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43例糖尿病(其中61例并发冠心病,82例无冠心病)患者HbA1C、hs-CRP、D-dimer水平,并与8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HbA1C、hs-CRP及D-dimer含量在健康对照、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组中,三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和D-dimer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对评价疗效及预防冠心病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韩国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希森美康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55例对照组和70例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WB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血糖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WBC和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组,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7例,中度狭窄33例,重度狭窄2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轻度狭窄组,且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为明确冠心病严重程度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1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2DM+CHD)患者34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病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FFA、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结果 T2DM+CHD组FFA、hs-CRP、TG和FPG水平与T2DM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TC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FA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4,P<0.01)。结论血清FFA与hs-CRP含量与T2DM及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并与40例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1).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12,r=-0.517,r=-0.523).结论: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炎等多种效应.脂联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0例住院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组(混合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血脂、血小板活化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时照组、高血压病组比较软宽指数、三酰甘油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等动脉硬化危险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82例2型DM患者,分为观察组即大血管病变组42例,对照组即无大血管病变组40例.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及血脂指标.结果 观察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FINS、TG、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hs-CRP及脂联素均可能是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hs-CRP和脂联素对预测DM 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分组,探讨TpP、LP(a)、CysC、hs-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HbA1C、TpP、LP(a)、CysC和hs-CRP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各项指标均随着HbA1C水平的上升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TpP、LP(a)、CysC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检测TpP、LP(a)、CysC和hs-CRP水平有助于脑梗死急性发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有效控制HbA1C水平,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不同时期、病情程度不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清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期(24h、3d、7d)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型患者P选择素、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轻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P选择素、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降低;14d时,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和胆红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时间、病变程度不同,P选择素和胆红素的水平不同,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测定它们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炎性反应的关系,以及炎性反应蛋白和炎性反应因子在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APN、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T2DM患者外周血血清APN、IL-6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CHD患者组的外周血血清APN、IL-6及hs-CRP水平与T2D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合并CHD组外周血APN水平与IL-6、hs-CRP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95、P〈0.05,r=-0.772、P〈0.05);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19,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APN、IL-6及CRP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APN、IL-6及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和发展,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推测Th1/Th2细胞失衡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研究对象94例(冠心病患者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26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1/Th2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Th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Th2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Th1细胞水平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Th2细胞水平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比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更严重的Th1/Th2失衡,合并更严重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 129例2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糖、血清Hcy、血清hs-CRP。结果 DN组和DM+CHD组Hcy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糖尿病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DN组和DM+CHD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趋化素、甘油三脂及瘦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异常表达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症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在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人为正常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乙酰丙酮法检测甘油三酯(Three acyl glycerol,TG)、放射免疫测定血清瘦素(Leptin,LP)水平,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常规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并对hsCRP、chemerin、TG、LP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度进行计算。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hsCRP、chem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TG、L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尿酸以及胆固醇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hs-CRP、TG、chemerin及L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hs-CRP、TG、chemerin及LP在2型糖尿病症状中均呈现较高表达,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指标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异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除观察血糖水平外,还应关注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尽早发现并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向细胞介素-6(IL-6)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正常对照人群hsCRP(免疫透射比浊法)、IL-6(ELISA)的水平,同时结合血脂水平的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2组病例组别中hscRP、IL-6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sCRP、lL-6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中的hsCRP及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sCRP、IL-6水平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174-217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检测对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患者共11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尿钠肽水平。结果肺源性哮喘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B型尿钠肽相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肺源性哮喘组中FEV1%30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尿钠肽,均低于30~50组和50~80组(P0.05);心源性哮喘组心功能分级不同,血浆B型尿钠肽的水平就不同,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尿钠肽检测对于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等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鉴别有积极意义,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2.2)mg/L]和TM水平[(41±1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28±12)μ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8.7±2.6)mg/L和(58±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心病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AP组31例,AMI组38例,UAP组2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并分析各组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相关性。结果:SAP组、AMI组、U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AMI组,同型半胱氨酸低于AMI组、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无相关性(P0.05);AMI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两者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在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及临床诊断与分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3项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