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右半肝切除术围术期输血安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9年本院肝脏外科肝细胞癌住院患者接受右半肝切除术的215名患者病历信息,根据围术期是否输注输异体红细胞分为输异体红细胞组(n=58)和未输异体红细胞组(n=157),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患者术后转归情况,筛选出此类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肝细胞癌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输注异体红细胞比例为26.98%(58/215);输注与未输注异体红细胞患者比较:术前血红蛋白(Hb)(g/L)为124.72±24.50 vs 131.35±19.08(P<0.01),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s)为12.55 (11.80,14.03)vs 12.60 (11.80,13.55):术前AFP(μg/L)≥400者为29.3%(17/58)vs 23.6%(37/157)、<400者为70.7%(41/58)vs 76.4%(120/157)(P<0.01),手术时间(h)为5.71±1.16 vs 5.07±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为后续实施精准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49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围术期术中和术后两个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情况和相关数据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两个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时期人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3.27 U)明显高于术中时期(2.91 U)。将患者术中、术后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构建多重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体外循环时间和年龄是术中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P<0.05);术中失血量、心包引流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BMI和切口愈合不良是术后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决策影响因素众多,根据分析相关有效因素,提前制定个体化用血方案,有助达到精准有效的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配合和对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于此类手术的各个环节的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并发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是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疾病需行肺叶切除者理想的手术方式,并通过围术期护理,使患者获得最佳手术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于该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及开胸组(行常规开胸手术)。结果共有155例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其中82例行胸腔镜手术,73例行开胸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P0.05),但创伤较小,具体表现为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术后镇痛天数较短(P0.05)、术后引流天数较短(P0.05)及住院天数较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类似(P0.05),但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结果类似(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类似,且该研究的生存率数据与其他学者报道的数据类似。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可取得与开胸手术类似的生存率,可选用为早期NSCLC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11月本院2例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和高血压1例。2例患者均于术后14d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有效的镇痛治疗是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得以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及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状况.方法:将64例肺癌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应激反应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切除肿块,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肿块清除效果,且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和降低疼痛,降低手术的风险;此外手术的微创性能较好的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加强围手术期血液输注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合理性和特点。结果 108名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异体血患者80名,异体血输血率74.00%;RBC、血浆、血小板输注率分别为74.00%、69.40%、12.04%;手术例均RBC、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10.30 U、953.70 mL、0.42 U;总自体输血率38.90%,例均自体采血量795.00 mL;10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异体RBC输注9例,不合理异体RBC输注率为8.33%;术中出血量>500 mL"RBC过量输注"25例,占比23.15%;"RBC过量输注"患者术前Hb、Hct及术后1dHb、Hct水平明显高于无"RBC过量输注"患者,2组结果比较,P<0.01。结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不合理RBC输注比例为8.33%;"RBC过量输注"率为23.15%,术前高Hb、Hct患者更易导致"RBC过量输注";外科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其中肺叶切除术为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但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完整性,常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各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还可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2]。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对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康复干预,探讨其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输血在常规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完成常规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常规开胸手术498例,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输异体血组(A组)(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患者244例;输自体血组(B组):(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254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中动脉血氧含量均无差异(P>0.05)。术中丢失的红细胞、术后胸腔引流量,A组大于B组(P<0.05)。结论:常规开胸手术存在不输异体血的可能性,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不影响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疾病复发状况。收集膀胱癌患者术前CT泌尿系成像实质期图像,经滤波处理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JMIM特征选择算法识别与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增强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以及3个模型构成的组合模型构建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基于10次10折交叉验证法对各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定。  结果  共22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癌患者入选本研究。随访1年时51例患者复发,177例患者未复发。经交叉验证,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增强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和组合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95% CI: 0.649~0.809)、0.710(95% CI: 0.627~0.793)、0.709(95% CI: 0.624~0.793)、0.732(95% CI: 0.651~0.812),准确度分别为76.8%(95% CI: 70.6%~82.0%)、73.7%(95% CI: 67.4%~79.2%)、61.8%(95% CI: 54.7%~67.7%)、75.0%(95% CI: 68.8%~80.4%),灵敏度分别为52.9%(95% CI: 38.6%~66.8%)、62.7%(95% CI: 48.1%~75.5%)、80.4%(95% CI: 64.3%~88.2%)、58.8%(95% CI: 44.2%~72.1%),特异度分别为83.6%(95% CI: 77.1%~88.6%)、76.8%(95% CI: 69.8%~82.7%)、56.5%(95% CI: 48.9%~63.9%)、79.7%(95% CI: 72.8%~85.2%)。  结论  有机结合基于CT图像构建的多个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坚持使用安全套情况与影响因素,为高校男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自述有异性临时性行为且告知安全套使用情况的男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情况、安全套使用效能等资料。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调查424名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年龄(20.08±1.34)岁,占有性行为男大学生的15.91%;其中发生异性临时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170名(40.09%)。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20~21岁较≤19岁组(aOR=2.52,95% CI:1.47~4.30),知晓“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aOR=2.46,95% CI:1.28~3.71),临时性伴为学校学生(aOR=2.08,95% CI:1.08~4.01),社会人员(aOR=3.32,95% CI:1.41~7.78)较学生+社会人,通过非网络寻找临时性伴较网络(aOR=2.18,95% CI:1.29~3.70),没有发生过酒后临时性行为较有(aOR=2.62,95% CI:1.56~4.40),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非常有信心较没有(aOR=1.99,95% CI:1.04~3.81),是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保护因素。  结论   男性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异性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不高、酒后性行为、网络寻找性伴及性伴复杂多样等高危性行为。 在艾滋病防治中,要注重宣教干预的多措并举,提高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围术期输血与术后近远期结局的关系。  方法  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关于输血和心脏术后结局关系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使用RevMan 5.3软件,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所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项回顾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 总样本量88 808例, 其中输血组42 991例, 未输血组45 817例。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各心脏术后结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OR=2.39, 95% CI:1.71~3.34, P < 0.000 01), 1年死亡率(OR=3.08, 95% CI:2.18~4.35, P < 0.000 01), 5年死亡率(OR=1.90, 95% CI:1.42~2.56, P < 0.0001), 缺血事件(OR=2.23, 95% CI:1.71~2.90, P < 0.000 01), 感染(OR=2.18, 95% CI:1.74~2.75, P < 0.000 01)。  结论  围术期输血与心脏手术后近远期死亡率和缺血事件、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云南省县级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前后肺结核漏报变化情况,为研判云南省肺结核疫情水平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结核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肺结核漏报统一调查方案,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2015年和2020年县级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肺结核漏报情况。漏报情况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肺结核患者是否漏报作为因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做多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2015年肺结核总体漏报率为25.10%,2020年肺结核总体漏报率为1.7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92.74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非定点治疗机构[校正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11.11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8.582~14.405]、病房(a OR=1.404,95%CI:1.111~1.774)、无病原学结果(a OR=2.212,95%CI:1.176~4.161)、结核性胸膜炎(a OR=9.3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听力保留技术。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06年5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经颅中窝入路管内型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听力测试、颅脑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是否符合听力保留原则。术前与术后,均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分级标准进行听力分级评定,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总结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听力保留情况。  结果  共2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管内型听神经瘤患者入选本研究。其术前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21例,Ⅲ级1例;77.3%(17/22, 95% CI: 58.3%~96.3%)术前有实用听力,86.4%(19/22, 95% CI: 70.8%~100%)有可用听力;符合听力保留原则17例,余5例保留残余听力。2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为52.9%(9/17, 95% CI: 26.5%~79.4%),可用听力保留率为73.7%(14/19, 95% CI: 51.9%~95.5%)。术前颅脑MRI检查存在/不存在“脑脊液帽”患者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60.0%(3/5, 95% CI: 23.1%~96.9%)、50.0%(6/12, 95% CI: 16.8%~83.2%),可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80.0%(4/5,95% CI: 24.5%~100%)、71.4%(10/14,95% CI: 44.4%~98.5%)。肿瘤来源于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患者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33.3% (2/6, 95% CI: 0~87.5%)、55.6%(5/9, 95% CI: 14.0%~96.1%),可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57.1%(4/7,95% CI: 7.7%~100%)、80.0%(8/10,95% CI: 49.8%~100%)。肿瘤与蜗神经粘连/无粘连患者术后实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41.7% (5/12, 95% CI: 8.9%~74.4%)、80.0% (4/5, 95% CI: 24.5%~100%),可用听力保留率分别为66.7%(8/12,95% CI: 35.4%~98.0%)、85.7%(6/7,95% CI: 50.8%~100%)。中位随访4.9年,22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HB分级I级21例,Ⅳ级1例。  结论  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完整切除术中保留听力,应考虑术前听力水平、影像学特征,以及把握合适的切除时机;术中需准确判断肿瘤来源、肿瘤与蜗神经粘连程度,掌握不同情况下手术操作技巧以保留蜗神经的解剖结构完整性及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琰  蒋丹捷  高华  史碧君  吴锋  吴逸平 《疾病监测》2021,36(11):1207-12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4~6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护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近视筛查,描述调查对象的近视患病现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088名学生的总近视率为61.5%。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住地(OR=0.547,95%CI:0.417~0.717)、年级(OR=2.188,95%CI:1.556~1.25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OR=0.498,95%CI:0.327~0.759)、每周文化类补习班时间(OR=1.358,95%CI:1.019~1.809)、读写时眼睛书本距离(OR=0.732,95%CI:0.549~0.976)、父母近视情况(OR=2.233,95%CI:1.706~2.922)与调查对象近视率差异存在关联。  结论  居住地、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时间、每周文化类补习班时间、读写时眼睛书本距离、父母近视是调查对象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 为降低目标人群的近视患病率,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两组尿液外泌体中IGF2表达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5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尿路上皮癌患者(71.4%比10.0%,P=0.000)。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为71.43%(95%CI:53.48%~84.76%)、特异度为90.00%(95%CI:78.83%~95.87%)、阳性似然比为7.14(95%CI:3.25~15.70)、阴性似然比为0.32(95%CI:0.19~0.54)。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呈高表达,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高于输血指南推荐阈值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随机抽样1000例, 筛选出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值≥ 70 g/L的非手术科室患者的资料, 对其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在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患者中所占比例、输血前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及体征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住院期间接受红细胞输注的非手术科室患者270例, 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63.7±11.5)g/L, 其中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 70 g/L者74例(27.4%), 包括血红蛋白≥ 70 g/L且 < 80 g/L者60例(22.2%), 血红蛋白≥ 80 g/L且 < 90 g/L者10例(3.7%)和血红蛋白≥ 90 g/L者4例(1.5%)。74例患者中, 59例(79.7%)在病程记录中描述了与输血相关的症状、体征及红细胞输注临床决策, 未描述的15例(20.3%)均为原发病较重、合并症多、可能伴有多系统受累和临床状况不稳定、对血红蛋白下降耐受较差的患者。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阈值基本符合国际输血指南和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所推荐范围。结合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高于指南推荐阈值患者的具体病情, 其输血具有临床合理性, 但在今后的临床记录中应对临床输血决策进一步给予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福建省成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10年内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 — 2020年福建省登记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计算2010年登记并成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0年复发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的18 367例成功治疗肺结核患者中,10年内复发219例,复发率为0.12/100人年。 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47.40个月。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风险比(HR)=1.87,95%置信区间(CI):1.31~2.68]、户籍地为本地(HR=1.60,95%CI:1.07~2.39)、就诊延误>14 d(HR=1.37,95%CI:1.03~1.82)、首诊单位为结核专科医院及其他医院(HR=3.06,95%CI:2.13~4.39;HR=1.66,95%CI:1.09~2.53)和复治(HR=1.76,95%CI:1.17~2.65)是成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福建省成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0年内复发率为0.12/100人年,男性、户籍地为本地、涂片阳性、就诊延误>14 d、首诊单位为结核专科医院或其他医院和复治的成功治疗肺结核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二分类模型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MF患者和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并按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患者的皮肤镜图像对6种经典网络结构利用迁移学习进行训练,以构建CNN二分类模型。同时,在测试集中随机挑选每例患者1幅图像,并结合皮损的临床图像,由13名皮肤科医师对疾病归类进行判读。比较CNN二分类模型与皮肤科医师对测试集病例早期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性能,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等表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48例早期MF患者(皮肤镜图像402幅)和96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皮肤镜图像557幅),其中训练集117例(皮肤镜图像772幅),测试集27例(皮肤镜图像187幅)。测试集中,皮肤科医师鉴别诊断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19%(95% CI: 59.68%~80.70%)和94.74%(95% CI: 91.77%~97.71%),Kappa值为0.677(95% CI: 0.566~0.789)。按图像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87(95% CI: 0.84~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2%(95% CI: 70.19%~79.85%)和82.02%(95% CI: 79.30%~84.87%),Kappa值为0.563(95% CI: 0.507~0.620);按病例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97(95% CI: 0.95~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95% CI: 78.55%~96.45%)和93.85%(95% CI: 88.93%~98.77%),Kappa值为0.920(95% CI: 0.884~0.954)。ROC曲线显示,按病例分类时网络结构为EfficientNet-B0的CNN二分类模型诊断早期MF的AUC为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100%,且13名皮肤科医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值对应点位于曲线右下方。  结论  基于皮肤镜图像智能分析的CNN二分类模型可实现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精确分类,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皮肤科医师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