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全体在校7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习日/周末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与NSSI的关联.结果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总检出率为41.3%(320/775).男生、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和周末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NSSI检出率分别为45.1%,51.6%,54.3%,43.2%,均高于对应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9,16.33,22.26,7.67,P值均<0.05).周末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增加,OR值(95%CI)为1.74(1.09~2.78) (P=0.02);中、低水平健康素养[OR值(95%CI)分别为2.94(1.90~4.56)、1.71(1.17~2.51)]均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1),且中、低水平健康素养和周末视屏时间过长对NSSI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值(95%CI)分别为1.82(1.29~2.59)、3.11 (2.05~4.71)](P值均<0.01);低水平健康素养和学习日视屏时间过长对NSSI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值(95%CI)=1.97(1.26~3.09)].在视屏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越低,NSSI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NSSI有相关性,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防控当中,应综合考虑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对自伤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屏时间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为制定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1 09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视屏时间和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  结果  5.6%的小学生每天视屏时间>2 h,男生、农村学生、健康素养较低的学生、饮酒的学生每天视屏时间过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5,6.94,6.86,16.86,P值均<0.05),每周零花钱不同的学生视屏时间分布不同(P<0.01)。11.3%的小学生有过自我伤害行为,西部地区、男生、三年级、农村、监护人为其他成年亲属、健康素养较低、吸烟、饮酒、每天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31,11.49,23.91,22.12,15.11,55.16,19.03,25.16,19.3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相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较高(OR=2.62,95%CI=1.31~5.23)。  结论  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视屏时间有关,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减少视屏时间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10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年龄为(15. 38±1. 74)岁,其中男生576名,女生486名。采用自制问卷、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和评定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视屏时间及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三个维度)及其不同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 1%(277/1062)。相对初中生、自评家庭经济一般/良好和视屏时间正常,高中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和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 090、10. 510和4. 83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健康素养、视屏时间过长和低精神成长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正向关联(P<0. 05)。相同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下,视屏时间越长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视屏时间过长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51. 7%(30/58),OR=5. 741(95%CI 2. 999~10. 999)。结论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是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低健康素养且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小学生网课及视屏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屏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湛江市、中山市共5 266名6~12岁小学生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比较各年级学生网课和视屏行为现状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小学生学习日和周末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检出率分别为42.2%和55.2%;与非疫情的学期相比,娱乐型视屏时间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增长了40.31和33.07 min/d。各年级小学生平均单节网课时长为(26.07±9.62)min,单日网课时长为(110.41±51.98)min。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因素是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与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较高的儿童相比,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中等(学习日: OR=1.27,周末: OR=1.40)和较低(学习日: OR=1.86,周末: OR=1.84)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P值均 < 0.05);相较于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较高的儿童,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中等和较低儿童学习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61,1.32,P值均 < 0.05);父母娱乐型视屏时间≥2 h/d较 < 2 h/d易使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增加(学习日: OR=3.09,周末: OR=2.81,P值均 < 0.05);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 1 h/d(学习日: OR=1.31)相较于≥1 h/d,用电子设备学习时间1~2 h/d(学习日: OR=2.65,周末: OR=2.65)、≥2 h/d(学习日: OR=4.05,周末: OR=5.24)相较于 < 1 h/d也增加了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P值均 < 0.05)。  结论  疫情期间,广东省儿童视屏时间水平较高,需加强恢复学校教学秩序后儿童的行为监测以及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为改善青少年遭受欺凌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阳江市和重庆市抽取18 9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水平和遭受欺凌情况, 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遭受欺凌检出率的差异, 并分析健康素养与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结果  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9.1%。男生、初中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8.0%, 18.8%, 23.3%和33.6%, 分别高于女生、高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225.64, 148.07, 141.13, 143.49, P值均<0.01);男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 14.4%和20.1%, 分别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62.96, 112.82, 88.49,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除体力活动维度外, 总体及各维度健康素养得分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 且在健康素养各水平组中, 男生均比女生易遭受欺凌(P值均<0.05)。  方法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有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 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专业院校3个年级的1 428名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该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7.18%,具备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8.68%,65.48%,30.88%。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女生高于男生,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不同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48、46.525、19.327、30.779,均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女生健康素养高于男生(OR=1.521,95%CI:1.160~1.993,P=0.002);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以及其他专业;母亲文化程度高的的子女健康素养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子女。  结论  该校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医学院校应重点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县抽取8 449名初、高中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  重庆市中学生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67.96%(5 742名)、75.12%(6 347名)、50.24%(4 245名)和72.21%(6 101名)。12个因子素养中具备率较低的有健康决定能力、合理营养、沟通能力,具备率分别为41.52%(3 580名)、46.09%(3 894名)、62.18%(5 254名)。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地区(OR=1.20)、学段(OR=1.35)、与母亲关系(OR=1.52)、与老师关系(OR=2.20)、亲密朋友数量(OR=1.68)、健康教育课程(OR=1.52)是影响中学生总健康素养的因素(P值均<0.05)。  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重点提高互动性健康素养,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7 4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因素。  结果  被试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07.39±22.31)分,其中体力活动(16.81±5.28)分、人际关系(20.69±4.10)分、压力管理(21.64±5.53)分、精神成长(14.93±3.96)分、健康意识(15.61±4.96)分和营养(17.71±4.65)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非住校生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3.04,-7.72,-9.99,-3.85),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1.56,2.78)(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学校类型、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及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关系, 为制定青少年抑郁防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1个城区(5所中学)和1个郊区(3所中学)共2 140名学生进行MVPA、ST及抑郁症状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VPA时间、ST以及两者组合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89.72%的中学生MVPA时间未达标, 女生(95.52%)高于男生(84.38%); 67.38%的中学生ST未达标, 男生(69.75%)高于女生(64.81%);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01%, 女生(31.58%)高于男生(22.80%); MVPA、ST未达标率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均高于初中(χ2值分别为6.40, 121.71, 27.37, 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MVPA时间与ST对抑郁症状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每天ST>2 h单独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OR值分别为1.19(P=0.35)和1.93(P < 0.01);将MVPA时间与ST进行组合后发现,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且每天ST>2 h对抑郁症状的OR值最高(OR=2.03, P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MVPA时间严重不足, ST普遍过长, 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MVPA时间不足且ST过长的中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症状。应针对不同类型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身体活动和视屏行为健康宣教, 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状况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1 224名塔吉克族中学生进行睡眠、NSSI、一般人口学状况等方面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NSSI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7.92%。有18.71%的学生存在失眠问题,14.62%的学生在过去1周有过至少1次做噩梦。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状况、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方面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9.12,13.83,12.39,8.32,11.45,17.31,9.7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间≥9 h/d与NSSI存在负相关(OR=0.62);周末睡眠时间<5 h/d(OR=1.81)、5~<7 h/d(OR=1.45),失眠(OR=1.33)、做噩梦(OR=1.64~3.27)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5)。  方法  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失眠和做噩梦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的睡眠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中国东、中、西部5省(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1 0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情况。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49±1.87)分,生活在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女生、监护人为父母和祖辈共同监护、独生子女、不吸烟、每周零花钱较少的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t/F=9.81,3.10,11.12,2.65,3.50,4.47,2.64,P值均<0.05)。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率为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饮酒、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75,3.54,21.62,2.50,P值均<0.05)。结论 低健康素养可作为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预测因子,应采取措施控制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国6省份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饮酒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辽宁省沈阳市、河南省新乡市、安徽省蚌埠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初、高中学生共22 62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和饮酒行为。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曾经饮酒、最近饮酒、过量饮酒、出现醉酒症状报告率分别为60.0%(13 580名)、16.8%(3 799名)、5.9%(1 344名)和9.9%(2 250名)。调整性别、学段、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学习日住校、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曾经饮酒(OR=1.76,95%CI=1.62~1.91)、最近饮酒(OR=1.37,95%CI=1.23~1.52)、过量饮酒(OR=1.39,95%CI=1.18~1.63)和出现醉酒症状(OR=1.68,95%CI=1.47~1.92)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存在关联,可通过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来预防和减少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5个地区学校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为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一定数据和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 295名)、海南省海口市(448名)、河北省石家庄市(788名)、四川省成都市(728名)和江苏省苏州市(793名)5个地区的4 052名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实施和学生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结果  有89.98%学生使用了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63.50%的学生每周上1次健康教育课。学校健康教育中获得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使用统一教材、课时安排、授课教师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8,40.97,590.08,1 061.12;50.70,47.68,356.09,193.30,P值均 < 0.05)。学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教师(92.47%)。健康教育课授课教师主要是班主任(30.03%)。学生感兴趣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91,35.90,P值均 < 0.05),各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希望获取健康知识途径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29,32.37,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良好,但需积极培养高素质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探讨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相关政策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4.94%、8.38%、8.71%、10.16%和11.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018,95% CI:1.015~1.021,P < 0.001)、25~岁(OR=1.037,95% CI:1.033~1.041,P < 0.001)、35~岁(OR=1.143,95% CI:1.139~1.148,P < 0.001)、小学(OR=2.065,95% CI:2.044~2.087,P < 0.001)、初中(OR=3.804,95% CI:3.765~3.843,P < 0.001)、高中/职高/中专(OR=6.245,95% CI:6.179~6.311,P < 0.001)、大专/本科及以上(OR=12.305,95% CI:12.173~12.438,P < 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OR=1.570,95% CI:1.560~1.580,P < 0.001)、5 000~元(OR=1.897,95% CI:1.887~1.907,P < 0.001)、10 000~元(OR=1.885,95% CI:1.875~1.896,P < 0.001)及>15 000元(OR=2.097,95% CI:2.086~2.108,P < 0.001)是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农村、45~岁、55~岁及65~岁是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农村居民、男性和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体育健康教育与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因果关系,为提升体育健康教育和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纵向实证研究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北省襄阳市、辽宁省大连市和吉林省辽源市4所初中学校七年级的2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间隔18周的纵向追踪设计对696名初中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测量工具采用修订后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量表以及初中生健康素养量表。结果 第1次测量(T1)运动督导可以正向预测第2次测量(T2)健康素养(β=0.18),T1健康素养也能够正向预测T2运动督导(β=0.18)(P值均<0.01);T1健康教育可以正向预测T2健康素养(β=0.57,P<0.01),T1健康素养不能正向预测T2健康教育(β=0.03,P>0.05);T1体育教学可以正向预测T2健康素养(β=0.39),T1健康素养也能够正向预测T2体育教学(β=0.10)(P值均<0.05)。体育健康教育的3个维度对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体育健康教育3个维度中,健康教育是影响初中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两变量之间存在纵向因果关系。运动督导、体育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及其与屏幕时间的相关性,为减少屏幕时间和预防近视提供健康宣教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内1所小学与1所初中的一至八年级1 5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持有情况、屏幕时间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8%~44.4%的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现状,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3—7日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对杭州市14 216名中小学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的匿名式问卷调查。  结果  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85.83%)、潜伏期(77.44%)知晓率较高,对症状知晓率相对较低(44.70%)。戴口罩、咳嗽礼仪和正确洗手的执行率分别为97.27%,88.01%,91.82%。中小学生防护行为总体较好,91.21%呈中等及以上水平。有83.91%的中小学生担心感染新冠肺炎,55.42%的中小学生对复学存在紧张心理。小学生、农村学生对复学更为紧张(χ2值分别为46.66,26.70,P值均 < 0.05)。  结论  杭州市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护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