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情绪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一个学院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学生,于2020年11月进行基线调查,2个月后开展随访调查。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调查大学生睡眠行为,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评价睡眠时型。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与焦虑症状。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睡眠时型和睡眠行为组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有日间嗜睡现象、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日间嗜睡和不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2.39,22.68;40.14,29.4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调查中日间嗜睡和失眠与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3.03,5.23)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3.74,4.24)均呈正性关联(P值均<0.05),而睡眠时型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调查结果与基线一致。  方法  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和失眠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应着力改善大学生健康睡眠行为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藏大学1 288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被试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5.32±2.94)分,20.5%(264名)睡眠质量差。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6.0%(592名)和24.4%(314名),20.4%(263名)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藏族、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抑郁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80,1.51,1.67,5.60),藏族、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2,1.91,10.22)(P值均 < 0.05)。  结论  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密切关系。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存在睡眠障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焦阳  刘洲  张晓丹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47-1051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睡眠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从北京、天津、武汉各选2所高校(体育类/非体育类各1所)共2 80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采集受试者睡眠状况及睡眠时间(SD)、久坐行为(SED)、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大学生各项指标之间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结果  疫情期间男生MVPA时间(0.5 h)高于女生(0 h)(Z=-4.21,P<0.01);≤18岁学生的SED时间(11.1 h)高于19~21岁及以上学生(9.3, 10.3 h)(F=7.90,P<0.05);居住在城市、城乡结合的学生SED(10.5, 9.5 h)高于农村学生(9.0 h)(F值分别为9.56,10.73,P值均<0.01);体育专业学生的LPA、MVPA时间(3.9,1.0 h)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3.0,0 h),SED及睡眠时间(8.3,9.8 h)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11.1,11.1 h)(Z值分别为-2.99,-4.73,-4.73,-2.42,P值均<0.01)。睡眠质量一般和睡眠障碍学生的LPA时间均低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SED时间均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F值分别为7.67,8.62,P值均<0.05)。控制性别、年龄、居住地、专业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时间不足易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OR=0.84,95%CI=0.71~0.99,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普遍存在久坐时间过长、体力活动不足等问题,睡眠质量也不容乐观,低强度体力活动不足可能会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的关联,为开展大学生进食障碍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本科院校共计2 712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进食态度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中,体力活动未达标组1 750名(64.5%),达标组962名(35.5%);有抑郁症状者488名(18.0%);进食障碍者452名(16.7%)。不同性别、自评学习压力、体力活动及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食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17,34.24,70.66,P值均 < 0.05)。调整人口学变量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均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9,2.58,P值均 < 0.01)。相同抑郁症状组别中,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进食障碍检出率越高。  结论  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有关。可通过积极改善抑郁症状、增加体育锻炼等途径干预进食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阶段学生提升睡眠健康的干预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16所小学的3 4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地区小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 < 10 h的比例有93.0%。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为66.8%,其中女生为67.1%,男生为66.6%,发生率最高的3项睡眠问题依次为白天嗜睡(80.9%)、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74.1%)以及睡眠焦虑(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1.51,95%CI=1.04~2.21)以及每天步行10 min以上(OR=1.27,95%CI=1.08~1.50)是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且与年级和体力活动相关。低年级的睡眠健康干预重点是睡眠质量,而高年级的重点是睡眠时间,适度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运动是促进学生睡眠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翟文海  张琼  闫俊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55-1060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和相关因素的变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CBM、WanFang、CNKI和CIP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大学生抑郁相关因素的文献,以文献调查时间在2020年1月前后判定疫情前后,研究工具限用抑郁自评量表或流调用抑郁量表,运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疫情前文献26篇,样本量共76 816人,疫情后文献18篇,样本量共102 653人。疫情后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疫情前(35.7%,30.9%),15个因素被纳入Meta分析,疫情前大三年级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27);疫情前后大四年级、性格内向、不吃早餐、身体不健康、家庭经济差、单亲家庭、熬夜、睡眠质量差均与大学生抑郁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44,1.35;1.68,2.01;3.33,3.03;2.21,4.99;1.80,1.89;2.33,1.92;1.53,3.08;2.23,2.97),高社会支持、体育锻炼均与其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7,0.55;0.78,0.60)(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性格内向、体育锻炼、身体不健康、睡眠质量差和熬夜对其影响高于疫情前。应针对性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睡眠、焦虑的关系,为改善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3—7月选取扬州市4个县区12所初中的11 436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力活动等级量表(PARS-3)以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采集受试者体力活动等级、睡眠得分以及焦虑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分析初中生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焦虑的关系。  结果  有34.30%的初中生为低体力活动水平;初中男生的体力活动得分(32.01±13.02)高于女生(24.73±12.30)(t=30.73,P < 0.01);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焦虑、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20,1 570.20,P值均 < 0.01);体力活动水平与性别(χ2=918.11)、父母运动支持(χ2=100.04)、睡眠质量(χ2=2 903.64)、焦虑(χ2=521.38)均相关(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B=-3.61,P < 0.05);中、高体力活动水平与焦虑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98,-0.91,P值均 < 0.05)。  结论  扬州市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不理想,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等问题,适当的体力活动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苏  王晓成  程景民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29-183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外卖点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食和预防肥胖带来的患病风险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内的山西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传媒学院5所高校的1 6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456名大学生有点外卖经历,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72.26,242.89,351.52,222.35,P值均 < 0.01)。大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2.3%,其中男生为19.2%,女生为6.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专业、常住地后,大学生每周外卖点餐频率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外卖点餐行为比较普遍,控制外卖点餐频率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郑州市4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中抽取6224名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 郑州高职院校大学生静态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91.23±56.25) (56.25±40.21) min/d,焦虑和睡眠得分为(37.41±7.72)(7.91±1.77)分.大学生体力活动合格率为22.27%,静态行为合格率为51.83%,焦虑检出率为9.22%,睡眠不良检出率为52.81%.女生静态行为合格、焦虑和睡眠不良的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7.16,5.93,39.34,P值均<0.05).体力活动合格男生的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不合格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11.25,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均合格者相比,两者均不合格学生发生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良的风险分别为2.45和1.89倍,调整后分别为2.24和1.49倍(P值均<0.01).结论 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长问题严重,是导致焦虑、睡眠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应从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和降低静态行为人手提高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睡眠时间现状及二者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2 605名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3.6%。男生超重肥胖和肥胖检出率(20.8%,6.0%)均高于女生(8.4%,2.1%)(χ2值分别为82.34,25.79,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均以好片区最高(15.8%,5.6%),其次分别为差片区(13.6%,10.3%)和中片区(3.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7,14.62,P值均<0.01)。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48±1.26)h/d,睡眠充足、不足及过量率分别为69.1%,17.6%,13.3%。男生平均睡眠时间[(7.61±1.46) h/d]高于女生[(7.41±1.11)h/d](t=4.00,P<0.01);睡眠不足率(15.6%)低于女生(18.8%),睡眠过量率(16....  相似文献   

12.
陈威宇  林夕  崔宁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351-1354
目的 了解长春市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水平,探讨影响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5名脱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流调用抑郁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脱发大学生中发生抑郁情绪者121名,检出率为44.0%。女生(OR=2.26,95%CI=1.22~4.20)、26~30岁(OR=2.43,95%CI=1.01~5.85)、自评睡眠质量很差(OR=13.63,95%CI=4.09~45.42)、自评人际关系受较大影响(OR=3.56,95%CI=1.57~8.06)、感知到重度压力(OR=3.73,95%CI=1.35~10.30)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每周锻炼1~2次或3~5次及>5次[OR值(95%CI)分别为0.17(0.05~0.61),0.14(0.04~0.52),0.03(0.01~0.14)],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脱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技术,研究不同睡眠质量的大学生群体在言语流畅性(VFT)任务下大脑氧合血红蛋白(Oxy-Hb)的激活水平差异,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神经机制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和2021年新生入学期间对华中科技大学9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经匹兹堡睡眠质量(PSQ...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 701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和匹兹堡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学生饮食模式和抑郁症状的横断面及纵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4—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选取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9—10月进行随访调查,共调查1 110名大学生。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中抑郁分量表调查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SQFFQ)调查大学生饮食行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饮食模式,使用三分位数法将各饮食模式因子得分划为T1、T2和T3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饮食模式与基线和随访调查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基线大学生轻度、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7.03%和14.23%。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饮食模式可分为含糖饮料、肉类、快餐和健康食物4种。在基线和随访调查中,含糖饮料、肉类和快餐3种饮食模式T3组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χ2值分别为21.51,32.25,22.21;23.54,13.91,19.98,P值均<0.05)。调整协变量后,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科女大学生异常子宫出血(AUB)现状及其出血模式构成,为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高校医学专业912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月进行月经史及相关因素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女大学生AUB检出率为39.9%,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5.2%。在AUB女大学生中,21.7%同时存在2种或3种月经异常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较差/差的女大学生检出周期紊乱型AUB(OR=2.05)和非周期紊乱型AUB(OR=2.00)的风险均增加;低体质量指数(BMI)(OR=1.66)、体重时增时减(OR=1.76)与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有关;经常失眠(OR=2.45)与非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均有关(P值均<0.05)。结论 女大学生AUB常见,且存在多种出血模式共存的现象,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AUB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睡眠质量可能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中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有针对性地改善高中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在中国4个区域(上海、青海、澳门、河南)招募各年级高中生4 793名, 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睡眠情况、精神状况、生活习惯等信息,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中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结果  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4.2%, 睡眠时间 < 7 h/d者占71.4%。单因素分析显示,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症状、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对高中生睡眠障碍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147.98, 1 228.35, 1 032.54, 371.05, 497.61, 475.39, P值均 < 0.01)。咖啡浓茶、饮酒、吸烟(包括二手烟)、电子产品使用、晚睡、睡前饮食、不良睡眠环境、父母患睡眠障碍与高中生睡眠障碍发生呈正相关, 规律运动与高中生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χ2值分别为160.28, 127.73, 108.02, 113.27, 470.91, 340.95, 72.02, 155.53, 116.30, 76.96, 28.75, 12.89, 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睡眠质量有待改善。学校及家长应注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 帮助高中生提升睡眠质量, 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