR-1、TF、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LPS+APC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和AP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大鼠单核细胞PAR-1表达,减少TF、IL-6、TNF-α分泌,血必净的作用较APC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细胞因子,探讨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成为成熟DC,用人IL-12、IL-23、IL-27和人TNF-α的ELISA试剂盒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S来源的DC分泌的IL-12、IL-23和TNF-α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7在两组DC分泌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IL-12、IL-23和TNF-α与MS的发病有关,未发现IL-27与MS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春型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CD86和HLA-DR及其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方法从15名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名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分别加入青春型双歧杆菌或脂多糖(LPS)后继续培养DC 2天,①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表面CD86和HLA-DR的分子表达;③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结果①DC经双歧杆菌和LPS分组处理后第2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组和LPS组的DC突起均较空白组明显,具有突起的细胞数量较空白组增多,而双歧杆菌组与LPS组比较,LPS组有突起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提示DC过度生长。②双歧杆菌刺激后,哮喘儿童DC表面CD86表达明显增高,HLA-DR表达无明显变化,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表达均无明显变化;LPS刺激可明显增加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的表达。③双歧杆菌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FN-γI、L-1β及IL-6水平增高,刺激非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L-10I、L-1β及IL-23水平增高。结论①过敏性哮喘儿童DC表面CD86的表达可能存在缺陷,双歧杆菌能适度上调其表达,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可能起调节作用。②双歧杆菌能刺激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2和IFN-γ,从而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③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0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④双歧杆菌可能通过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β及IL-6增高,达到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