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骨密度人群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人群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通路等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无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631条、3976条、6184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037条。这些差异基因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Hedgehog、TGF-beta、细胞周期等22条信号通路。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TGF-beta、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的差比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分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4例、非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基因表达谱,肾阳虚证组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非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8,355,76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6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基因有4条,表达下调基因有42条。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主要与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钙离子活性和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肾阴虚证miRNA的表达谱特征,及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中医辨证,分为3组:PMOP肾阴虚组3例,PMOP肾阳虚组3例,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人miRNA芯片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的表达水平。肾阴虚证组分别与其他两组比较,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pathway分析及靶基因预测。结果肾阴虚证组与对照组、肾阳虚证组两组比较,筛选出20条共同差异表达miRNA;实时定量PCR验证hsa-miR-411-5p、hsa-miR-143-3p、hsa-miR-95-3p表达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miRNA主要参与代谢通路、癌症通路、Rap1信号通路、粘着斑信号通路、PI3K-Akt、MAPK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c GMP-PKG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的调控;结合多个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最终筛选出9个靶基因(RC3H1、SOX11、FUT4、GABRA4、NUFIP2、ONECUT2、PHF20、PURB、ZNF148)。结论建立了PMOP肾阴虚证的miRNA基因表达谱,且这2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APK、Wnt等与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参与PMOP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6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对照组3例。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证组3个月后,用JAK/STAT信号通路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PRLR、JUN、JUNB、INSR,表达均下调;肾阴虚证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25条,上调11条,下调14条,其中JUN、JUNB疗后明显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免疫相关基因:PRL、PRLR、OSM、ISG15、IL4R;细胞生长增殖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F2、SOCS3;与STAT蛋白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和共同活化基因:JUN、JUNB、SMAD3、SMAD5、SMAD4、SP1、YY1;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基因:PIAS1、SOCS4;衔接蛋白基因:SRC、STAM。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机制可能与其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有关,这些基因的功能与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及成骨生长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中lncRNAs的表达特征及基因调控网络。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受试者,分为肾阴虚证组3例和肾阳虚证组3例,并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单 个核细胞lncRNAs的表达水平。肾阴虚证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筛选共同差异表达lncRNAs,并构建lncRNA调控网络;实 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334、LINC00189和LOC101929378的表达,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 和肾阳虚证组比较,筛选出 8 个共同差异表达 lncRNAs: LINC00334、LINC00189、L0C101929378、XLOC _013921、 ENSG00000237489. 2、ENSG00000225278. 2、AK125437 和 RNA95672;这些差异 lncRNAs 参与 Jak/STAT、MAPK、胰岛素通路和 钙离子代谢等12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NC00189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 虚证表达下调(FC =4. 71,P =0. 007) ;LINC00334(FC =6. 83,P =0. 005)和L0C1019293"78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表达上 调(FC = 4.51,P = 0.035 ),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 LINC00334、LINC00189、L0C101929378、XL0C_013921、 AK125437、ENSG00000237489. 2、ENSG00000225278. 2 和 RNA95672 等 8 条 lncRNAs 可能通过调控 Jak/STAT、MAPK、胰岛素通 路和钙离子代谢等信号通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POP)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POP肾阴虚证组与POP肾阳虚证组、POP无肾虚证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六味地黄丸治疗 POP肾阴虚证组3个月后,用基因芯片检测六味地黄丸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结果 ①基因芯片筛选POP肾阴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的差异表达基因:ASB1、CLCF1、PROK2、GPR27、C3orf35、GSTM5、MUC12,其中ASB1、CLCF1、 PROK2、GPR27和C3orf35表达下调,GSTM5和MUC12表达上调。②六味地黄丸治疗POP肾阴虚证组3个月后,基因芯片检测 ASB1、CLCF1的表达显著上调,CLCF1参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CBP显著下调、STAT4显著上调,而PROK2、GPR27、 C3orf35和GSTM5表达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六味地黄丸治疗POP肾阴虚证组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共有570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072个,下调基因2629个。结论 六味地黄丸上调POP肾阴虚证差异基因ASB1、CLCF1 的表达,其治疗POP肾阴虚证的机理可能与其上调CLCF1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下游CB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关联基因LTBP1及PCSK6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LTBP1及PCSK6基因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肾阳虚证组25例,32例健康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外周血LTBP1及PCSK6 mRNA的表达。结果肾阳虚证组LTBP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7.473,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阳虚证组PCSK6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GO分析参与到的生物途径有细胞外组织形成、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蛋白磷酸化、TGF-β的细胞外基质合成、BMP信号通路、细胞分泌等;通过Pathway分析参与到弹性纤维形成、细胞外基质组织、整合胰腺癌的通路、TGF-β信号通路、发育生物学、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等通路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LTBP1基因表达下调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谱系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正常人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谱系的差异,初步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谱系的特征,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信号转导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正常人外周静脉血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美国国立医学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信息学分析,运用Pathway Studio软件进行信号转导信息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涉及118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介导的22条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其中67条基因上调,51条基因下调,有12条基因共表达调控大于等于4套信号转导通路。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谱存在信号转导过程异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信号分子异常、信号途径发育不良等特征。这些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增殖、凋亡、黏附、迁移和生物学行为,以及血液循环、营养、发育、衰老、内分泌、免疫、能量代谢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UPLC-MS/MS法筛查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代谢物,探讨肾阳虚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肾阳虚家系中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12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 UPLC-MS/MS法检出代谢物,并进行差异分析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 分析得到157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γ-氨基丁酸、L-异亮氨酸、黄嘌呤、十二烷二酸等93个代谢物上调,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肌氨酸、苯乙酰甘氨酸等64个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脂酶D信号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代谢等。结论 筛选出的差异代谢标志物可进一步用于肾阳虚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研究中医肾阳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医证型与握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济南各社区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42例(骨质疏松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39例(非骨质疏松组).依照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前瞻性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阳虚衰证、气滞血瘀证4个证型,所有患者均检测组织ERK1/2 mRNA和ERK1/2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证型患者ERK1/2表达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型占比较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型、肾阳虚型,血瘀气滞型占比最低,男性多为肾阳虚型,女性多为肾阴虚型,气滞血型患者平均年龄髙于其他证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值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ERK1/2 mRNA、ERK1/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平均值与ERK1 mRNA、ERK2 mRNA、ERK1蛋白、ERK2 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1、0.306、0.318、0.270,P均<0.05)。结论 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者,肾阳虚者低于肾阴虚者,且表达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差异表达基因CLCF1、ASB1和PROK2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肾阴虚证组30例,27例健康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外周血CLCF1、ASB1和PROK2 mRNA的表达。结果肾阴虚组CLC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621,P=0.009);肾阴虚组ASB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肾阴虚组PROK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与CLCF1 mRNA表达下调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依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记录、观察患者一般疾病特征、骨密度值、受累脏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SLEDAI评分,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比较,获得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继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脾肾阳虚的狼疮性肾炎患者,OP组、非OP组各30例,OP组平均年龄42.1岁,平均病程113.8个月;非OP组平均年龄34.5岁,平均病程68.2个月。两组比较,OP组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肝脏受累较多,畏寒、骨痛、心包积液相对常见,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尿素氮、胱抑素C、血沉、CRP升高更明显,肾小球滤过率、25羟基维生素D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大、病程长、尿素氮升高。结论脾肾阳虚证的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多伴有肝脏、血液系统受累,临床上还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找出其相关性与规律性,并进行总结。 结果 对3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脾胃气虚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3.0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占22.00%,以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骨痿证、肝气郁结证、痰湿证、湿热证;在9种体质分类中阴虚质发病率排在第一位,其次为气虚质,以后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结论 提示9种中医体质中阴虚质与气虚质发病率较高, 辨证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2个证型是脾胃气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说明了体质类型与OP发病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骨形态蛋白-7(BMP-7)表达与Ⅲ型胶原(Cob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功能的关系,探讨BMP-7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BMP-7、Col—Ⅲ、α-SMA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管和间质BMP7、Col一Ⅲ、α-SMA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常规病理检查;入选患者于肾活检前24h内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BMP-7表达明显下降。BMP-7表达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并同Col-Ⅲ、α—SM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BMP-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BMP-7表达较肝肾阴虚型显著降低。肝。肾阴虚型BMP-7较肺肾气虚型显著降低。结论BMP7表达可以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问质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BMP-7表达随着肺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逐渐下降,这可能是患者出现不同中医证型表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