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学校和家庭的担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保健已成为国际性潮流.当前,我国高校尽管普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学科支撑和系统的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导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起步晚、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课时安排不足、学校重视程度和学生认识不够、教师专业水平欠缺、教学形式化严重、教材选择不符合实际、缺少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度和深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尚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由刘红委和牛殿庆撰写的《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作者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方法与手段、对策与途径等,系统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心理测量与治疗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在教材结构编写上,作者突破了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相分离的单一模式.该教材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生群体在中小学阶段的升学压力较大,身心得不到放松和休憩。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完全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和奋斗,导致心理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尽管学校给予了重视,但依然存在较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比较缺乏。因此,在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教给大学生心理保健方法和心理调适的技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也关系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入手,从行政、课程建设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诸多问题,有些学生不能经受一点挫折和困难,有的遇到挫折就会采取一些极端手段.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如教育环境和就业、学习压力和自我情绪、人际交往和挫折感、恋爱和网络游戏等,对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进行识别、预防和防治,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由李有华编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问题探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结合典型真实的案例分析论述了简明易懂的心理学知识,并配以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大学生获得趣味性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健康与学习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网络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致使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各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教学也因此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本文立足于课程实效性目标,着眼于课程建设,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实施对高校培养面向新世纪、素质全面的新一代专业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化交流中心”和教书育人的“第二课堂”应主动担负起这项任务,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发挥辅助功能,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上世纪90年代得到重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011),这2个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并从整体上规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与方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面向全体,预防为主,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为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实施的,宗旨是提高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这体现了“治未病”的中国传统理念,不仅要对已经出现心理困扰的少数学生进行干预或咨询,更重要是预防广大普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也是多渠道、全方位的.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1].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综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以朋辈辅导为核心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社会支持和人格的影响,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从987名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中,以自愿加入的方式,确定94人为被试.以朋辈辅导为核心进行综合心理健康教育,14周后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被试进行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测试.结果 干预后,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人格结构有一定改善.结论 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但人格的完善需要进一步长期培养、系统干预.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CL-90自评量表对562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本省贫困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1.85±0.53)低于全国常模(1.44±0.42),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本省贫困大学生(1.84±0.52)无差异(P〈0.05)。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庆吉  涂叶满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42-1644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尽管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部分高校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始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这种面向就业市场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红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312-314
本文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基础,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运用大学生自身的资源,从积极认知评价、积极情感体验到积极行为操作等方面进行训练,帮助大学生形成有利于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压力应对策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善喜 《中国校医》2013,27(5):385-386
目的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方法按照大学生个体与其环境相协调和健康促进的创造支持性环境的理论,采取"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素质为前提"。结果倡导全员、全过程、全社会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和谐的、积极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结论应采取策略与措施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普及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受经济、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易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掌握青海省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规律,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课题背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高校都由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来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教育者有必要借助互联网,全面且深入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来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课题研究成果高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摸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咨询活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一般来说,传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主要采取面谈形式,但因受到资源方面的限制,往往很难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如果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能够促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帮助更多学生消除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运用SCL - 90自评量表对该院学生测试评分 ,分别进行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心理教育、心理预防、心理训练 )前后状况调查 ,比较学生心理测试总体水平。结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后一年 ,学生心理测试 8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心理健康干预实施前 ,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实施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歌 《中国健康教育》2020,(11):1020-1023
21世纪,我国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最大限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亦面临新的问题、困难,尤其是处于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重大冲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给予不再仅仅关注人的弱点与病态,更多地关注和建设人的优势与正面力量。心理学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仅与健康和疾病有关,更多关心人的教育、成长、游戏,能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带来了心理素质教育的新取向,亦拓宽了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还丰富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从传统到积极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为起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等职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与学习成绩三者的关系。方法以吉酋大学312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2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贫困大学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特困生与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比例为1/3~1/4,且转型期社会经济变迁加剧了贫困生问题的长期性[1-2]。特困、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还可能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焦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因此特困、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和内容。笔者对特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为特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抽取河南省文、理、医、农科4所大…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笔者对南通大学04级女大学生3664份心理健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大学生与同级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农村与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女大学生心理问题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中贫困生和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