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定。 结果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ulligan手法及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Mulligan手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的综合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综合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辅以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中频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流治疗。结果:经过20次治疗,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频组(92.2%、67.7%,P〈0.01).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优于单一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颈椎矫正、颈椎肌力训练及健康教育).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AS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94.81±3.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56±4.78)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70.97%,随访1年后,2组复发率分别为19.35%和41.94%,观察组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程建明  穆敬平  刘润  彭力 《中国康复》2007,22(5):332-3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4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1-2mo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97例,良74例,可33例,差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83.8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宋海云  黄芳  穆敬平  张琴 《中国康复》2006,21(4):229-23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星状神经节药物阻滞;B组接受星状神经节激光照射;C组同时接受2种方法.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眩晕、头痛、脑血流图血供状况及基-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3组患者眩晕、头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减轻,脑血流图、基-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C组优于A、B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阻滞结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副反应小,治疗次数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198-219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椎旁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w、1个月、6个月和1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近期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结合颈肌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CSR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及颈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颈肌训练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颈椎病评分(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5.10±1.89)分和(1.10±0.69)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3.10±1.71)分和(1.56±0.77)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龙氏治脊疗法联合颈肌训练治疗CSR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改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米波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对2组患者体温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痊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9.09%)及总有效率(18.1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毫米波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异常体温,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扩张血管、营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4_4%、65.6%,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和VA、BA的V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14.
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扩张血管药物、颈椎牵引及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双盲法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纳入2013年7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期间门诊收治的64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传统手法联合美式整脊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周3次,每次20分钟的治疗,治疗四周后对临床疗效和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 vs.78.13%,P=0.023);根据VAS评分,两组治疗后疼痛均匀大幅减轻,且治疗组疼痛缓解更为显著(6.72±1.14 vs. 2.25±1.01,P<0.001)。两组均未发现卒中或其他与手法操作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手法较单纯使用传统推拿手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光泽县中医院的12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试验组(60例)采用温针灸+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腰腿功能、血清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2周后上肢疼痛麻木、颈肩部疼痛、遇寒加重评分比对照组低,临床颈椎病评价量表(CASCS)、Constant-Murley欧美肩关节评分量表(C-M)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2周后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水平比对照组低,β-内啡肽(β-E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颈肩功能,减轻疼痛,调节血清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老年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生活质量,并且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Maitland手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Maitland手法治疗CSA的作用机理和疗效。 方法将60例CS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静脉注射相同的扩管药物、颈椎牵引、颈部超短波等治疗,治疗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每日1次,共15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VBA血流峰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ET含量变化和疗效。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Vp、Vm值均明显升高(P<0.05),ET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3.3%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VBA可能通过提高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浆ET含量,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激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病历号依次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表法分为NME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使用NMES疗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超激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分别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和进行总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吞咽功能评定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更为显著,优于NMES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NMES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NMES组患者治疗前的胃管留置率分别为43.33%和53.33%,2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胃管留置率为6.67%,优于NMES组的26.67%,且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在吞咽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超激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明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