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网络规模叠加法估计北京在校大学生中毒品使用人群规模,为探讨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高校开展大学生问卷调查,利用网络规模叠加法计算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规模、利用调查对象对待事件人群的不同态度对其进行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中毒品使用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和校正.结果 共调查2 005人,其中有效问卷1 776份,剔除1个已知人群和社交网络规模的异常值后,最终分析问卷1 761份.北京市大学生平均社交网络规模为97人.大学生毒品使用人群规模为3 447人,占在校大学生的0.42%.结论 采用网络规模叠加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大学生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是可信的,但需对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
掌握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现有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杭州、重庆、长沙、乌鲁木齐5座城市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定量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较于《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8)》(6·27工程)开展前均有明显提高;毒品预防技能2017年得分为(10.79± 1.50)高于2016年的(9.81±2.21)分.经常接受的教育方式由高到低依次为观看禁毒教育片(59.34%)、专题讲座(40.35%)、参观禁毒教育基地(34.07%)、专题班会活动(32.65%)、征文演讲比赛(22.76%)等,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对青少年毒品知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3).结论 学校作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的主阵地,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年规划”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应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的基础上对禁毒宣传教育方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对毒品的相关态度、影响因素以及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需求状况,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武汉市7所高校2 01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72.8%的大学生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74.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课程,59.8%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毒品相关知识,且网络是大学生最希望了解毒品知识的途径(55.2%).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及是否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是大学生对毒品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毒品预防教育可对大学生的毒品态度产生影响.应积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使用网络等更有吸引力、更加容易被接受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新型毒品的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尝试使用情况,为高校开展新型毒品防控教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对待新型毒品知识、态度以及滥用倾向”的问卷,对多阶段整群抽取的北京市11所大学9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于新型毒品的整体认知水平不理想,只有38.2%的大学生知道新型毒品对大脑的危害,50.8%的学生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37.1%的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新型毒品,仅有36.6%的学生希望获得与新型毒品相关的知识.不同学校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新型毒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8.572,9.631,6.678,P值均<0.05).大部分学生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是趋于正面的,不同学校层次、不同专业、不同些别大学生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358,0.605,0.617,P值均>0.05).有近20%的学生不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使人感到羞耻、自责,10.1%的学生不认同吸食新型毒品是自我毁灭.大学生新型毒品的尝试率为0.5%.结论 大学生新型毒品的知识、态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及态度的正面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5.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大二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肤浅,对待毒品的态度令人担忧,有34.76%的人拒绝了解毒品知识;7.93%的人对毒品抱有好奇心和冒险心,有机会想尝试毒品;8.32%的人认为摇头丸不是毒品.结论 在大学阶段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区预防毒品健康教育防止毒品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倡导社区预防毒品健康教育,减少或杜绝吸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方法:分析目前毒品现况,预防毒品的知晓程度,社区预防毒品健康教育情况,结合社区预防毒品的基础阐述开展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大家努力探讨社区预防毒品健康教育的模式,增强预防与控制吸毒的能力。结果:禁毒工作,从社区入手,是顺应形势的要求,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社区预防毒品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吸毒的重要措施,也是投资小、收益大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结论:发动社区内的个人、家庭、社群、宗教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及各种组织积极开展或参与预防毒品健康教育工作,能增强人群禁毒意识和形成拒毒行为,有利于推动全民禁毒,防止毒品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大一、大二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肤浅,对待毒品的态度令人担忧,有34.76%的人拒绝了解毒品知识;7.93%的人对毒品抱有好奇心和冒险心,有机会想尝试毒品;8.32%的人认为摇头丸不是毒品。结论在大学阶段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毒品知识及知识来源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毒品知识及毒品知识的来源,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教育模式。方法 在衡阳市五所高校随机抽取349名大学生,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毒品知识及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对有关毒品危害的问题,平均得分77分(总分100分),各问题正确回答率从34.48-94.56%不等,有78.51%的人知道吸毒能传播艾滋病(AIDS);有关毒品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74.21%)、报纸(73.93%)、书籍(66.76%)等大众媒介;3.72%的学生想尝试毒品,2.29%的学生敢吸毒、认为凭自己的意志可以控制不上瘾。结论 高校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不全面、不深刻,有必要把禁毒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中学生毒品认知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毒品认知状况,为中学禁毒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33所中学学生共1788名,使用问卷法调查毒品认知状况和禁毒教育情况。结果北京市中学生毒品的知晓率较高,而成瘾性知晓率稍低,两者差距10%左右。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辨识率较低,新型毒品的成瘾性知晓率也低于传统毒品。毒品知识来源方面,电视广播仍然最为重要,网络成为第2来源。结论对中学生的禁毒教育仍然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注意探索网络禁毒教育的适宜性。教育的内容中应加强新型毒品概念及特点等内容,适应禁毒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毒品知信行及毒品尝试情况的现状,为探讨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自拟调查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4、2006级71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获得问卷699份,有效率98.45%. [结果]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2.57%,男生和女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为3.28%和2.12%,无性别差异;对毒品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态度以同情和鄙视为主,并有59.1%的学生对吸毒者采取劝阻但并不报警的方法. [结论]大学生对毒品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一次尝试毒品的情况严重,高校迫切需要开展系统的毒品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的评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4—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6所高校抽取7 719名大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学校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模拟训练、开展健康教育等情况以及大学生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的评价情况与存在问题等调查。  结果  65.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高校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67.7%表示有应急预案,53.9%表示开展过模拟应急训练,64.7%表示开展过健康教育,大学生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评价得分为(24.15±4.59)分,其中对学校制定的有关疫情控制的措施政策评价得分最高,为(4.05±0.81)分;对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辅导等服务的评价最低,为(3.95±0.85)分。性别、年级、专业、户口类型、学校是否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学校是否有突发应急预案、学校是否开展过应急模拟训练、学校是否开展健康教育影响大学生对措施的评价(t/F值分别为5.04,43.83,79.92,-3.40,26.86,34.83,29.35,35.01,P值均 < 0.01)。  结论  大学生对高校总体的防控工作表现较认可,但认为应对措施还存在不足之处;高校应针对防控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识别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在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4所高校方便整群抽取1 338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交往焦虑量表(SIA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述情障碍分为情感表达良好组(33.3%)、情感辨别良好组(9.6%)和情感表达困难组(57.1%)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情感表达良好、情感辨别良好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92,-1.44,P值均 < 0.01)、社交焦虑(β值分别为-0.71,-2.04,P值均 < 0.01)呈负相关。  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呈现类别分布,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关联不同。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针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干预方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听力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及有关部门开展听力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11月对太原市4所高校1 306名学生进行听力损失筛查及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率为31.70%,4 000 Hz阳性者居多,占51.91%;听力保健相关问题总知晓率为58.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耳机日累计使用时间>4 h、耳机单次使用时间>1 h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3,1.14,P值均<0.01),听力保健认知佳、父母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高中或大专)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4,0.76,0.3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听力保健认知度偏低,高校和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听力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确定研究内容,2020年6—7月在兰州市选取5所高校的1 840名大学生,对其健身APP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健身APP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健身APP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健身方式,人数比例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5.00%上升到30.00%。悦动圈和Keep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健身APP,分别为438,412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以“健身打卡”为目的的人数最多,占82.72%;健身以中等强度为主,占63.38%。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主要因素有身体情况(R=0.99)、APP实用性(R=0.95)、数据记录(R=0.92)、心情(R=0.89)和体质量指数(R=0.77)。  结论  学校可以从借助健身APP开展体育教学、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优化APP功能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2006年和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及意向的变化情况,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led disease,STD)防控提供针对性生殖健康教育依据。  方法  分别在2006年和2016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6年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比例下降(χ2=81.150,P < 0.001),同性性行为比例上升(χ2=12.115,P < 0.001),初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减小(t=12.009,P < 0.001),安全性行为意向下降(χ2=10.375,P < 0.001)。两次调查中有性行为大学生的相关危险行为比例均高于无性行为大学生。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与性别、年龄、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on HIV/AIDS,UNGASS)指标、光顾娱乐场所和网络浏览色情信息相关(均有P < 0.05)。  结论  与2006年相比,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均发生较大变化,应随之改变大学生性病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干预内容及途径,强化其安全性行为意向,从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 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 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