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奕奇 《胰腺病学》2002,2(2):94-94
急性胰腺炎并发的感染通常可加重胰腺损伤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即被称为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的“二次打击”效应。此报告分析了肠道内相关因素对急性胰腺炎感染形成的作用,指出肠道内细菌的易位(BT)和过度生长造成的肠道外继发感染是触发MODS的主要原因,并初步探讨了防治细菌易位的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常于胰腺急性或慢性炎症后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继发性糖尿病,其中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是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损伤散布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起机体血糖升高。PPDM-A血糖控制差,使用胰岛素较早,胰腺导管腺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识别危险因素对早期有效预防PPDM-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应激性高血糖,慢性持续低度炎症,脂质代谢障碍,胰腺细胞坏死和损伤被认为是PPDM-A的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常于胰腺急性或慢性炎症后发生, 这是一种典型的继发性糖尿病, 其中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是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局部炎症反应, 严重损伤散布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 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 最终引起机体血糖升高。PPDM-A血糖控制差, 使用胰岛素较早, 胰腺导管腺癌发病率高, 病死率高。识别危险因素对早期有效预防PPDM-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应激性高血糖, 慢性持续低度炎症, 脂质代谢障碍, 胰腺细胞坏死和损伤被认为是PPDM-A的危险因素, 因此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VC感染率和病原菌类别,并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生CVC相关感染患者共计23例,细菌检出15株,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6株,真菌检出11株。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 而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源性糖尿病(PPDM-C)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本文对PPDM-C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深入地认识慢性胰腺炎与胰源性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胰腺是内、外分泌功能整合的器官,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是体内惟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保持体内血糖的稳态起重要作用,因此,胰腺疾病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但其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一直未得到重视。目前更多的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与新发糖尿病相关,监测急性胰腺炎后患者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表现可轻可重 ,通常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胰腺坏死的主要结果。当坏死出现感染时 ,急性胰腺炎病死率明显升高。判断胰腺是否坏死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即可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近几年 ,由于有手术或非手术介入治疗标准 ,对其治疗已从早期的外科手术切除发展为积极的内科治疗。先进的影像手段和积极的内科预防感染已经能够迅速对疾病并发症作出诊断并改善其预后。1 诊断  急性胰腺炎通常发病迅速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吐、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多及血清胰酶升高。引起发病的原因通常有胆总管结石、饮酒过度、自发性胰腺…  相似文献   

8.
文献报道,多种人体寄生虫能移行进入胆胰管,引起胆胰管上皮病变,影响或阻塞胆胰液流出,致急性或慢性炎症.寄生虫性胰腺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多见,在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寄生虫流行地区则有较高的发病率.蛔虫或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胰腺疾病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而肝片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肝包虫等引起的胰腺疾病则分别表现为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胰腺囊肿.上述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54例SAP患者,分析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8. 94%,其中14例死亡,死亡率为16. 28%。累计感染部位127个部位,主要部位包括腹腔感染41例次(32. 28%)、肺部感染34例次(26. 77%)、胰腺或胰周感染21例次(16. 54%)。检出时间7~34 d,平均(15. 7±4. 2) d。共分离出121株真菌菌株,念珠菌107株,毛霉菌14株,前者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真菌感染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持续高血糖、肠麻痹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抗生素使用种类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麻痹时间≥7 d、多器官功能衰竭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4 d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 0. 05)。结论 SAP继发真菌感染好发于腹腔,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肠麻痹时间过长、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相关性胰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耀星  贾林 《胰腺病学》2006,6(2):116-118,122
文献报道,多种人体寄生虫能移行进入胆胰管,引起胆胰管上皮病变,影响或阻塞胆胰液流出,致急性或慢性炎症。寄生虫性胰腺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多见,在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寄生虫流行地区则有较高的发病率。蛔虫或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胰腺疾病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而肝片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肝包虫等引起的胰腺疾病则分别表现为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胰腺囊肿。上述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凝血-抗凝血系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袁耀宗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2):853-854
1994年,小川等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多器官功能失调(MODS)发病的“二次攻击学说”,即将急性胰腺炎初期的胰酶激活和胰腺自身消化作为第一次攻击,而将损伤继发的免疫异常和血液循环障碍作为第二次攻击。因此有学者认为“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微循环障碍”是SAP发病和病情演变机制中的两个中心环节。而在SAP疾病中,相关研究认为存在血液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的失调,而直接的抗凝血系统的治疗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31例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寅 《胰腺病学》2005,5(4):236-23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在胰腺炎基础上并发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或器官衰竭。SAP死亡的患者中,多达80%伴有感染。一直以来抗生素在SAP患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病程、预后、费效关系、继发真菌感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就31例SAP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抗生素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EST在复发性胰腺炎诊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0余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胰腺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成为治疗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使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取内镜治疗已作为首选 ,对于复发性胰腺炎特别是特发性胰腺炎采用内镜诊断 ,不仅可以明确其病因 ,并可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使复发性胰腺炎获得完全治愈有了新的突破。1 复发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因诱发其发病的因素较多 ,在国内胆源因素最为常见 ,其次为酒精因素 ,但约有 10 %的急性胰腺炎其原因未明 ,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凝血功能指标、HSP和HMGB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2周是否继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124例),同期选择1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HMGB1、HSP27和HSP70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68例并发胰腺感染患者共分离84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0株,59. 52%)。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呋辛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D群链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T、APTT、FIB、D-D、HMGB1、HSP27及HSP70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感染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 0. 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AUC 0. 700)。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凝血功能指标、HSP和HMGB1在并发胰腺感染患者中水平显著上升,并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在胰腺炎基础上并发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或器官衰竭.SAP死亡的患者中,多达80%伴有感染.一直以来抗生素在SAP患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病程、预后、费效关系、继发真菌感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就31例SAP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抗生素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疾病负担。目前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相关研究较少, 且临床医师认识不足。现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23例AP患者早期CT影像学表现,探讨急性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程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腺感染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发病5 d内出现SIRS并持续2 d或以上者97例(30%),12例(3.7%)在病程中、后期出现胰腺感染;病死14例(4.3%).有急性胰周积液者142例(44.0%).单个部位发生急性胰周积液者76例,其中31例发生SIRS,病死2例;多个部位急性胰周积液者66例,发生SIRS 62例,病死11例.急性胰周积液部位数量与早期SIRS发生及病死率显著相关(P<0.01).277例(85.8%)无胰腺坏死,均未继发胰腺感染,病死4例;46例(14.2%)有不同程度胰腺坏死.胰腺坏死面积≤30%32例,胰腺感染发生率12.5%,病死率15.6%;>30%~≤50%7例,感染发生率42.9%,病死率28.6%;>50%7例,感染发生率为71.4%,病死率42.9%,胰腺坏死的程度与胰腺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AP预后的影响不同.急性胰周积液与病程早期SIRS的发生及病死率相关;胰腺坏死与胰腺继发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有关,坏死面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胰腺感染,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ټ������ھ����ƽ�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胰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的开展应用 ,胰胆疾病的传统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治疗性ERCP对胰腺疾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并取得了较好疗效。其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 ,已成为胰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使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沿用已久的外科手术 ,成为胰腺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1 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1 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石症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重症急性胰…  相似文献   

19.
应大力提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XP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364-36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最常见的胰腺疾病,每年发病率可达0.5%~8.0%[1],其中20%~30%的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发病急,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病死率高达30%,非常凶险[2].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动力、高应激状态,约25%的患者在起病1周后可发生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而3周后约有75%的患者可发生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使病死率增加5~10倍.人们发现肠道常见致病菌是导致胰腺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因此肠道细菌移位是胰源性败血症的1个重要发病因素[3].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腺的病理改变(附尸检8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病变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1989-02~1997-03以沈阳军区总医院82例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病例和尸检资料为基础,分析胰腺病理改变。结果胰腺小动脉硬化12例,胰岛数目减少4例,胰腺炎性改变5例(包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各1例),间质小灶出血2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的胰腺病理变化与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并发疾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