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成人膳食与营养状况.方法 以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湖北省资料中18~4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和家庭食物称重法,以体质指数(BMI)≥24作为判断成人超重标准.结果 湖北省成人水果和奶类消费普遍过低,油脂和食盐消费过高,其中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偏高,县城...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根据 1992年第 3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 ,选取了 44 485例 2 0~ 6 0岁成人 ,对体质指数 (BMI)的性别、年龄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百分位数法对超重及肥胖的BMI界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我国成人BMI呈对数正态分布 ,均数为 2 2 1± 3 0 ,第 5 0、85和 95百分位数分别为 2 1 6、2 4 9和 2 7 4,其中第 85百分位数非常接近WHO推荐的超重界值 ,第 95分位数低于WHO肥胖的界值。BMI分布在年龄、性别、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作者建议在确定界值时应考虑性别、年龄的影响 ,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体脂含量等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体质指数与膳食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1 000例河北任丘市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肥胖组学生479例,正常学生132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膳食数据及生活方式信息,分析对比两组学生能量与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能量摄入以及膳食模式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 000例中学生中,男性肥胖者占24.4%,女性肥胖者占23.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3岁肥胖者占18.9%,14~16岁肥胖者占29.0%,年龄越大肥胖率越高(P<0.05);初一肥胖者占9.0%,初二肥胖者占13.9%,初三肥胖者占47.9%,年级越高肥胖率越高(P<0.05);两组学生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舒张压以及体脂率(64.68±12.4)kg,(27.54±2.46)kg/m2,98.43±9.14cm, 102.45±9.23cm, 0.98±0.08,120.43±8.45mm Hg, 86.76±6...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 总被引:197,自引:1,他引:197
陈春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于 2 0 0 0年 7月组织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WGOC) ,随即在 8月征集了各方专家同意自愿组成中国人肥胖与疾病危险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在大家和设在阜外医院流行病室的数据分析中心小组的通力合作下 ,在 9个月里完成了大规模数据分析。 2 0 0 1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于 6月 13日至 15日召开了“中国人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周北凡教授代表协作组作了题为“中国人体质指数和腰围切点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和“基线体质指数对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同时协作组的成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铜陵市婴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因素,为妇幼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在本院进行儿童保健门诊的1 308例3~4月龄婴儿初次体检的资料,计算BMI值,并对BM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BMI值在性别、喂养方式、出生体重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显著,男婴BMI均值大于女婴(P<0.05);母乳喂养的婴儿BMI均值大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随着出生体重的增高,BMI均值明显增高;铜陵市3~4月龄婴儿的BMI均值高于WHO(2006版)3月婴儿的BMI均值。 【结论】 婴儿BMI受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及是否早产影响,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1989~2000年中国九省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1989~2000年中国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89、1991、1993、1997和2000年调查中20~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989~2000年间我国20~45岁成年居民的BMI均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男性BMI的均值从21.3提高到22.4。女性BMI的均值从21.8提高到22.5。30岁以上人群BMI均值增长快,随着BMI水平的提高该人群中超重人口所占比例增长迅速。从居住社区看,城市、郊区和县城三类社区青壮年居民BMI均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村社区青壮年居民BMI的均值增长相对较慢,因而造成农村和其它三类社区青壮年居民BMI分布的差异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结论在青壮年人群中控制BMI的过快增长,从而进一步控制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的过快增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成人高血压与体质指数关系研究--Meta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lass 1976年首次命名Meta analysis(国内也称为“荟萃分析”)。从最早用于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健康领域,如循证医学,越来越多地应用Meta分析技术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发现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Meta分析是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全面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确定选择文献的标准,并对原始文献进行评价,严格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得到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质指数(BMI)、腰围(WC)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方法 ,于2009年3月~6月对某部40~87岁人员进行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获得完整资料456份.对WC、BMI及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6人平均BMI为24.09±3.15,平均WC为82.89±8.89 cm.在同一BMI分层内男、女有腹部肥胖者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均高于无腹部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一BMI分层内,腹部肥胖者心血管病危险度增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后,其特点仍存在.结论 腹型肥胖者心血管病的患病危险性更大,应重视其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成人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2017年7—8月在河北省7个区(县)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MS和握力的相关指标和数据,将握力体重指数分为4个水平(Q1~Q4),采用趋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与握力体重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373名符合标准的成年人,其MS患病率为20.02%。患有MS的居民总体握力体重指数为40.31(32.26,51.81)kg/kg,低于未患MS的居民45.76(37.72,55.70)k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趋势性检验后可以得知,无论男女,其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与握力体重指数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反(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过程中,调整年龄、民族、吸烟及饮酒的频率、现住址、受教育程度后,握力体重指数最高组比最低组患MS、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风险低(男性居民OR值分别为:0.25、0.09、0.59、0.46、0.50; 女性居民OR值分别为:0.14、0.06、0.47、0.39、0.42; P均<0.001)。结论 MS患病情况与握力体重指数有关联,二者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且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和腰围与高血压关系的四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的增加与高血压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以4552例18~60岁参加2000年调查、当时无高血压等慢性病并且2004年调查被随访到者为研究对象,考察基线BMI和WC对高血压的预测作用,以及BMI和WC4年间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随访4年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0.01%和13.52%。随着基线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增加。与BMI和WC均不肥胖者相比,BMI超重/肥胖并且WC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最高(男性,RR=2.840,95%CI:2.139~3.771;女性,RR=2.734,95%CI:2.050~3.647)。调整了其它协变量后,4年中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男性和女性患高血压的危险分别增加0.141和0.109倍;WC每增加1cm,男性和女性患高血压的危险分别增加0.038和0.035倍。结论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均能增加高血压发病的危险,体质指数和腰围联合使用可增强对高血压发病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对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利用(CVHI)评估疾病风险,对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和济南市电力人民医院接受(CVHI)检测的体检人群共23 442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调查危险因素,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对3组各项危险因素的患病率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结果 超重或肥胖中男性多于女性,维吾尔族多于其他民族,年龄≥ 60岁的多于其他年龄段,超重组和肥胖组在CVHI异常人群中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等CVHI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越高CVHI异常风险越高(OR=2.056,95%CI=1.924~2.198;OR=4.340,95%CI=4.020~4.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越高CVHI异常风险越高,为今后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妇体质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并发症的孕妇1 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并计算孕12周内、孕32周、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变化、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分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有正相关性.结论 孕期按孕周进行营养指导有利于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对胎儿生长受限者,应早于孕32周开始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E. Derbyshire J. Davies V. Costarelli & P. Dettmar† 《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06,19(4):267-273
OBJECTIVES: Adequate maternal nutrition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pregnancy, particularly in the first trimester when fetal development is crucial.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heavier women are most likely to fear weight gain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Few studies have, however, investig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nutrient intake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gestation using detailed, prospective methodolog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pregnancy BMI and nutrient intake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gestation. DESIGN: Seventy-two Caucasian, primiparous nonsmokers of mean age 33.1 years (SD 4.6) were recruited from three London teaching hospitals and they completed a background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 4- to 7-day weighed inventory food diary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Prepregnancy anthropometric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General Practitioner records. RESULTS: Prepregnancy BMI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energy (P = 0.04), Southgate and Englyst fibre (P < 0.01), and iron and folate (P < 0.01). After excluding under-reporters [individual energy intake:basal metabolic rate (estimated) ratio < 1.2], prepregnancy BMI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folate intake (P =0.04). Dietary intakes of Englyst fibre (P = 0.03)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average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at women with a high prepregnancy BMI are more likely to under-report nutrient intakes. The finding that folate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heavier women accurately reporting dietary intake is of particular conce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 ,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显示 ,从 1989年~ 2 0 0 0年BMI小于 18 5的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1989年为 7 3% ,2 0 0 0年为 3 5 %。超重和肥胖的人数百分比呈增加的趋势 ,从 1989年的 10 7%猛增到2 0 0 0年的 2 5 2 % ,平均每年增加 1 5 %百分点。2 0 0 0年超重肥胖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城市 33 3%、县城 31 7%、郊区 2 4 6 %和农村 2 1 1%。提示超重肥胖率较高 ,增加较快 ,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认真研究对待 相似文献