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北京市丰台区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及高危行为特征和感染情况,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丰台区2376名男性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丙肝病毒(HCV)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6-2020年监测对象2376名,历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4%、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歧视现状,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改善歧视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317人进行艾滋病知识及歧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 2%。艾滋病歧视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艾滋病歧视态度总得分,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组均高于知晓组(P0. 05)。但歧视行为倾向方面得分知晓组高于不知晓组(P0. 05)。【结论】该校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尚好,但是歧视现象普遍,且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直接影响了艾滋病歧视的歧视程度。今后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系统教育,更要关注反歧视的宣传干预,尤其是针对行为倾向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江苏省20所高校的8 633名江苏籍大一新生,通过艾滋病知识"国八条"问卷在线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态度、性行为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校正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6%,8个条目的知晓率为59.8%~98.3%。学校类型、民族、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学生的性态度及性行为具有影响,知识知晓者比不知晓者更倾向于赞成婚前性行为(OR=1.31,95%CI=1.11~1.63),更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OR=1.67,95%CI=1.43~1.92)和接受艾滋病毒抗体检测(OR=4.54,95%CI=3.13~6.52);知识不知晓者已发生性行为比例更高(OR=1.89,95%CI=1.42~2.49);发生过性行为的新生中知识知晓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更高(OR=2....  相似文献   

4.
了解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现状及艾滋病教育效果,探索提升防艾意识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防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6所防艾试点高校中随机整群抽取3 422名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国八条”总体知晓率从69.1%上升到82.2%(x2=147.335,P<0.01);各个条目的上升幅度介于3.8~ 16.6百分点之间.学生认为“学校讲授艾滋病相关知识较为重要”“怀疑被染了艾滋病病毒会马上做抗体检测的意愿”及“发生性行为时,避孕套会一直使用的意愿”分别从干预前的91.53%,88.5%及56.37%上升到干预后的94.99%,92.8%及60.92%(x2值分别为31.151,34.895,20.862,P值均<0.01).结论 江苏省青年学生防艾知识、态度有待提高,艾滋病视频播放与防艾处方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可在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检测行为现状及检测意愿,探索影响青年学生HIV检测行为的认知因素,为提高青年学生HIV检测主动性提出宣传教育建议,为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5年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在北京市选取5所高校,采用方便抽样及滚雪球抽样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并...  相似文献   

6.
颜丽霞  丁云  杨敏 《现代预防医学》2020,(22):4173-4176
目的 了解长沙市高职院校大学生艾滋病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艾滋病主动检测进校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长沙市3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的1 649名学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艾滋病知识宣教情况、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意愿进行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649名大学生知晓自我采样传递检测的占49.24%,愿意接受该检测的73.30%。医学类专业、知晓艾滋病知识和有过小诊所拔牙或注射史是高职大学生接受艾滋病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意愿的促进因素;未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不知道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母亲为艾滋病感染者、有住院输血史以及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是检测意愿的阻碍因素。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自我采样传递检测知晓率较低,检测意愿较高。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特征采取适合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手段,推进艾滋病自我采样传递检测进校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桂林市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HIVST)意愿,探讨HIVST意愿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HIVS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桂林市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匿名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知晓程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史及HIVST意愿等,Logistic回归分析高校大学生对HIVST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4 264名高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合格,其中189人(4.43%)进行过HIVST,大学生对HIVST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OR=1.383)、专业类别(OR=2.102)、是否有过性行为(OR=0.831)、是否接受过性教育(OR=1.397)、艾滋病知晓情况(OR=1.438)。结论桂林市大学生HIV检测率较低,但大学生HIVST意愿较高,建议学校加大HIVST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性地引导有感染HIV风险行为大学生进行HIVST。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的现状,提出促进青年学生主动检测意愿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促进大学生HIV主动检测意愿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某高校778名在校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78名大学生中,91.6%的学生有艾滋主动检测意愿,在不同年级(χ2=11.416,P=0.010)、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风险情况(χ2=18.615,P<0.001)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为大二或大三、认为自己艾滋病感染风险为非常低或比较低或一般(P均<0.05)的青年学生更愿意进行艾滋病主动检测。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较高。应该结合该高校学生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HIV主动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现状,并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问卷对全体入学新生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取600名新生,分为4组,1组作为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采用微信平台、健康讲座、同伴教育进行行为干预,分析不同干预模式对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的干预效果。结果大学新生中,女性(58.6%)、城市居民(64.7%)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更高(P0.05);男性(46.7%)、城市居民(44.6%)的学生艾滋病态度/技能正向水平更高(P0.05)。干预前4组间艾滋病知识知晓、态度/技能正向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3组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分别为55.3%, 44.7%)显著提高(P0.05),其中健康讲座组知识知晓(92.0%)、态度/技能正向水平(88.7%)显著高于微信平台组(分别为74.0%、70.7%)和同伴教育组(分别为83.3%、75.3%)(P0.05)。结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态度/技能的正向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相关现状,其中以健康讲座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6 — 8月选择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6所中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现状、来源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高中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3 590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5 %,苏南地区高中生总知晓率(63.5 %)高于苏中地区(57.8 %),高于苏北地区(3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生艾滋病总知晓率(52.9 %)显著高于女生(48.6 %),P < 0.05。经logistic分析,不同地区和父母同住与高中生防艾知识知晓率有关(OR苏南 = 3.593,95 % CI = 3.026~4.266;OR苏中 = 2.871,95 % CI = 2.431~3.391;OR与父母同住 = 1.332,95 % CI = 1.066~1.666)江苏省高中生健康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62.8 %)、同学朋友(50.0 %)、书籍(48.1 %)和老师(47.8 %)等;绝大部分高中生(> 90 %)认为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成长有帮助且愿意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结论  江苏省不同地区高中生艾滋病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苏北地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薄弱,应在苏北地区增加健康教育资源,同时需加强对所有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其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瑞丽市常住外籍人员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和艾滋病感染状况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法,连续4年在瑞丽市对常住外籍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检测,每年调查400人左右。 结果  4年共调查常住外籍人员1 67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66.7%上升到79.4%(χ2 趋势=35.673, P < 0.001)。配偶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0.166, P=0.684)。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从66.7%下降到42.3%(χ2 趋势=4.954, P=0.026),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3.960, P=0.271)。商业性行为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3.468, P=0.062),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56.8%上升到87.1%(χ2 趋势=3.215, P=0.036)。HIV抗体阳性率从1.3%上升到4.9%(χ2 趋势=8.606, P=0.003)。 结论  常住外籍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但没有下降趋势,并且HIV感染率呈上升态势。积极探索对该人群有效宣传教育、动员检测、HIV感染者的随访和有效抗病毒治疗转介是瑞丽市今后的防艾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0月 — 2016年5月,对辽宁省大连市某语言类学校发放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性行为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较好,平均知晓率为86.5 %,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情况有待加强,平均知晓率为52.65 %。55.2 %的人介意同艾滋病患者有身体接触。大学生性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如安全套使用率低,无固定性伴侣等。  结论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注重艾滋病预防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吴琳  徐静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4-1487
目的 分析高校实施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和促进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月在干预前分别选取成都市某高校(2018年9月开始实行大学生艾滋病“3+2”干预策略)582名新生和590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于2022年3月对2018级577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相对于干预前,综合干预策略的实施深化了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危害性、自我保护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意识的认识,全部15个问项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其中13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80%(10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90%)。相对于对照组(2018年的四年级学生),14个问项的干预后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其中知晓率超过90%的问项数从1个提高到10个。结论 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过程中有明显干预效果。在宣传教育策略中应增加低年级学生教育强度,以及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以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2016 — 2018年,每年选取至少400名吸毒人员进行监测,并收集分析哨点监测数据。  结果  2016 — 2018年连续3年共监测吸毒者1 225人,吸毒人群主要以男性、汉族、本省户籍、已婚者为主,年龄集中在20~49岁,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2.3 %(1 008/1 225),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毒者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和冰毒,各占34.4 %(422/1 225)和69.7 %(854/1 225),各年使用毒品种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曾经用注射器注射吸毒的人员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率84.4 %(353/418),明显高于没有使用注射器注射吸毒人员(χ2 = 802.171,P < 0.05)。曾经注射吸毒的吸毒人群中最近1个月注射过毒品比例分别为59.3 %(83/140)、44.0 %(62/141)和3.6 %(5/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9.203,P < 0.05)。吸毒人群接受过同伴教育3年间的比例分别为36.5 %(147/403)、20.9 %(87/417)和14.6 %(59/4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 = 56.522,P < 0.05)。HIV抗体阳性率0.2 %(2/1 225),现症梅毒阳性率为9.4 %(115/1 225),HCV抗体阳性率为32.0 %(392/1 225)。  结论  马鞍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接受同伴教育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珠海市有性行为大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HIV检测策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珠海市6所高校本科和大专12 235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性行为史学生1 789名,通过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性行为大学生HIV检测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789名大学生中,HIV检测率为7.55%(135名),主要通过医院(71.85%)检测,检测原因主要为定期检测(50.37%)和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2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性取向为同性恋者(OR=4.62,95%CI=1.07~19.95)、近1年有异性商业性行为者(OR=3.77,95%CI=1.96~7.26)更有可能进行HIV检测;女生(OR=0.41,95%CI=0.24~0.69)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  珠海市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的比例较低,建议在加强HIV检测宣传教育、增强学生HIV检测意识时,考虑性别、性取向及商业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检测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和安全性行为现状,为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在西藏7个国家级监测点共调查暗娼2 047人,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对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  结果  2019年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3 %(1 718/2 047),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为71.71 %(1 468/2 047),最近1月安全套从未使用、有时使用、每次使用的比例分别为20.86 %(427/2 047)、36.59 %(749/2 047)、42.55 %(871/2 047)。婚姻状况为同居(OR = 3.31,95 % CI = 1.14~9.64)、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 = 1.78,95 % CI = 1.25~2.54)、高档(OR = 2.07,95 % CI = 1.38~3.11)工作场所、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OR = 2.94,95 % CI = 2.28~3.79)是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促进因素。控制其他变量后,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暗娼其安全套使用率是不知晓者的1.72倍(95 % CI = 1.32~2.24,P < 0.001)。  结论  2019年西藏自治区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知晓艾滋病知识可有效提高暗娼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姚英  潘忠廉  胡锦峰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78-1581
  目的  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门诊青少年学生求询特征, 为评估当地学校艾滋病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艾滋病检测咨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杭州市上城区2016—2020年VCT门诊7~28岁学生咨询者1 223例,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青少年学生求询者占全部求询者的25.21%(1 223/4 852), 主要求询原因以无高危行为为主(28.29%, 346例), 其次是男男性行为(26.41%, 323例)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25.92%, 317例)。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求询比例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6.04, -3.59, P值均 < 0.01)。HIV平均阳性检出率3.03%(37例), 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45, P < 0.01)。  结论  中小学校开展规范系统的性教育和艾滋病宣教十分必要, 杭州市在男男性行为干预方面还需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33 611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35.46%、34.49%、38.35%、39.74%和38.80%;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晚发现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χ2=64.603,P < 0.001);分析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发现医疗机构检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于通过检测咨询、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报告的病例(χ2=276.033,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职业、民族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新报告病例发现晚的主要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另一方面,应继续在全省推进扩大检测,提高病例的早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医学生性取向、性行为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随年级变化的特点。 方法  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2015级本科新生876人,采用自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性取向和行为问卷进行每年一次、共四次的匿名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不同调查批次的医学生的性取向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3,P=0.036)。公开的同性恋占同性恋总人数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χ趋势2=4.150,P=0.042)。随访研究中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呈上升的趋势(χ趋势2=23.462,P < 0.001)。医学生在过去半年中总体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450,P=0.035;χ趋势2=6.738,P=0.009),第二和第三次随访时,男男同性性行为中偶尔使用和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P=0.047)。 结论  医学生性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学校应持续加强各个年级的医学生艾滋病宣传防治教育,完善学校性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