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真实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两组患者提供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家庭心理疏导治疗干预。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两组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7天、14天、30天进行评定。基于患者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设置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例、12例、9例,总有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应用于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拒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青少年拒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因拒学行为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舍曲林50~75 mg),研究组(50例)加用家庭治疗联合认知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认知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严重程度印象量表(CGI-S)、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返校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SAS、CGI-S、CBCL(父)、CBCL(母)、家庭氛围、系统逻辑、疾病观念及个性化评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6.99,14.42,8.44,7.27,16.94,9.28,6.53,19.64,P值均<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2.96,8.90,5.60,4.37,6.72,3.18,2.19,3.34,P值均<0.05).2组间比较,治疗前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返校率为92%,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P<0.05).结论 家庭治疗可有效降低拒学行为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改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促进返校,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青少年焦虑性抑郁障碍(ADD)的影响,为青少年ADD的临床心理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首发入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2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分为焦虑性抑郁障碍组(ADD组)和非焦虑性抑郁障碍组(nADD组),每组各60例。分别运用HAMD17、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测量抑郁水平、童年期创伤和知觉压力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DD组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模式。结果 1)ADD组与nADD组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受教育年限及抑郁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D组HAMD17总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虐待、童年期创伤总分、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高于nA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11.374、5.333、4.080、7.796、8.829、11.854、13.276,P<0.01);3)ADD组HAMD17总分与童年期创伤总分、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415~0.590,P<0.01);ADD组童年期创伤总分与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306~0.390,P<0.01);4)ADD组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有直接路径影响效应(β=0.81,P<0.001),童年期创伤通过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有间接路径影响效应(β=0.567,P<0.001)。结论 焦虑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在童年期创伤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80例展开分析,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少年患者中利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敦煌地区青少年癫痫患者负面情绪与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甘肃省敦煌市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所有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因素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经比较发现,年龄≤15岁、父母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家庭经济可维持治疗、家庭结构完整的青少年癫痫患者HAMD及HAMA评分较低(P0.05),而家族病史或性别差异的少年癫痫患者HAMD及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因素,与青少年癫痫患者HAMD、HAMA评分显著相关(P0.05)。经过筛选得到84例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且依从性较好的病例,其中通过苯巴比妥单药治疗29例,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27例,奥卡西平单药治疗1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据统计,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高于其他3种单纯西药治疗(P0.05),但是苯巴比妥与奥卡西平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乙拉西坦和中西医联合治疗患者生存质量高于苯巴比妥与奥卡西平(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癫痫患者要注重心理疏导,并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患者具体基础情况,针对性的给予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同时需要提高对癫痫患者的社会支持,减少癫痫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情绪,有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11-1412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0例青少年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心理治疗,研究组给予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一周、治疗第二周、治疗第四周和治疗第八周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第一周,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治疗时期的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疗法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焦虑情绪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学龄期ADHD共患焦虑情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儿童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30例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箱庭疗法。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睡眠习惯问卷(CSH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PSQ问卷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分,CSHQ、SAS及SCARED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PSQ问卷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分别为1.0(1.0,1.3)分、0.3(0.2,0.3)分、1.0(0.9,1.3)分、0.3(0.3,0.5)分、1.1(0.8,1.2)分,SNAP-IV量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子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120例社交焦虑患者(年龄14~3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治疗加集体心理治疗)60例,药物组(药物治疗)60例,观察12周,应用症状自评(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动思维问卷(ATO)、交往焦虑量表(IAS)以及抑郁问卷(BDI)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试验组8周后各量表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5),12周更加明显(p<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敏感度、交往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等症状,不但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青少年偏头痛患者述情障碍的特点,探讨述情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0名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TAS-20)、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估。结果 1)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述情障碍检出率为47.3%,述情障碍总分为(49.33±17.02)分。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8.1%、47.3%。2)述情障碍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得分(t=1.350、4.064)低于非述情障碍组,父母过分干涉(t=1.069、2.621)、拒绝否认(t=3.611、2.020)、过度保护因子得分(t=3.578、2.621)高于非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述情障碍组青少年对疼痛、焦虑、抑郁情绪的感知得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0、3.801、5.318,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校校医院心理门诊收治的56例青少年焦虑抑郁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所产生的效果。结果 采用心理联合药物治疗后,青少年学生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同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症状控制有较好效果,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取团体认知治疗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以及冲动性方面的差异变化,探索团体治疗网络成瘾的效果.方法 将招募的贵阳某高校33名网络成瘾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7名),在干预前后进行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的测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为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乡镇选取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685名,对照组821名,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同伴教育。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和青春期知信行问卷对干预前后的基本信息和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分别由(10.00±6.39)(39.19±5.79)(28.69±4.24)(77.89±12.66)分上升至(15.65±5.87)(42.06±5.95)(29.95±4.05)(87.66±1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11.16,-7.22,-21.46,P值均 < 0.01)。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的增长值分别为(5.64±5.61)(2.87±6.72)(1.26±4.55)(9.77±11.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2±5.15)(2.08±5.84)(0.86±4.24)(7.36±10.70)分,除行为得分增长值外,其余得分增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2.40,-1.73,-4.09,P值均 < 0.05)。  结论  同伴教育对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水平的提高、正向态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效果,对青春期行为的改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苏州市青少年疲劳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改善青少年疲劳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市4市6区共20所学校抽取1610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及疲劳量表(FS-14)调查.结果 青少年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及疲劳总分分别为(3.90±2.24)(2.26±1.7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情境体育游戏对4~5岁幼儿粗大动作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在北京某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71名4~5岁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6名(进行8周情境体育游戏干预)和对照组35名(常规学习生活)。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3)和“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量表”作为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测查工具,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总分(42.63±7.62,43.00±9.16)和社会性发展总分(211.88±6.68,212.71±9.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8,-0.37,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粗大动作总分(67.80±9.80,45.68±9.47)和社会性发展总分(228.30±6.37,214.71±8.65)较干预前均提高(t值分别为25.82,3.22;15.90,2.13,P值均<0.05),且实验组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6,7.54,P值均<0.05)。  方法  8周情境体育游戏可促进4~5岁幼儿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建议促进幼儿发展的干预手段应考虑多个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情况,探讨医务人员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焦虑状况、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情况。  结果  被访医务人员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t=14.370,P<0.001);焦虑水平在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焦虑状态的医务人员三种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焦虑同客观支持(r=-0.098,P=0.051)、主观支持(r=-0.189,P<0.00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r=-0.164,P=0.001)、朋友支持(r=-0.356,P<0.001)、家庭支持(r=-0.330,P<0.001)、其他支持(r=-0.238,P<0.001)、积极应对(r=-0.282,P<0.001)呈负相关关系,同消极应对(r=0.385,P<0.001)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度,逐步提升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打造更高质量的医务人员团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公立医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与父母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以深圳市龙华区2016-2017年小班儿童及父母为调查对象,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父母D型人格、家庭环境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应用中介分析评价家庭环境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多动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父母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母亲:β=0.687;父亲:β=0.694)、儿童的多动行为水平(母亲:β=0.164;父亲:β=0.130)呈正关联,而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母亲:β=-0.654;父亲:β=-0.665)、知识性(母亲:β=-0.537;父亲:β=-0.394)、组织性(母亲:β=-0.589;父亲:β=-0.459)呈负关联。儿童多动行为水平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β=-0.010)、知识性(β=-0.033)、组织性(β=-0.022)与呈负关联,而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β=0.034)呈正关联。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在父母D型人格与儿童多动行为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百分比介于4.88%~20.00%。结论  父母D型人格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发生的风险,其中部分是通过营造不同家庭环境对儿童多动行为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代际差异视角探讨1999—2019年青春期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改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助力。  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于1999、2009和2019年在同一地区且同一初、高中对2 5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的9个因子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72.52,P值均 < 0.01),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随年份变化均值递减(F1:46.72±9.41,45.87±11.33,43.61±11.27;M1:51.56±9.38,51.03±11.59,46.23±12.27;F3:19.03±4.00,18.29±4.32,17.95±4.51),其他教养方式得分均为2019年高于2009和1999年(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性别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除女生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外)存在年份差异,性别总体变化趋势与总人群趋势相同。在初高中学生中,父母教养方式在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47.27,P值均 < 0.05),无论初中还是高中,F1和F3因子变化趋势与总体的递减趋势相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2个维度,但不同年份的因子载荷不同。  结论  不同年代青春期学生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体验及父亲过分干涉行为在减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学段差异。应注重需求的多样化与群体差异化,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切实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家庭体育环境特征对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为今后中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家庭层面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 — 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清华附中、上海市闵行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陕西省秦汉中学4所学校抽取31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一周不同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定量测试。  结果  青少年静坐行为(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间分别为(5016.33 ± 1872.00)、(338.03 ± 215.60)和(1585.24 ± 896.22)分/周;青少年家庭体育物理环境中的活动器材可用性和活动器材易用性得分分别为(12.62 ± 3.65)和(7.83 ± 3.52)分,家庭体育社会环境中的父亲模范作用、母亲模范作用、父亲鼓励支持策略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得分分别为(15.69 ± 5.28)、(16.74 ± 4.11)、(22.29 ± 6.62)和(8.64 ± 3.17)分;不同性别青少年比较,男生除SB低于女生外,LPA、MVPA及活动器材易用性、父亲模范作用、母亲模范作用、父亲鼓励支持策略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 < 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动器材可用性、母亲模范作用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是青少年SB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父亲模范作用、母亲模范作用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是男生SB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父亲鼓励支持策略是女生SB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是青少年LPA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是男生LPA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父亲鼓励支持策略是女生LPA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母亲鼓励支持策略是青少年MVPA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器材可用性和母亲模范作用是男生MVPA的主要影响因素,父亲鼓励支持策略是女生MVPA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家庭体育物理环境和家庭体育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未来在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领域应更加关注家庭体育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心理渴求、成瘾程度及共患抑郁、焦虑程度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路径.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1 678名大一和大二学生,将其中148名智能手机成瘾者随机分为3组(运动组49名、团体心理辅导组50名、运动+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