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结核性伤口常有窦道,其内壁为炎性肉芽组织或上皮细胞,周围为纤维组织,深部多为结核性脓肿,脓肿与窦道相通而导致长期不愈,经在局麻或全麻下,行结核病病灶清除术后皮下形成较大空腔,深部存在病变组织[1]。其中,胸壁结核是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感染的肋骨、胸骨、胸壁软组织结核病变[2]。胸壁结核占全身结核病的1%~2%[3],常表现为结核性寒性脓肿或慢性胸壁窦道[4]。早期得不到有效救治则形成胸壁结核性创面,常表现为慢性溃疡或窦道,  相似文献   

2.
<正>结石性小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少见病因,约占1%~4%[1],其中结石多来源于胃石和胆系结石[2]。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持续或反复发作,导致胆囊壁与胃肠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内瘘,胆结石可通过瘘道或经Oddis括约肌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3-4]。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结石进入消化道的最常见途径[5-8],而胆囊-胃瘘、胆囊-空肠瘘、胆囊-结肠瘘及肝内胆管-十二指肠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病因复杂,其中低/正常GGT型胆汁淤积性肝病往往意味着不同严重程度的遗传性肝病,除了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胆汁酸合成障碍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外,关节挛缩-肾功能不全-胆汁淤积综合征(ARC综合征)亦可出现低GGT型胆汁淤积症[3]。ARC综合征(OMIM#208085和#613404)是一种由VPS33B和VIPAS39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以关节挛缩、肾功能不全和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自1973年首次报道[4]至今,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甚少[5]。现对收治的ARC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转归以及VPS33B基因变异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食管下段憩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通常位于食道的远端,发病率约为0.015%,通常患者无明显症状[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以及憩室出血等症状,而食管憩室穿孔导致食管气管瘘在临床上罕见。对于食管憩室致食管气管瘘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但手术效果不明确、死亡率高[2]。有研究应用内镜下食道覆膜支架植入、金属夹夹闭瘘口等微创治疗[3-4],由于憩室并未消除,远期效益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正>胆囊术后结扎夹移位(post-cholecystectomy clip migration, PCCM)是腹腔镜胆囊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可以导致医源性胆总管结石,多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进行处理[1-2]。ERCP术后并发症有胰腺炎、出血、穿孔和胆道感染等,除此外胆道出血和胆管支架移位也是ERCP相关并发症[3]。  相似文献   

6.
<正>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骨关节系统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左右,其中50%发生在脊柱[1]。骨质破坏并发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表现[2]。表现为椎体骨髓中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十分罕见[3]。笔者收集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的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医者对该罕见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疾病日益凸显。以往对昼夜节律紊乱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1]、单胺类神经递质[2]、褪黑激素[3]以及时钟基因[4]等独立领域,对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指导,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脑-肠轴(BGA)为两条基线,综述针刺疗法从肝论治取穴调节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临床手术之一,随着患病率的增多,术后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并发症,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后术前的症状没有消失和术后新产生的症状两部分,是一组消化道症状和胆道症状的症候群,如腹泻、腹痛、便秘和腹胀等[1]。其中胆囊切除术后腹泻(PCD)是PCS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研究发现PCD发病率较高,已进入慢性腹泻的前三位,因其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2-4]。  相似文献   

9.
<正>厦门中药厂生产的八宝丹胶囊起源于明代,目前公开的组方成分中以牛黄为君,以蛇胆、羚羊角为臣,以珍珠、三七为佐,以人工麝香为使[1]。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肝胆疾病、炎症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2]。近年来,八宝丹在肝病领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热。其治疗肝病的主要功效是清利湿热、活血解毒、祛黄止痛。其组成药物多入心肝两经。君药牛黄清热解毒、保肝利胆,可显著降低肝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臣药蛇胆及羚羊角清热解毒,可起到抗病毒、免疫调节、增强免疫之效;佐药珍珠及三七散瘀止血定痛,具有免疫促进、抗肿瘤、促进胆红素代谢、抗肝纤维化等作用;使药人工麝香通经活血,具有抗炎、提高肝酶活性、改善肝脏微循环之效[2]。鉴于八宝丹胶囊在肝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存、变性为特征[1],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3]。MAFLD强调综合干预,其基础用药主要为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均有潜在肝毒性[4]。中医药在治疗MAFLD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等优势[5]。常占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悬壶40余年,造诣颇丰,其在MAFLD的治疗上,提出“清源澄流”的辨治思想,研发临床验方消木丹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对常占杰教授治疗MAFLD的学术经验掇菁撷华,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正>肝癌通常是指原发性肝癌,多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2019年我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报告[2]显示,肝癌发病率在全国癌症发病率占第4位,死亡率排名第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衰退、免疫功能低下,且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12.
<正>胆石症是Bouveret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其特征是胆囊结石通过胆囊十二指肠瘘管后,阻塞幽门或十二指肠近端,从而发生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多见于老年女性。由于Bouveret综合征临床罕见,其诊断治疗往往延迟,并导致高死亡率[1]。此外,目前尚无Bouveret综合征的标准化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13.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1]。近年来我国NAFL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国内当前第一大肝病[2,3]。部分NAFLD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该病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随着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肝癖病)方面研究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4]。  相似文献   

14.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85%[1],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约为16%[3],是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大部分NSCLC诊断时已为晚期疾病[5],故对参与NSCLC发生发展相关分子及其功能意义认识的提高,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紧张型头痛(TTH)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女性患者多见,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双侧部位、压迫或紧绷性质的头痛[1],同时还伴有头晕、失眠、焦虑、抑郁或胃肠道不适[2],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抗焦虑抑郁等药物可用于TTH的治疗[3],有研究表明应用黛力新治疗能缓解TTH[4],但药物的过度使用也可导致其发生[5]。除药物治疗,TTH的非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针灸治疗[6]、心理疏导疗法等;此外,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慢性头痛进行了临床研究,有研究表明重复TMS(r TMS)通过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大脑内部的电路活动,通过刺激靶向皮质区域有效治疗TTH[7]。同时有研究表明,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TTH的头痛症状且能缩短其治疗疗程[8]。本研究将探讨黛力新联合低频r TMS治疗慢性TTH(CTTH)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HIV感染者的结核病发病率较非感染者高30倍[1-2],约1/3新确诊的住院HIV/AIDS患者感染结核[3]。其中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高,尤其当CD4细胞数<200个/μL时。但肝结核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尤其无肝内占位性病灶的肝结核则更加少见。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被临床医生漏诊。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长期刺激,如酒精、代谢异常、病毒、自身免疫反应、胆汁淤积等,导致肝实质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大于降解[1]。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2]。肝纤维化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结核分为四型[1]。Ⅰ型:充血水肿型;Ⅱ型:糜烂坏死型;Ⅲ型:肉芽结节型;Ⅳ型:瘢痕型。但事实上临床常以Ⅰ~Ⅳ型混合存在。在Ⅲ、Ⅳ型为主的支气管结核常由于干酪样坏死物或肉芽组织增生,造成支气管管腔狭窄、瘢痕闭塞而导致反复的阻塞性肺炎,甚至肺不张;最终患者只能接受手术切除或气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正>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往往合并脂肪组织功能障碍[1]。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包括脂肪组织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能量摄入过剩会导致脂肪组织迅速扩张、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组织周围血管也未相应增殖,从而导致脂肪组织局部缺氧[2]。脂肪组织局部缺氧会诱导巨噬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胶原合成增加,从而限制脂肪生成、降低脂肪组织的膨胀性,进而降低其储存能力[3]。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心脏、  相似文献   

20.
<正>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后所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1]。根据基因突变不同,PFIC目前分为6种亚型,分别由ATP8B1、ABCB11、ABCB4、TJP2、NR1H4和MYO5B基因突变导致[2],现将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为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经基因检测、肝组织活检、影像学等证实为PFIC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