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病例站点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应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手术室N1~N4级护理人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培训,观察组实施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护士应急能力、应急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急诊手术开展程序执行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能力、护士应急配合各项操作得分、护士急诊手术开展程序执行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的综合管理,提高急诊护士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方法 规范管理,设计操作流程图,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培训考核力度,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制定急救护理考核标准,并在急救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实施急诊急救护理的全面考核,规范了急救护理的管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急诊综合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岗位管理下成组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岗位成组管理模式,挖掘不同护士的潜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对抢救室的护理人员依据工作能力、职称、学历、专业技能、协调与应急处理能力等不同,设置高职护士、专科急救护士、助理急救护士岗位,按不同岗位进行成组管理,实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监督与控制.[结果]实施前后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病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药品设备完好率由94%提高到100%.[结论]护理岗位管理下成组模式保证了急诊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的落实,提高了不同岗位护士的工作主动性,体现了宜人宜岗护理岗位管理理念,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方法 应用临床路径的原理设计急诊PCI围手术期2人护理处置流程,对实施急诊PCI术的65例患者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P<0.0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围手术期流程管理符合专科急救护理特点,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升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诊急救这项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患者的病情通常紧急,甚至生命垂危,而且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要求在整个护理急救过程中要思路清晰、忙而不乱,从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共完成急诊手术1 675例,通过对急诊手术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提高急诊护士抢救能力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提高急诊护士应急抢救能力。方法 护理部在护理人力资源与急救管理上加大管理力度。通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实施合理的区域划分与分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急诊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狠抓急救管理。结果 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10 0 % ,出色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结论 急诊应有计划地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并对急救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护士整体业务素质,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考核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设计为“路径”式,并将其以时问为纵轴、工作内容为横轴,设置自我评价与他人考核部分,并随机选择2008年5—8月5个手术病区实施路径作为实验组,另5个未实施病区作为对照组。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室护士、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各100例。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及相关考核,加强了对整个手术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内血肿患者手术室抢救的临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定急性颅内血肿患者手术室抢救的临床路径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对46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运用统筹学等相关理论,设计临床路径并实施于抢救护理中.在切皮前时间及术前物品器械准备时间方面,与以往常规抢救护理进行比较.结果 依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进行抢救护理,可缩短切皮前时间和术前物品器械准备时间(均P<0.01).结论 该临床路径符合手术室急救护理特点,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手术室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下无缝隙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管理,观察组实施思维导图引导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手术效率、手术室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医生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器械灭菌合格率、器械清点正确率和急救物资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泌尿外科手术室中实施思维导图引导无缝隙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缩短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手术室针对手术治疗环节存在的护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图。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ABC手术分类评估病情,合理、迅速安排手术,配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手术。结果2011年应用急救手术流程图后,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救治时间较2010年实施急诊手术平均缩短了35.4 min;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例数增加了21.12%;提高了手术间利用率1.52例/间。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图的应用优化了急危重手术患者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模式,选取PDCA实施前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PDCA实施后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士以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监控,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系统化应急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专业组-护理综合应急技能指导小组-科室急救小组4级培训管理模式。采用集中理论培训、模拟训练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系统化应急培训,并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对其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护士应急流程执行合格率、急救操作水平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在急救过程中的各个子过程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化应急培训,并将其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建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减少护理缺陷,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 制订考核标准,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实施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通过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相关科室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明显.护理缺陷由2005年的5次,减少到2007年的1次;护理纠纷由2005年的5宗,减少到2007年的0宗;急救物品完好率由98%提高到100%.结论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保证急诊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均得到落实,减少了护理缺陷,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急诊科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建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减少护理缺陷,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 制订考核标准,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实施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通过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相关科室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明显。护理缺陷由2005年的5次,减少到2007年的1次;护理纠纷由2005年的5宗,减少到2007年的0宗;急救物品完好率由98%提高到100%。结论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保证急诊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均得到落实,减少了护理缺陷,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急诊科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远程医疗作为有利于偏远地区患者的一种诊疗方式,目前已应用于急救医学领域。它使得不同区域和机构问的医务人员交流更便捷,也实现了急危重症的诊断、户外抢救与信息服务的一体化,从而使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因此成为危重症领域新的急救模式。而在抢险救灾、紧急救援、反恐维稳、境外值勤等重大或突发事件中,远程医疗还承担着极端状态下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1年在我院急诊科实施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前受理投诉15例,实施风险管理后受理投诉2例,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取得了护患双方互利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加强。结论: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2名主管护师组成PDCA管理小组,以2014年7~12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为调查对象.此时间段内的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就诊,PDCA管理小组成员对此时间段内相关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找出目前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实施方案、定时监控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对经PDCA管理后的2015年4~9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再次进行统计调查,比较改善前后对应的指标,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将改善前与改善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15年10~12月的相关指标与改善后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巩固调查阶段的急诊急救质量优于改善后的急救质量,且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DCA管理模式可被用作护理管理层简单可靠的质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影响。方法评估院前急救出车现有流程,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全方位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流程管理。比较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结果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由(2.68±0.94)min缩短到(2.04±0.7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前后,除2—3min时间段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中,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灾前护理应急管理工作,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使用最少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急救.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55起大型急救工作.结果 灾前应急管理工作在55起大型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结论 重视灾前应急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相似文献   

20.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评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和修订工作制度,加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监控等。结果:病人满意度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