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对临床欲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及房颤复律的256例风心病患者TTE检查后行TEE检查,对左房血栓(LAT)、左心耳血栓(LAAT)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TTE:检出血栓者17例,检出率6.64%,血栓位于左房腔内12例,单纯位于左心耳部2例,左房与左心耳部并存3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2例。TEE:新增检出血栓者32例,检出率12.5%,血栓位于左房腔内3例,单纯位于左心耳部28例,左房与左心耳部并存1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13例。结论TEE对左心耳部血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特别是新鲜血栓及左房云雾状回声优于TTE。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先后行TTE和TEE检查,对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TTE检出血栓者15例,检出率9.26%,血栓位于左房腔内9例,单纯位于左心房耳部5例,左房与左房耳部并存1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2例。TEE检出血栓者42例,检出率25.9%,血栓位于左房腔内21例,耳部17例,左房与左心耳部并存4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11例。结论TEE对左心房、耳部血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且可降低TTE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在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检测左、右心耳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经胸(TTE)及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对分为阵发性房颤组(A组)及持续性房颤组(B组)的14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结果 A组中, TTE技术没有检测到左心耳血栓,TEE技术在90例中检测出6例左心耳血栓,占6.6%;B组中,TTE技术在50例中发现4例左心耳血栓,占8%; TEE中发现20例左心耳血栓,占40%;右心耳血栓3例,占6%;在左心耳血栓中有15%的患者TEE检查发现2块左心耳的附壁血栓.左、右心耳同时发现血栓者占3%. 结论TTE及TEE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检测左、右心耳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进行了TTE和TEE检查 ,并与CT结果对照 ,其中 4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TEE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右心房内径 (5 7± 9)mm ,右心室内径 (3 4± 5 )mm ,肺动脉收缩压 (91± 19)mmHg(1mmHg=0 .13 3kPa) ,所有患者均有中度 -重度三尖瓣反流。检出右肺动脉内活动性血栓 2例 ,附壁血栓 2例 ,右心室活动性血栓 2例 ,左肺动脉活动性血栓 3例 ,附壁血栓 1例。 10例患者中 4例为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远段血栓 ,由TEE检出。所有结果经CT或手术证实。溶栓加抗凝治疗 3例 ,手术治疗 1例 ,2 0d~ 3个月后随访TEE ,肺动脉内血栓明显缩小或消失 ,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检出右心系统和肺动脉内血栓、明确肺栓塞的临床类型、评价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随访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TEE是检出左右肺动脉远段血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术前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对左房及左房耳内血栓检出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23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同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房和左心耳血栓检出情况。结果:23例房颤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未检出左房及左房耳血栓,TEE在23例患者中发现3例左心耳血栓,占13%,左房耳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SEC)2例(8.7%)。结论:TEE在房颤介入治疗前检出左心耳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病理机制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143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18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重点观察房腔及心耳内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结果: ①房颤组左房(LA)、右房(RA)、右室(RV)内径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2)较对照组增大(P<0.05);房颤组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返流(MR)、三尖瓣返流(TR)、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②143例房颤患者中有38例(26.6%)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左心房、左心耳内30例,右房腔内8例(双房腔合并肺动脉内3例)。结论: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多伴有房室增大,其中以左房扩大最为明显;房颤患者伴随左心功能减退及血流动力学异常;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右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率为5.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中的重症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年来,门诊和住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855例患者,其中单平面TEE 417例,多平面438例.结果 TEE引起重症并发症3例,可疑1例.其中严重心绞痛和呼吸困难各1例,1例左房黏液瘤患者检查中发生急性脑栓塞.1例可疑病例为风湿性心脏病,TEE检出左房及左心耳血栓,检查后24 h发生脑栓塞.结论 本组病例TEE的重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35%.笔者建议将心房黏液瘤及心房血栓等心脏占位病变,列为TEE的相对适应证.如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能确诊时,应慎行TEE检查.TTE检出有穗状分叶、蒂长、活动度大的黏液瘤应为TEE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和TEE)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行小剂量华法令干预治疗中的随访价值。方法 对22例风心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行小剂量华法令(2mg/d)干预治疗3-7月,以TTE或TEE随访。结果 除3例失访1例自行停药外,另18例治疗3-7月内血栓消失或机化均成功实施经皮二尖异球囊扩张术,其中8例(44.4%)经TTE随访,与TEE随访符合率为75%。结论 小剂量华法令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疗效确切,并发症少,TTE随访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应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后左房、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组接受TTE和TEE检查,测量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房面积指数(LAAI)、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力(LA-EF)、左心耳内径指数(LAADI)、左心耳最大面积指数(LAAmaxI)、左心耳最小面积指数(LAAminI)、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最大排空血流速度(LAA-P)和左心耳最大充盈血流速度(LAA-F)及有无血栓征象。41例确诊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的患者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6个月以上对其中39例患者随访行TTE和TEE复查。结果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组、术后随访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左房结构、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三组间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亦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左心耳结构与其功能的变化呈线性负相关。结论TTE和TEE联合应用为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的结构、功能以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病例的筛选、术后疗效的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准确性,同时探讨二者发生差别的可能原因。方法119名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行16排增强螺旋CT(16CCT)及TEE检查,排除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结果16CCT发现3例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而TEE则诊断7例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其中2例患者与16CCT结果相符,另外5例患者,TEE诊断新鲜血栓形成者为3例,其余2例患者血栓位于左心耳入口靠近左上肺静脉处)。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16排增强螺旋CT诊断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敏感性为28.6%,特异性为99.1%,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95.7%,Kappa值为38.8%。结论16CCT与TEE诊断左心房/左心耳内血栓的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右心房、右心耳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6例房颤患者和13例窦性心律患者,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留取后,采用TEE充分清楚显示左、右心耳图像并采集血流流速曲线和其他相应指标。结果26例房颤患者左心耳内均可测及SEC,共测及血栓形成者10例;房颤患者右心耳内有SEC者共17例,共测及右心耳血栓形成者1例。结论房颤时右心耳内可有血栓发生,TEE检查在房颤抗凝治疗中和复律前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8~1991年行TEE检查164例病人,男97例,女67例,年龄12~67岁,平均40.4岁。采用77020A型超声仪及食管探头21362A,频率5MHz。对AR及MR的TEE定量诊断标准,根据Helmcker的标准大致将MR分为返流束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25%为轻度;25~50%为中度;>50%为重度。AR的定量标准与TTE相同。结果:1.心房血栓:37例风心病观察心房血栓,TEE诊断左心耳血栓4例;左房及耳部血栓3例,右房小血栓1例。8例血栓均经手术证实。29例未发现血栓者手术14例,13例无血栓,1例巨大左房有血栓,15例未行手术,其中11例已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无栓塞发生。2.人工瓣膜:3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动脉血栓超声特点及其与动脉硬化斑块的鉴别诊断。方法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41417例,颈动脉血栓患者行CT或MRI检查,并超声随访。结果41417例中,检出血栓870例,检出率2.10%。其中血栓呈无回声2例,低回声393例,等回声195例,混合回声280例。附壁血栓9例,血栓性闭塞或近闭塞42例,颈动脉硬化斑块合并血栓性闭塞或近闭塞819例。颈动脉血栓和血栓合并斑块的男性患者均较女性患者少,附壁血栓组和血栓性闭塞组的患者年龄较血栓合并斑块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用于颈动脉血栓的诊断,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鉴别,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谐波技术(THI) 观察其在风湿性心脏病病变中的不同变化。方法:采用HDI3000 全数字化彩超,应用THI 技术对13 例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观察,并与传统基波成像技术相比较。结果:THI 显示左房血栓及二尖瓣病变更加清晰,能显示常规显像时不易发现的左房云雾状回声,或使原来的云雾状回声更加清晰,发现了二尖瓣狭窄时的二尖瓣口有“云柱”回声改变。结论:THI能明显提高左房血栓的显示能力,对了解左房的血流状态、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察到,而用THI时全部病人均可发现左房云雾状回声,且原有的云雾状回声更加明显,光点粗大、密集,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呈漩涡状运动,说明左房腔内血流红细胞有缗钱样增加[3 ~4] ,而实际上,这种情况早在血栓形成之前已经发生,早期发现时应高度警惕发生血栓的可能。我们还发现个别病例狭窄的二尖瓣口舒张期呈“云柱”状改变,其机理同样是由于血流缓慢通过二尖瓣口和红细胞缗钱样叠加有关。THI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其较基波显像有更强的心肌、心内膜显示作用,容易发现左房血栓和有无血栓形成倾向,可用于心腔内异常病理生理状况的分析,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患者隐性阵发性房颤(CPAF)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将随访期间是否监测到阵发性房颤发生的92例ESUS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预测ESUS患者发生CPA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3例(25%)患者在随访中监测到阵发性房颤(PAF)的发生。较无PAF的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到的自发回声显影(SEC)和左心耳血流速减低(LAAF)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的左房增大的征象在PAF患者中更常见。通过ROC曲线预测CPAF的LAAF最佳截断点为49.5 cm/s,左房前后径(LAAPD)为42 mm。SEC和/或LAAF与LAAPD联合预测CPAF的特异性提高到95%,而单独LAAPD则为70%。结论 TEE联合TTE有助于预测ESUS患者中CPAF风险增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血栓形成机制的临床研究:附242例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奇  吴竞生 《新医学》1999,30(8):451-452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机制,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述检查风心病患者242例,确定心腔内云雾状回声,血栓形成,左心房增大情况。同时检测20例云雾状回声患者、20例血栓形成患者和20名正常人的血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血小板激活记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重度肺动脉高压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因不明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和TEE检查.结果 4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TEE诊断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1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9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在降主动脉短轴切面检出动脉导管未闭7例;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远段附壁血栓形成4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余26例原因不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比较,TTE测量指标和主要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EE技术在不明原因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风心病MS病人左房内有无血栓对临床进行除颤、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交界分离术及瓣膜置换术等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TTE在对左房血栓的诊断因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低而受到限制。TEE为探测左房内血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TEE对左房血栓的诊断,特别是对左心耳的诊断明显优于TTE。(2)有血栓组左房前后径大于无血栓组。(3)有血栓组的房颤发生率及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心房存在血栓条件下的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PB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左心房及心耳部存在血栓的患者在TEE监视引导下,行PBMV术,引导导丝和导管避开左心耳及附近左心房壁的血栓,即刻评定球囊扩张的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左心房及心耳部存在机化性血栓、直径≤1.0 cm的左心耳孤立性低回声附壁血栓、直径≤0.5cm的活动性血栓,行PBMV术未出现栓塞并发症;Lutembacher综合征先行PBMV术,后用Amplatzer伞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获得成功.结论TEE为PBMV术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在左心房存在血栓条件下,使PBMV术由禁忌证变成相对适应证,缩短了病程,提高了介入性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精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的临床价值。方法继发孔型ASD患者42例,均行TEE引导下ASD封堵术,并于术前、术后24h及出院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比较术前TEE及TTE测量的ASD最大径及残缘长度;Pearson相关分析TEE及TTE测量的术前ASD最大径与术中使用封堵器直径的相关性;TEE术后即刻、TTE术后24h及出院前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42例均封堵成功,封堵器直径为(21.54±6.82)mm;TEE测量的术前ASD最大径[(18.56±5.27)mm]、上缘长度[(11.69±3.84)mm]大于TTE[(16.27±4.93)、(10.14±2.76)mm],下缘长度[(10.43±3.72)mm]小于TTE[(12.28±4.04)mm](P0.05),前下缘长度[(12.14±3.77)mm]、后上缘长度[(11.57±3.43)mm]、前缘长度[(4.64±1.24)mm]、后缘长度[(7.34±2.54)mm]与TTE[(12.37±3.86)、(11.68±3.85)、(4.57±1.39)、(7.48±2.36)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EE、TTE测量ASD最大径与术中使用封堵器直径均呈高度正相关(r=0.954,P0.001;r=0.912,P0.001);术后即刻TEE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塑形良好,房室瓣运动正常,心房水平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及出院前复查TTE患者情况良好。结论继发孔型ASD患者采用TEE引导下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