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ELISPOT的方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 高危组的IG-RA阳性率为24.4%(11/45),高于低危组的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7,P=0.018).高危组中医务人员的IGRA阳性率为24.1%(7/29),与结核患者家属的25%(4/1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OR=21.250,95%CI=0.005~195.804)和结核菌暴露时间≥3年(OR=6.429,95% CI=1.201~34.407)为高危人群LTB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的LTB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人群,并且与年龄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应加强LTBI的早期筛查;医务人员与结核患者家属的LTBI发生率相当,应建立系统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2.
3.
4.
Diagnosis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measure for meas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alen CC 《JAMA》2005,293(22):2785-278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结核患者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以期在细胞因子水平找到能够区分结核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诊断结核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72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确诊为潜伏性感染者的23种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单个细胞因子在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比于潜伏性感染组,活动性结核组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a(IL-2R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a(MIP-1a)这6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P <0.05);其余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等17种细胞因子在血清中的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核活动性的鉴别诊断中,3个细胞因子的AUC值大于0.8,分别为IL-8(0.83)、IL-15(0.89)、IP-10(0.93);(IL-8  & IL-15)、(IL-8 & IP-10)和(IL-15 & IP-10)两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优于任一单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P <0.05);(IL-8  & IL-15 & IP-10)3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值为0.97,可显著提升活动性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在IFN-γ释放实验的基础上,IL-8 、IL-15 、IP-10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IMTB和T-SPOT检测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2年9~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的血样标本,使用雷德AIMTB、迪奥T-SPOT和凯杰QFT三种方法进行检测,以QFT作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AIMTB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4.6%,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72%、76.19%;T-SPOT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3.02%。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与QFT方法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QFT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ATB)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 in high TB burden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TB and LTBI by using fluorescent immunospot (FluoroSpot) assay to detect specific Th1 cell immune responses. The novel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latency-associated antigens Rv1733c and synthetic long peptides derived from Rv1733c (Rv1733c S...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潜伏性感染者虽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他们是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潜在病例。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缺乏“金标准”,只能通过免疫学方法(机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反应)来辅助诊断。目前常用的潜伏结核感染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γ-interferon release test, IGRA)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SAT6-CFP10(EC)。IGRA与EC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相似,均比TST高,于与一般人群相比,HIV人群中TST和IG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会下降,HIV人群中的CD4+计数会影响TST和IG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TST和IGRA的组合可能是预测活动性结核病感染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主要描述三种检测方法对于结核病潜伏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在HIV人群中,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预测值等指标,结合成本效益,为选择适宜不同目标人群的潜伏结核感染诊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 T‐SPOT .TB 技术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筛查效果,为预防和控制 LTBI 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 T‐SPOT .TB 试剂盒对162例需要应用免疫抑制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 T 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对其中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患者应用抗 TNF‐α生物制剂治疗前均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并随访1年。结果 T‐SPOT .TB 阳性率为36.4%,确诊率为94.9%;TST 阳性率为28.4%,确诊率为69.6%。 T‐SPOT .TB 阳性率和确诊率与 TST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的患者1年的随访,结果无一例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 .TB 技术在检测 LTBI 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手段;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 LTBI 的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结核病潜伏感染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证为HIV感染且未患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者为观察组,单纯HIV/AIDS患者为对照组,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潜伏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BMI、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性疾病、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病程、合并机会性感染等12项按α=0.10的水准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650例HIV/AIDS患者中发现LTBI 112例,检出率17.23%。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结核病密切接触史、HIV感染病程、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4.143(1.784~9.637),2.826(...  相似文献   

16.
张熙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4):511-511
2010年2月~2011年1月,福鼎市某中学发生结核病流行。为了明确流行因素,控制结核病在校内的传播,随即对该校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调查对象为某中学2010年2月~2011年1月期间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所在班级所有学生、任课老师及相关班级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17.
Congeni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iagnostic challenges facing clinicians. The list pathogens related to intrauterine infections continues to grow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etiologies and resurgence of others. Identification of a congenital infec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has bot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n overview on common clinical findings in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infection and a recommended clinical investigational approach for suspected congenit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5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LTBI 3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PT)。随机抽取肺结核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治疗后3个月的IGRA值。结果:治疗开始时,试验组的IGRA值为(329.53±255.34)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为(451.84±260.59)pg/ml,两组的IG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13.50(10.00,70.00)]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52.15(12.75,110.35)]pg/ml,试验组的IGR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IGRA值阴转15例(50.0%),对照组IGRA值阴转8例(26.7%),两组的IGRA阴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的IGRA值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Z=5.360,P<0.001)。结论:在LTBI中,IGRA值变化的程度优于普通肺结核病人。IGRA的动态变化可为LTBI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优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抗痨治疗中,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优越性和不足。方法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117例,其中HBV—DNA阳性组51例(抗痨起始时联用拉米夫定。为A组)、HBV—DNA阴性组66例(抗痨后监测HBV—DNA,若HBV—DNA阳转,则加用拉米夫定,为B组):对照组为121例HBsAg阴性的肺结核患者,为C组;上述三组均给予“2HRZE/4HR”方案抗痨,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结果A、B、C三组的肝损害率分别为:21.6%、15.2%和5.8%;三组抗痨中断率分别为:5.9%、3.0%和0.8%;三组病例均无肝损害相关性死亡发生。A、B组的肝损害率及A组的抗痨中断率与C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抗痨全过程中始终保持HBV-DNA阴性者有54例,与C组对比在肝损害率及抗痨中断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抗痨时的肝损害,并能避免大部分HBV—DNA阴性时不必要的抗病毒治疗。但HBV感染时行抗痨,抗病毒治疗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