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至10月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转剖宫产术的病例179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的原因。结果活跃期停滞占39.1%,持续性枕后(横)位占34.08%,胎儿窘迫占10.61%,其他占16.21%。结论及时的胎心及宫缩监测,一对一的导乐分娩,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宫缩强度,尤其是分娩镇痛初期,有效缩宫素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分娩镇痛成功、降低剖宫产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待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阴道分娩产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待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阴道分娩产程。 相似文献
4.
邹学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3,4(5):51-52
目的 :比较不同椎间隙椎管内联合麻醉 (CSEA)剖宫产术后行硬膜外恒速泵镇痛的效果。方法 :80例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I组 4 0例 ,于L3~ 4 椎间隙行CSEA ;II组 4 0例 ,于L2~ 3间隙行CSEA ,均于脊麻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吗啡和布比卡因 ,接恒速泵连续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 ,BCS和Bromag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均 <30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CS比较Ⅱ组患者明显舒适 (P <0 .0 5 ) ;两组术后Bromage评分均为 0级。术后恶心 ,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EA剖宫产术后在原穿刺间隙置管行硬膜外恒速泵镇痛效果满意 ,选择L2~ 3间隙穿刺比L3~ 4 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科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组(观察组)与非分娩镇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和第3产程时间以及产程活跃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疼痛分级方面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1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2,3产程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缓解分娩时的疼痛,可以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181例产妇用于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镇痛分娩组),与同期条件相当、采取自然分娩的206例产妇(自然分娩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结果、产程总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基本达到了无痛和轻度疼痛,镇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为分娩镇痛产程的观察和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分娩镇痛产妇230例和非分娩镇痛的产妇210例,比较两组产妇生产过程的疼痛度、配合度、满意度。分析两组的官缩特点,比较两组之间产程时间上的区别。结果:分娩镇痛组在生产过程的舒适度、配合度、满意度等方面远远高于非分娩镇痛组(P〈O.05)。镇痛组宫缩各项指标与未镇痛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胎儿以非枕前位入盆的产妇,分娩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非分娩镇痛组(P〈0.05);当产妇出口横径〈胎儿双顶径时,分娩镇痛组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非分娩镇痛组(P〈O.05)。结论:分娩镇痛延长了以非枕前位人盆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出口横径〈胎儿双顶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所有产妇的产程时间,所以分娩镇痛的产程需要仔细观察,区别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43例产妇应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及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并与22例氧气吸入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对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210例,对照组自愿选择通过拉美兹呼吸法、按摩等方式减轻分娩疼痛;观察组自愿选择在宫口开大2 cm时采取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程中胎心率变异振幅比对照组小(P<0.01);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胎方位枕前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60 min时吸吮反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P<0.05),而出生120 min时两组吸吮反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分娩减轻了产妇疼痛程度,使胎儿供氧增多,胎心平稳。但镇痛分娩影响了胎方位的旋转,使胎儿受挤压时间较长,影响了新生儿吸吮反射评分,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延长,吸吮反射评分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4年2~8月共计96例剖腹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8例。口服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后给予羟考酮片+曲马多片。硬膜外镇痛组手术结束后予镇痛药物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结果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h和48h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5±1.3、4.3±0.5、1.8±0.2和8.8±2.9、5.7±1.2、2.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h和48h VAS杜冷丁使用剂量分别为58.6±13.2、64.6±19.2、70.4±24.3和97.5±24.3、123.8±25.6、140.3±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镇痛组术后发生头痛1例,恶心1例,呕吐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48),硬膜外镇痛组术后发生头痛2例,恶心3例,呕吐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口服羟考酮+曲马多联合镇痛较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分娩中实施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未接受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接受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75%,剖宫产率为8%,优于对照组60%和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能够提升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缩短产程时间,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顾我院2008年1月以来采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一次穿刺完成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操作病例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结果发现SA具有临床效果明显、作用较完善、麻痹用量少的特点,而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14.
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及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将 4 5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根据硬膜外局麻药液中所含芬太尼剂量不同 ,随机分为A、B、C三组 :即分别在 0 .75 %布比卡因 1 5ml中加入①生理盐水 2ml;②芬太尼 5 0 μg和生理盐水 1ml;③芬太尼 1 0 0 μg ,使 1 7ml局麻药液中B、C组分别含芬太尼 2 .94和 5 .8μg/ml。观察三组麻醉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 :B组、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C组感觉阻滞平面升高 ,术后镇痛时间则明显延长 (P <0 .0 5 )。C组与B组之间 ,上述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三组间副作用发生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无明显区别。结论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能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 ,其剂量以 5 .88μg/ml最佳而又不增强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技术用于剖宫产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60例剖宫产病人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EA泵),镇痛液配方为0.15%布吡因、0.01%吗啡、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2ml/h,自控0.5ml/次。结果:用药48~72小时,镇痛效果满意,便于早期母乳喂养。结论:PCEA技术用于剖宫产病人术后镇痛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的,可靠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辅以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250例待产的初产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5例。对照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程、住院时间、产后2h出血量、分娩结局、产后盆底功能、分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酸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产程耗时、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及会阴侧切率、中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VRP、VSP、Ⅰ类纤维强度、Ⅱ类纤维强度及腰酸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硬膜外自控镇痛+自由体位分娩可缓解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缩短初产妇产程,缓解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改良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剖腹产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改良并探讨其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4 0例剖腹产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传统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对照组 ,n=2 0 )和改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 (试验组 ,n=2 0 )两组。L2~ 3间隙正中穿刺 ,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向上置管 ,改平卧位后常规给药。试验组穿刺成功后注入麻醉药 6~ 8ml,然后将针头斜口旋向头端 ,向头端置管 ,改平卧位 ,酌情追加诱导量。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15 min、胎儿取出时及手术结束时的 MAP、HR、Sp O2 的变化情况 ,胎儿取出后的阿氏评分以及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和尿量。结果 :试验组麻醉平面下界明显宽于对照组 ,术中辅助药应用比对照组明显少 (P<0 . 0 1) ,两组患者循环系统变化、胎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剖腹产术操作简便、循环动力学稳定 ,对胎儿评分无不良影响 ,而麻醉效果比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更好。 相似文献
18.
Yuan Shi Beibei Dong Qingyun Dong Zhili Zhao Yonghao Yu 《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2021,36(1):30-35
Purpo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administra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Design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MethodsA total of 75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grade I-II) were randomized to preparation with a carbohydrate drink (CHO group), flavored water (placebo group), or to the fasting group. The CHO and placebo groups were double-blinded and given 300 mL of the drink 2 hours before surgery. Visual analog scores of the patient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irst, hunger, and anxiety level, and the gastric antral cross-sectional areas were recorded by ultrasonography during the operative period. Insulin resistance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levels assessed before administration and after surgery.FindingsThe CHO and placebo groups did not show an increase in gastric fluid volumes in terms of gastric antral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here were no adverse events.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t preoperative baselin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waiting period, preparation with CHO reduced not only thirst and anxiety more efficiently than water (placebo) but also hunger (P < .05), whereas water did not.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insulin resistance between groups before intake of the drink.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levels, insulin resistance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l groups (P < .05); however, the in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asting and placebo groups than in the CHO group (P < .05).Conclusions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CHO decreases postoperativ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enhances pregnant women's comfort, leading to a reduced sense of thirst, hunger, and anxiety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for Cesarean s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PCEA)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根据患者要求剖宫产术后予PCEA50例,观察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与剖宫产术后未予PCEA及自然分娩的各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CEA组及自然分娩组与术后非镇痛组,开始泌乳时间、乳胀出现时间、24h母乳喂养次数、新生儿体重下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10g/L氯普鲁卡因与1.25g/L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拟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A组)和罗哌卡因(B组)两组(n=34),在宫口开至2~3cm时A组给予镇痛液配方为10g/L氯普鲁卡因+0.003g/L芬太尼;B组给予1.25g/L罗哌卡因+0.003g/L芬太尼的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至第二产程开始时停止。观察并记录镇痛前、给予硬膜外负荷量后5min、30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以及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A组的疼痛评分较B组在给负荷量后5min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无缡计学意义(P〉0.05)。【结果】10g/L氯普鲁卡因分娩镇痛较1.25g/L罗哌卡因起效快,两者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